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知识讲解

发布时间:


《猫》知识讲解
稿:王欢欢稿:王军霞
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
【高清课堂:动物世界(上)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太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
《猫》最初发表在1925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刊》(文学研究会会刊199期上。它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作品中主人公“我”有知错就改和实事求是之心,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当然,这些观念是五四启蒙思想的产物,属于民主主义思想的范畴。
知识积累
1.sè):这里是不光滑的意思。
2.líng:一种丝织品。3.怂恿(sǒngyǒng):鼓动别人去做。..4.丫头:这里指女孩子。5.(chàng)然:不愉快的样子。6.(chéng)戒:惩罚使警戒。
7.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8.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9.怒气冲天:形容愤怒到极点。10.妄下断语:轻率地下结论。11.一缕(lǚ)12.(quán)伏13.(xián)着14.悲楚
考题例析
2012湖南郴州)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落(duò)漫(mí)然不同(jiǒng)
B.干瘪(biě)叮嘱(shǔ)苦心孤诣(zhǐ)C.取缔(dì)伏(quán)叱咤风云(zhà)D.视(chēn)阻抑(yì)面面相觑(qù)

解析:该题考查字音,B项有误,“嘱”应为(zhǔ)“诣”应为(yì)

课文讲解理解主旨
文章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人对事要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理清结构
地址:广安路名昊教育电话:楊老师15




写作特色
1.抓住特征,描写逼真。
本文主要描写了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第一只猫,活泼天真,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乱跑、抓树、扑蝴蝶、捉老鼠、不怕生人、常跑到铁门外边晒太阳。第三只猫懒惰,忧郁,不喜欢“顽游”,常“蜷伏”钻炉火底,跳上桌子凝望鸟笼,受责打前“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别人家的黑猫,可以算作第四只猫,凶恶,“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猫,猫!又来吃鸟了”“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四只猫,四种形象都被赋予了个性化的特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不同的神态状貌,突出各自特点,逼真传神,活灵活现,这与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抓住特征,捕捉住独特的细节分不开。
2.详略得当,讲究照应。
第一只猫写得略一些,因为它在主人面前表现的特征不多,至多是一个玩物。第二只猫写得详,它不仅是主人的玩物,而且还能维护主人的利益,更得到主人的青睐。第三只猫写得更详,这只猫是悲剧角色,它的命运悲剧令人不寒而栗,又是“我”觉醒的触发物,作者更多用笔墨,淋漓尽致地展示它的悲剧的历程。
本文讲究照应主要表现在“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自此,我家好久没养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既是文章内容的照应,又是“我”的心路历程的展示。
3.心理描写,细致真切。
本文中“我”的内心活动,紧紧围绕着三次养猫的悲剧展现。比如:“我”爱第二只猫的更加活泼有趣,从它那里得到“饭后的娱乐”,它“不怕生人”,常“跑到街上”“我”“很为它提心吊胆”,对于它的失踪,“我”先是有“亡失的预警”“不高兴”后来“心里还有一线希望”,最后失踪被证实了,于是“怅然”“愤恨”“诅骂”、至此“我”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得到深刻的表现。
再如:结尾处为了不再经历类似的不幸,决计“永不养猫”,从而表现了“我”的正义感,同情心和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这样一边写养猫的过程,一边写人物的感情变化,二者紧密结合,虚实相生,互相映衬展示了人物性格,深化了主题。
4.托物寓意,运用象征手法。
表面写猫的特征、遭遇,实质上写人的特征、遭遇。含意深刻,令人回味。
把握重点
地址:广安路名昊教育电话:楊老师25


1.对本文主旨的不同看法。
对于这篇文章的主旨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这里举出有代表性的三个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猫》中寓有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因此作者写猫的故事,寓意便是:要仁爱,不要残忍;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凡事要实事求是,明白判断,不要不做调查,主观武断。第二种观点认为,《猫》的寓意和主题是:无论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本来,一个喜欢猫的人,对各种猫都应当一视同仁,但“我”并非如此,对三只猫的态度各不相同,以致造成了极严重的后果(第三只猫蒙冤遭打悲惨死去,这一重要环节,正是提炼主题的基础。第三种观点认为,主题的归纳不可随意拔高,本文的思想境界不是那么太“高”,很难挖掘出更高层次上的所谓“思想意义”
我们在剖析《猫》的主旨时,不难看出作者通过对三次养猫过程的不同感情的叙写,流露出一种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勇于自责的感情。因误伤并不通人性的猫以后那严厉的自责,则反映了他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2.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而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而与第二只猫“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3“我”家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第一次养猫:当三妹追小猫玩时,“我”微笑着看,当她报告猫的死讯时,“我”感到“酸辛”第二次养猫: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随着猫亡失消息的证实,“我”也“怅然地,愤恨地”
第三次养猫:感情波动幅度更大。先是“不大喜欢它”,听说芙蓉鸟被咬死后,“我”“很愤怒”,打了它之后“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直到发现另一只黑猫衔着第二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难过”“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4.“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被猫咬死的?
芙蓉鸟被咬死一只,一是根据第三只猫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大家便异口同声地断定它是“凶手”。二是妻责问张婶“为什么不小心”,张婶默默无言,于是人们认为“猫的罪状证实了”。三是找不到猫,“我”便断定它“畏罪潜逃”。四是猫躺在露台板上,嘴里好像吃着什么,我便断定它“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
5.请从来历、外形、性情、结局和在家中的地位,说说三只猫各自的特点?(关键词)第一只:要来的花白活泼病死大家都喜欢(活泼的猫
第二只:要来的黄色更有趣、更活泼亡失大家都喜欢(更活泼的猫第三只:拾来的花白不活泼死在邻家屋脊上大家都不大喜欢(可怜的猫
6.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写了小猫的结局,可见作者对这些小猫的结局非常关注。对三只小猫的结局作者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对第一只猫:酸辛
对第二只猫:怅然、愤恨
地址:广安路名昊教育电话:楊老师35


对第三只猫:愧疚、痛苦、有负罪感7.如何理解“我的良心受伤了”?
我们对猫的冤屈不仅仅是那些莫须有的证据,而是一直以来的对猫的不喜欢!8.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阅读一篇课文,尤其是一篇较长的课文,能抓住关键句,无疑就能提纲挈领,下面这几个句子均是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语句。请结合课文内容分别分析它们的作用。
1)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2)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句(1)总领全文,点明题意,概括了课文叙述的中心内容;句(2)是前一部分的总结,又暗含了对第三只猫的叙写,因为是“好久”,而不是“永远”,这一句在结构上也就起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句(3)呼应开篇,总结全文。
拓展阅读
梁羽生谈郑振铎
第一个因飞机失事而死的名作家是徐志摩,第二个是郑振铎。谈徐志摩的甚多,我来谈谈郑振铎吧。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日,他担任“中国文化团”团长,往阿富汗与苏联访问,飞机在苏联境内失事。他的死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五四”时期,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极大影响的两个文学团体,一个是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组成的“创造社”;另一个就是郑振铎、沈雁冰(茅盾)、耿济之、叶绍钧等人组成的“文学研究会”。前者着重在创作与文艺思潮的介绍,后者着重在文学名著的介绍、研究与古典文学的整理,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可说是各有千秋。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一九二一年,得到商务印书馆的全力支持,说来和郑振铎颇有关系。原来郑的妻子高君箴乃是当时商务元老高梦旦的女儿。郑振铎留学英国回来,便因岳父的关系,进了商务当编辑。
郑、高的婚礼是当年上海文化界的一件盛事,瞿秋白代表宾客致贺辞,“他便用‘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这个题目,讲了又庄严又诙谐的一番话。大意是妇女要解放,恋爱要自由。满堂宾客,有瞠目结舌者,有的鼓掌欢呼。(见茅盾的《回忆录》)这些说话,现在看来,当然平常之极,但在当时(半个世纪以前的上海)还是足以震世骇俗的。虽然当时的上海,已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了。不过郑振铎虽因岳父关系而进商务,却不能说他是“因人成事”,只能说是“相得益彰”。商务的藏书对他提供了研究的便利,而他对商务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年以上的知识分子大概还会记得商务出版的两种杂志——《东方杂志》与《小说月报》。这是中国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前质量最高的两种杂志,作者都是第一流的名作家。郑振铎便曾当过《小说月报》的编辑。
但《小说月报》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名重士林的,它初期是由鸳鸯蝴蝶派作家恽铁樵主编;一九二一年后,茅盾接编,全盘革新,始成为新文艺的阵地。其后再由郑振铎接编,杂志有了更大的发展,这才是《小说月报》蜚声全国的黄金时代。郑振铎那部著名的《文学大纲》就是先在《小说月报》上连载的。
不过,他虽然主编了当年最出名的文艺刊物,“盖棺定论”,与其说他是名作家,却毋宁说他是名编辑、名学人、名藏书家。因为他在这三方面的贡献,实在要比他的创作大得多。他写过一些短篇历史小说和取材自希腊神话的小说,给读者的印象似乎并不怎么深刻,但他所主编的刊物,却无一不是曾发生过重大影响的第一流刊物,除《小说月报》之外,如《儿童世界》可说是儿童文学的启蒙,叶圣陶著名的童话《稻草人》便是在《儿童世界》发表的。另外,如《新社会》《文学》《文学季刊》《文学复兴》
地址:广安路名昊教育电话:楊老师45


以及《时事新闻报》的副刊《学灯》等等,无一不是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起过重大作用。
另一个重大贡献,足以与他的编辑工作相提并论甚或超过的,是他对中国文献的搜罗和保全,他逝世之后,献给国家的藏书,就有九万册之多,其中珍本无数,贡献之大,可以想见。
他对于书籍的热爱,尤其中年时代,对文献的搜罗、保护,费尽心力,那是非常之令人感动的。他自己在《劫中得书记新序》(一九五六年版本)也曾经说过:“我曾经想到两块图章,一块是‘狂胪文献耗中年’,一块是‘不薄今人爱古人’。虽然不曾刻成,实际上,我的确是,对于古人、今人的著作,凡稍有可取,或可用的,都是兼收博爱的。而在我的中年时代,对于文献的确是十分热衷于搜罗、保护的。有时,常常做些‘举鼎绝膑’的事。虽力所不及,也奋起为之。究竟存十一于千百,未必全无补。“狂胪文献耗中年”出自龚定盫诗。从序言中,可见他搜罗文献的苦心。
地址:广安路名昊教育电话:楊老师55

《猫》知识讲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