杜甫《绝句》赏析

发布时间:2021-02-10 00:57:28

杜甫

《绝句》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鹏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

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 停泊。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 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 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

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 绝句”作为题 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 绝句”为总题。《绝句 两

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 情调氛围。前两句,以 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 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鹏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

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

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





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绝句二首

唐代:杜甫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 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花欲燃:花红似火。

赏析

其一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 以诗 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 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

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

《诗经 豳风 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 篇。同时用一 丽”字点染 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 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

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 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 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 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 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 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 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 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

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 迟 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 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 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

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 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 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

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 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 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 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

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 的篇章。

苴一

/、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 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

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 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 竞丽。一个 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 深中画理;而一个 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 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 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 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句中看又过”三字直 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 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 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 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 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 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绝句四首

唐代: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译文

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 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

看到园中即将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 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 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 寒。

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 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 去冒险。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 白鹭排成行迎着 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 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蔓入草亭。

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注释

鱼梁: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用木桩、柴枝或编网等制成篱笆

或栅栏,置于河流中。但因为这里的水势险恶( 青溪先有蛟龙窟”), 所以有竹石如山不敢安”之说。

青溪:碧绿的溪水;

黄鹏:黄莺。

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咼飞。

窗含。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日窗含。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 之词。

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药条、药甲:指种植的药材。王嗣爽《杜臆》说: 公常多病,所 至必种药,故有 种药扶衰病”之句。

棕亭、草亭:言药圃之大。杜甫患多种疾病。故所到之处需种药以 疗疾。

隙地:千裂的土地。

成形:指药材之根所成的形状,如人参成人形,茯苓成禽兽形,等 等。

赏析

(一)第一首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堂西的竹笋,堑北的行椒,园

中的梅子,久七前的松树。诗人处在这远离闹市的幽静环境之中,因看

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 因看到堂前的松 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草堂 的爱赏,以及他对生活的朴素的要求。他久经奔波,只要有一个安身之 地就已经满足了。显然,这首诗虽属赋体却兼比兴,于平淡的写景叙事

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以作为组诗之纲。 当时杜甫因好友严武再镇

而重返草堂,足证严武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但这里他所想到的草 堂的座上宾都不是严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 这就可见诗人当 时的心境和志趣了。

(二)第二首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借 欲作鱼梁”而抒情,

非真 欲作鱼梁”也。因为 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

卷十三引)对此解说,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 是为公所愚也”。他说:

须知蛟龙,之想,只从 云覆、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

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为这首诗 为作鱼梁而赋,而自况不凡”,则未免

有点牵强。其实,这首诗并非什么 自况”,只是流露出诗人对能否在洗 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担心情绪。这才是 不敢安”三字的真实含意。

诗人觉得自己在草堂尽管心境淡泊,无所奢求,但仍难保不测。诗中谓 溪下有坟龙,时兴云雨,固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去卩也十分形象化,隐隐 可以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这也正是诗人当时

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状态。

(三)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

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 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此诗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 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把读者由眼前景观 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弓I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 中。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

万里船。”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 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 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

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

快自在的心情。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一个 含”字,表 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

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 故云 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

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 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

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境界开阔,情志高远。在空间和时间两个 方面拓宽了广度,使得全诗的立意一下子卓尔不群,既有杜诗一贯的深 沉厚重,又舒畅开阔,实为千古名句。

苏轼曾经说过: 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 条幅:黄鹏、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 动有静。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的上 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 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 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 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

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出语雄健。全诗对仗

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每句诗都是一幅画,又宛然组 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四)第四首诗为药圃而赋。王嗣爽《杜臆》说: “公常多病,所

至必种药,故有 ‘种药扶衰病,之句。 ”(《杜诗详注》卷十三引)。今 影印本《杜臆》元,仇氏(仇兆鳌)当另有所据。 ”前两句写药圃景色, 种药在两亭之间,青色叠映,临窗望去,油然而喜。后两句虽也是写药

物的生长情状,与前两句写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相连,对

萧间寂寞之滨也,亦无取于见知矣。 ”可以参看,以见杜甫虽因严武再 镇而重返草堂,但仍担心着 “不测风云 ”,总是把自己同国家的命运联系 在一起的。他毕竟不是那种忘乎一切的趋炎附势之人。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 (公元 764 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 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 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 禁。

杜甫《绝句》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