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法三则

发布时间:2018-06-30 11:38:25

《红楼梦》的人物性格塑造,作者主要抓住了形象的复杂性、形象的立体感(即写出人物性格的空间差异与时间的变异性)。平凡中见不平凡。表现了完整的感情流程。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化,肖像描写贵在传神,动静结合等等。最大贡献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使人物形象具有了现实力量和生命力,书中的人物不再是抽象的完美的神,而是具体的复杂的活生生的社会的人。从这个角度讲,《红楼梦》是第一部把人写成真正的人的伟大作品。

这种复杂饱满的形象源于以下几种艺术手法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谈到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反象以征”,并说“拟事寓意,翩其反而,亦若是班,须逆揣而不宜顺求”。曹雪芹正是用这种方法,使他笔下的人物呈现出立体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同时用这种似褒实贬、名贬实褒皮里阳秋的笔法来表现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也使读者通过作者看似矛盾的写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则是作者美学理想的最集中的体现。然而,在作者的笔下,这个人物却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尤其是在作者的叙述语言中,作者常常借他人之口运用贬义的语言来描写她。

曹雪芹在提到林黛玉时,往往通过众之口,对林黛玉颇有微词。第五回作者借众人之口评价“薛宝钗年纪虽然不大,然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谓黛王不及。而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林黛玉孤高自许”在史湘云的眼中,林黛玉是“行动爱使小性子”。丫鬟小红认为“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又细”。夫人也说林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总之,在众人的眼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相比,的确是口角尖利、性情孤傲。然而,我们从林黛玉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出,由于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聪慧敏感的林黛玉常常会感到自尊心被损伤的痛苦,而和贾宝玉的感情的无法合法化又使林黛玉时时产生威胁感和危机感,这一切,都使她过分地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并产生了对贾宝玉的求全责备和对薛宝钗、史湘云的毫不掩饰的嫉妒。但是当她通过“诉肺腑心迷活宝玉”等情节之后,对贾宝玉的内心情感有了深刻了解,就不再产生口角和猜疑,两人之间,更多的流露的是深深的关心和默契。

《红楼梦》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写一件事来激起众人不同的反应,借以塑造人物的群像,并通过不同人物的表现来突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的群笑图。

第四十回,史老太君两宴大观园,凤姐和鸳鸯戏弄刘姥姥,刘姥姥也顺水推舟故意把自己变成丑角,逗得大家大笑的场面,通过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件,突出了典型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作者并没有着力渲染、烘托,而是自然如实地写来,但却异常生动传神,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捉弄刘姥姥,本来是凤姐和鸳鸯暗中计议的,其他人全无思想准备。因此,看到刘姥姥突如其来,出人意料的可笑举动,大家先是发怔,继而一想,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虽然人人都笑,但各自的笑态毫无雷同。这不同的笑态,反映了人物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性格特征。

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法三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