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拾遗 马脚印

发布时间:2017-12-06 16:35:44

古道拾遗·马脚印

野钟乡中心学校:张志雄(135********

水城县野钟乡,闻名遐迩、妇孺皆知。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的标识赫然镶嵌在大大小小的旅游地图上,这里虽距县城70多公里,交通却也较为便利,水普公路、水盘公路、杨果公路在此交汇,乡内实现了水泥或柏油公路村村通,79个村民组都通了汽车便道路,加之壮丽的北盘江大峡谷得天独厚的风光和乡间美丽动人的传说,吸引了众多中外游人,他们中有墨人骚客、画家、摄影家和探险家。

不要说初来乍到、天南海北的人们,就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也无不折服于苗、彝、布依主体民族淳朴的民风,无不折服于悬崖峭壁、绿树成荫、花果缤纷、鸟兽嬉戏的北盘江两岸世界珍希动物黑叶猴的乐园。仅凭虎跳石大桥边果树园的桃树上与人类共享仙界蟠桃,共享和谐盛世的猴们就让大家留连。黑叶猴们怪异的动作,唧唧唧的友好叫声似乎也欢迎着它们心目中的远亲近族。不多时,成群结队的比较霸占的黄猴也在它们的邀约下,摸摸猴腮抓抓腿,前呼后拥前来欢迎过往的行人。此情此境难免钩起了人们对“类人猿”的无限遐想。

在这样一个深处乌蒙山中的乐园里,没有多少人会深究疑似“茶马古道”遗迹的香炉写字岩、滑石板、何家寨等处马脚印的神秘。

20133月,我有幸组织野钟中学的几位文学爱好者为了《凉都故事·野钟篇》的采写再此寻访了这些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

响石香炉写字岩位于野钟乡响石村大寨组,是改革开放前米箩乡通往杨梅乡的必经之地。这里山峰因远看仿佛一尊香炉故而得名。香炉写字岩上原有许许多多用彝文、汉文写成的诗词,由于年代久远与文字演变的原因,许多内容已无法释读,原水城县县委书记陈月枢九十年代到这里考察后,留下了诗句,可惜因风雨剥蚀已不能完全认清。

相传,这里原本与原水西宣慰使安坤(安宣慰)有关。据说云南王吴三桂欲起兵反叛时,先欲拉拢西南各少数民族首领,于是采取各种手段对西南各少数民族首领(各地土司)进行贿赂,水西宣慰使安坤首先洞悉了吴三桂的狼子野心而断然不从,于是恼羞成怒的吴三桂谎称安坤谋反。朝廷只听一面之词,派吴三桂兴兵讨伐,同时加强了对水西彝兵的防卫。“吴王剿水西”时,由于力量的悬殊,安坤的军队一路败退,一路上留下了许多防御工事,今天野钟境内有常明村八一安家营古城墙,盐井乡屯上(阿扎屯)防御工事等。据说安坤败退到香炉岩时,因追兵甚急,各种金银财宝无法带走,见悬崖上有一巨洞,于是派兵把各种宝物藏入其中并封存,位置就是今天能看到的有一形状如“天”字的悬崖之下。于是这堵悬崖下就多了许多寻宝之人,也多了许多墨客文人。那被称为天梯的地方留下了探险者的足迹,那刀削似的崖壁上的传说代代相传,丰腴了这一方水土。

就在这神秘的写字岩下,蜿蜒爬行着一道五尺来宽的古驿道,像一个古稀老人在大山间喘息,奋力追寻于杨梅这个30里外的初级目标。古驿道全部用原石稳稳铺就,千百年的沧桑,不知演绎了多少欢欣而又艰难的故事,那原本有棱有角重达数百斤的铺路石已被历史的岁月冲洗得油光滑亮。唯一最引人注目的是深深镶嵌于石面上的四个深度多达五公分的马脚印。

往上爬行不到一公里,吊井呈现在眼前,相传吊井是安坤一棍子冲出来的,具体细节后有叙述。

从吊井往西爬后再蛇行而下,沿着断断续续的古驿道和现代公路行走不到10里,来到了野钟边界,杨梅境内一个地名叫滑石板的偏坡上。这里视野辽阔,辽原雄俊的山峰、顺场乡巍峨的米箩坡、营盘乡蜷缩在北盘江内的哈青梁子、盘县壮丽的以格大山等尽收眼底,是旅途劳顿者最好的休憩之地。相传,数十年以前,一个老人中午因劳顿过度,暂时在这里小憩睡着了,一条菜花蛇远远闻到腥臭味,快速钻进了他的喉咙,牢牢叮住了他的内脏,待其他人发现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已不能把蛇从他口中拔出。可怜,闭气老人嘴上只能任由两三尺长的菜花蛇吊甩在担架上,一起抬回家中。说点轻松的故事,这里曾是安宣慰征战途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转折之地,那深深的马脚印和人脚印就是他和爱马留下的,下面我会给大家叙说。

野钟乡境内的另一处马脚印、人脚印至今仍残留在辽原何家寨的放牛路上,残留在类似“茶马古道”的山腰间。这个古道边的寨子,海拔两千多米,是野钟乡最典型的凉山。可没有人知道这里远古曾经的故事,曾经的辉煌。就连70多岁的彝族老人何国庆先生也经常说,他们的祖先来这里安居乐业时也不知有几百年了,那时“茅草九排长,葛藤九抱粗”,彝族何家的祖先披荆斩棘、开山垦地,繁衍到了如今,几百号子孙其乐融融,仍沐浴在和谐昌盛的阳光氛围里,但对之前的房瓦来由却一无所知。在我问及这里二十多年前为什么随处可见毛钱时,何老先生也是不断地摇头,一脸茫然。

何家寨从不产砖瓦,这是不争的事实,这里刨尽九尺泥土仍无瓦泥。我们穿青人张、杨、李、陈姓的祖先等接近两百年前来这里落户时,也目睹了这里残存的神秘瓦块,满地可见的毛钱,不用说我们后生了。

这里的毛钱,真是出奇的多。不知道祖先们初来乍到时是何等境况。三十年前,我们不论是挖泥撮土、犁地铲坎,还是背粪割草、游玩戏耍,随处都可以见到毛钱,见到可辨认的明清时代的毛钱。这些钱满地可以拣,只有小孩拣来玩,大人根本不屑一顾,都说又不能用,就是用来打镰刀也没用,铁太少了。不要说毛钱,就是再大的铁块也如是说。记得我小时候,妹妹兴高采烈地在外面拿着一把锈迹斑斑的一尺多长的一把刀,飞也似地回家告诉爷爷,说她们在地里拣得一把刀,爷爷只瞟了一眼,就急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诫,不要玩,怕是老古人砍死娃的,有鬼,“宝刀”就这样被扔了。由此可推想这里当年必是堆金搁银之宝地,也可推想这里曾经的辉煌。

这个马脚印,莫非是为了驼金子来这里,来这里常年累月辛苦劳累而造就的,这里的人们不会是只看重金子而不在乎这里的毛钱了吧?这些,就是我爷爷,我爷爷的爷爷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翻箱倒柜也无从依据。哪怕是一直做生意,走南闯北,上云南下四川的春明祖和读书写字,招生讲学的春云祖及一直守护在老人旁边的春发祖、春兴祖他们也不曾说清楚。

猜想,自人类有史以来,不知这里的人换了几千般,才轮到今天的民族,他们的钱币可以遍地乱洒?不知是战乱,还是谋杀;也不知是改朝换代,钱币贬值。他们又去了哪里,没有一丝儿传说。

何家寨本是一个地势独特、攻防兼备的好地方,这里群山环绕、高瞻远瞩,乡邻八里尽收眼底。黄家营就能看到远至盘县,近至发耳、新街、杨梅、营盘、龙场、顺场、阿嘎、果布嘎等处的大部分要地。加之古驿道丛横交错,一条从杨梅至野钟,一条从射仲至常明,何家寨真是交通要塞。

由此才延续了常明安家营的传说。安家营位于现在的野钟乡常明村干塘组背后的一个神奇的大山上,此山高500多米,顶部略平,有不少于20亩的土地,四面有4米高的围墙遗迹,墙石重达几千斤,比万里长城上的墙石还要重出许多,营寨还有一个石拱门,建造比较精细。据传只用一晚上的时间就建成了。

相传安坤,是流经此地最有名的彝族大土司,曾在这里安营扎寨数年。他喂养有一匹神奇的飞马,家中深藏着一支仙牛角,当受到外敌侵扰时,只要把仙角一吹响,即可撒豆成兵,战无不胜。

这里地势偏远,有时难免缺粮少盐,如偶遇家中缺盐,则可立即跨上飞龙马,挥鞭飞驰,到水城买盐回来,锅中的水都尚未烧开。

曾有一次外出战斗,安坤骑着飞龙骏马从“归集大屯”(现都格乡境内,地名)腾空一跃,瞬间即到滑石板(现杨梅乡境内,地名),小憩后,因追兵甚急,于是扬鞭一抽,即飞到“吊井”(现野钟境内,地名),神马甚渴,前蹄不断刨地,安坤举手杖往地上一戳,甘泉迸出,仙马痛饮,小便失禁,成了今天还带有马尿臭味的“吊井”。因追兵紧,安坤骤提马缰绳,此仙马前蹄一滑,差点跌了一跤,在香炉写字岩前的石头上留下了四个深深的马蹄痕,至今犹在。此后,神马一跃,又到辽原何家寨留脚。现在还可以看见一个深深的马蹄痕,和旁边的一个深深的人脚印。此时,安坤回头一望,追兵离他较远。为了完全摆脱追兵,安坤再次举鞭,神马便奋力向八大山(现在顺场乡境内)飞去,终于彻底摆脱了追兵。回营后,安坤对神马百般爱惜,甚至连自己舍不得吃的宝贵食物都拿去喂了神马。后来神马死了,安坤悲痛欲绝,拿出许多金银,为神马建造了一座高大华丽的马坟,地点就在今天的马坟包包(常明村干塘组对面)。

后来,有一安顺人不知从哪里知道安家有一仙牛角,想方设法用一假物偷换了去。从此,安坤屡战屡败,以致最终败亡。

志书记载,自唐宋至民国,茶马古道是西南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我们不妨推断,在茶马古道上有香炉岩段,有以何家寨为中轴的四通八达的古驿道的功劳。在这些道上,中国商人历经沧桑近千年,人马用磨起老茧的双脚踏出了那一条条崎岖绵延于野钟境内的茶马古道,踏出了那些厚重的印迹,踏出了那些辛酸,也踏出了那些文明。是他们清悠的铜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了大山深处的宁静。而何家寨这一驿站,则创造出了后人无法想象的财富。而今居住在那里的人们讲信用、重义气、是非分明,他们刚毅、果敢、智慧的品质好像也在延续着先人们的基因。

乌蒙山原本磅礴逶迤,可山谷中的野钟三处马脚印却略显霸气、雄浑……

注:关于安家营的传说主要选自凉都故事·野钟篇》

2015610晚于水城

古道拾遗 马脚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