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4-01-14 22:07:18


环境规制的综合理论研究
【摘要】二十世纪以来,绿色管理、可持续发展等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核心理念。本文通过对环境规制内涵、分类以及有效性的研究,探讨了环境规制有效性及对企业的作用机制的影响。
【关键词】绿色发展环境规制规制工具有效性
绿色发展是2002年联合国计划发展署结合中国国情指出的中国发展之路。实施绿色战略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然而在此过程中经济与环境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在中国这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中,由于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矿物燃料的规模使用引起的污染物排放造成了环境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粗放生产引发的环境问题也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规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问题,环境规制的制定和实施是必然的趋势。那么,如何认识环境规制,怎样划分环境规制,如何对企业产生影响,以及有效性有哪些?围绕这些问题本文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环境规制的内涵
学术界对环境规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开始,环境规制被看做是政府以非市场手段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直接调控,随后,由于环境税、补贴、押金退款、经济刺激手段的出现,对环境规制起到了良好的功效,因而环境规制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修正,归纳为政府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直接与间接调控,不仅包括行政法规,还将经济手段和利用市场机制政策等纳入其中。这一阶段,环境规制的制定和执行主体得以扩大,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产业协会、企业等。二十世纪末,随着生态标签、环境认证、自愿协议的相继采纳,

学术界再次对环境规制的内涵做出修正,指出除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以市场为基础的刺激机制外,另添加了非正式环境规制。
二、环境规制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当前,对于环境规制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环境规制分为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其中,根据对环境规制实施对象的约束方式不同,正式环境规制分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型环境规制。第二,根据对不同的政府行为研究,将环境规制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刺激型和商业政府合作型。第三,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将环境规制分为出口国环境规制、进口国环境规制、多边环境规制。第四,依据管制执行的严格程度,将环境规制分为障碍式管制和合作式管制。第五,环境规制具体的可分为五类:命令控制、市场激励、强制信息披露、自愿规范、商业政府伙伴关系。
综上所述,从不同的视角可以对环境规制进行多种分类,但是每一种分类仅仅是侧重点不同,并不影响环境规制的实质内容。笔者仅将最主流的第一种分类做简单描述。
1、正式环境规制—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
定义:立法或行政部门制定的、旨在直接影响排污者做出利于环保选择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规制工具包括:企业确立必须遵守的环保标准和规范、规定企业必须采用的技术等。主要特征:污染者几乎没有选择权,被迫机械地遵守规章制度,否则将面临严厉的处罚。作用:通过命令控制型规制政策,可以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的系列标准;将政策的内容由原先的只注重污染治理转变为资源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及节能减排上来。局限性: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能使环境业绩得到迅速的、可测量的改善,但另一方面,其对政府监管也有较高的要求,执行成本较高。对企业来说,过于刚性和一刀切的做法,可能

会损害企业的效率,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应用范围:目前世界各国环境规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应用的最为广泛。我国目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他相关单行法、部门法,实施的新五项制度和老三项制度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三同时”制度等,都属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
2、正式环境规制—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型环境规制
定义:政府利用市场机制设计的、旨在借助市场信号引导企业排污行为,激励排污者降低排污水平,或使社会整体污染状况趋于受控和优化的制度。规制工具包括:排污税费、使用者税费、产品税费、补贴、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押金返还等。主要特征: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型环境规制使经济主体获得一定程度选择和采取行动的自由,为企业采用廉价和较好的污染控制技术提供了较强的刺激。作用:市场激励型规制政策可以明确企业的排污所有权,激励企业主动减排,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把排污控制在环境容量和环境净化能力的安全临界点之内。局限性:首先,在市场体系不健全时,排污税、补贴和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等工具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其次,经济主体对上述工具的反应存在时滞,工具的作用往往要通过一段时间才能显露出来。应用范围: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型环境规制于1972OECD颁布“污染者付费原则”后引起各国的关注,并逐渐开始采用。
3、非正式环境规制—自愿型环境规制
定义:由行业协会、企业自身或其他主体提出的、企业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旨在保护环境的协议、承诺或计划。规制工具包括:环境认证、环境审计、生态标签、环境协议等。主要特征:自愿型环境规制是建立在企业自愿参与实施的基础上的,一般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作用:利于企业的节约成本、效率提高,也可降低企业外在的市场压力。局限性:与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型环境规制相比,自愿型环境规制更多强调的是企业、行业

的主动性和主导作用,政府或置身于事外,或参与其中但只是一个配角或合作伙伴,或即便充当主角,亦不再有刺激性经济手段的运用。实践中,自愿型环境规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企业或行业与政府之间通过谈判达成双边协议,如美国XL计划;二是由企业或行业发起倡议或承诺,政府并不参与其中,如3M公司的3P计划;三是由政府设计并提出各种计划,企业自愿决定是否参加,如美国的3350计划。应用范围:目前,其应用正逐年增加。据美国EPA估计,2000年有超过13000家公司、非政府组织和地方机构参与了自愿型环境规制。我国目前实行的自愿型环境规制有199333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标志、1995年开始推行的1S014000200311日开始施行的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等。
4、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联系:从规制目标、规制性质等角度看,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之间具有一致性。第一,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目标都在于环保,都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又都具有某种约束性,使个体或组织的行为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第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之间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一定条件下,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比如信息披露,最初出于企业自愿,属于自愿型环境规制。但当发现信息披露是促进环保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后,国家便在贷款、上市等方面采取相关激励措施,此时,信息披露便由自愿型环境规制转化为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型环境规制。不仅如此,一些国家还强制企业进行信息披露,此时,信息披露就又成了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
2)区别:从规制提出主体、规制对象、规制成本、规制效率等角度看,它们之间又具有明显的不同。第一,运行成本、效率与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方面。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运行成本较高,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较低,但环境改善效果显著。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型环境规制运行成本较高,环境改善效果总量不确定,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较高。自愿型环境规制的环境改善效果总量不确定,但运行成本较低,对企业技术创新

的激励程度也高。第二,规制的提出方面。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型环境规制的提出主体为立法行政部门,自愿型环境规制的提出主体为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社区或其他主体。第三,规制对象方面。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型环境规制的规制对象为所有个体和组织,而自愿型环境规制的规制对象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第四,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刚性较强,个体和组织无任何讨价还价余地。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柔性,企业与个人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但以付出经济代价为前提。自愿型环境规制,企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选择自我规制,也可不进行自我规制。
三、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影响
根据对环境规制的分类和每种类型下环境规制工具的归纳分类,可以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生产成本、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进入的影响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影响。环境规制对企业的作用机制图如图1所示。
传统观点认为当企业采取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污染时,成本会随之提高,利润就会下降。但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利益和发生成本之间应该是平衡的。环境约束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是额外的负担不能期望使利润提高,而且在此期间企业要采纳一些新的和更为有效的降污技术。好的经济绩效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环境目标获得的,当公司评价他们生产过程的整体效率,制定战略改变废物最小化和无效率时,污染预防实践行为能给那些环境保护积极的公司提高边际利润赢得竞争优势,一个积极的环境政策能够产生组织优势使得企业更具有竞争性。
四、环境规制的有效性研究


环境绩效的相关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环境管理研究的重点。环境规制的合理安排和有效执行能够兼顾资源效率和环境质量。“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不仅可以提升环境质量还可以使污染者获利并从中获得竞争优势。正确的环境规制可以向工业企业发出资源无效率和潜在技术改进的信号,激发创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国内外有关环境规制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成本收益分析,二是信息不对称。
1、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
由于环境规制的执行需要以成本为代价,因此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可以判定规制的有效性。成本—收益角度的规制有效性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环境规制工具的选择对成本的影响,二是环境实施层面的选择对成本的影响。
环境规制工具对成本的影响主要分为三种:第一,因为污染的收益具有信息不对称性,如果规制者对社会成本了解错误,会导致环境规制的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产生不同的结果。第二,规制者对某一规制工具的偏好取决于污染的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社会成本曲线的相对斜率,可以通过在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之间进行选择求得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第三,根据环境规制的遵从成本、行政成本和污染损失成本,对成本—收益进行均衡分析。
2、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
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规制的低效率、政府行为、企业行为。
虽然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资金逐年投入不断增加,但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因而环境规制并未实现其预期目标,环境规制效率低下。环境规制失效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信息成本过高、环境规制工具缺乏弹性、法律法规不健全和政府干预失

效。第二,经济性规制过度而社会性规制缺位、规制目标模糊以及规制规则不符合现实需要。第三,环境规制相关者对于与环境规制相关的信息了解程度不同,则环境规制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政府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环境规制的有效性,当前的环境规制政策已经从最初的命令和控制管制,经过基于市场途径的规制政策进入以基于信息的对策为特征的阶段。作为环境规制者的政府不仅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政府本身也会影响环境规制过程中相关主体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二者都会影响环境规制的效果。企业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环境规制的有效性,企业对环境规制的反应是决定环境规制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同时环境规制执行力度的信息会影响企业的环境行为。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通过命令控制型规制政策,可以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的系列标准,将政策的内容由原先的只注重污染治理转变为资源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及节能减排上来,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控制环境方面见效快、可靠性强,但同时具有高成本、低效率、低激励的弊端。市场激励型规制政策可以明确企业的排污所有权,激励企业主动减排,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把排污控制在环境容量和环境净化能力的安全临界点之内。对于环境规制研究的重点应是环境规制的有效性;并且非正式型环境规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运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熳:环境规制约束下的企业行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彭海珍、任荣明:环境政策工具与企业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37


[3]GUASHCHLRHAHN:规制成本与收益:对发展中国家的寓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1
[4]曹光辉、朱勇、张宗益:不对称信息下的排放监督与管理[J]环境保护,20059
[5]胡兴龙:信息不对称、信息公开制度与股市效率[J].经济论坛,200311
[6]严以宁: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