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幻城分析

发布时间:2015-05-27 18:10:54

摘要…………………………………………………………………………………2

关键词……………………………………………………………………………2

前言………………………………………………………………………………2

一、孤独的青春文学探源…………………………………………………………2

1.1 文学观念的转变………………………………………………………………3

1.2 成长经历的影响………………………………………………………………3

二、孤独的青春文学特征………………………………………………………3

2.1青春的个性叛………………………………………………………………3

2.2浮华喧嚣中的孤独……………………………………………………………4

2.3从孤独走向坚韧………………………………………………………………5

三、以《幻城》为例看孤独的青春文学…………………………………………5

3.1卡索和樱空释的孤独情………………………………………………………6

32迟墨和蝶澈的孤独情………………………………………………………6

3.3 星旧和星轨的孤独情…………………………………………………………6

四、小结…………………………………………………………………………6

参考文献…………………………………………………………………………7

致谢…………………………………………………………………………………9

孤独的青春文学

——以郭敬明的《幻城》为例

生:伍杂色日

指导教师:朱华阳

教学单位: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摘要:本文将以郭敬明的代表作《幻城》为研究重心,结合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传播载体,从青春文学本身出发,抓住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孤独这个青春主题, 充分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将郭敬明读者群的社会心理、情感症候放置宏大的社会历史场域中予以考察,对郭敬明文本《幻城》高度重视,在对文本细致斟读的基础上清理出文本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复杂纠缠,指出郭敬明畅销的基本原因在于他的写作迎合了青春孤独的情感症候。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GJM masterpiece "City of Fantasy" as a research center,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ommunication carriers of his life, starting from youth literature itself, where the iconic lonely seize this youth theme, make full use of social psychology methodology, the GJM audience psychosocial, emotional symptoms grand place to be investigated in the Field of Social history, GJM and the text "City of Fantas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read the text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pour clean out between the text and Social Psychology the complex entanglement, Guo pointed out that the basic reason for selling is that his writing caters to youth lonely feeling symptoms.

Keywords: youth literature; lonely; Guo Jingming; "City of Fantasy"

关键词:青春文学; 孤独; 郭敬明;《幻城》

前言

青春文学作家几乎都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独生子女,他们比较自我,青春无人分享,独自承担。再加上处于这个时期的他们天生敏感,因此他们对孤独的感受也格外强烈。孤独的他们只好把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迷惘感付诸于笔端。

郭敬明是中国当代文坛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之一,郭敬明文本的意义已远远超出自身,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本文充分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将郭敬明读者群的社会心理、情感症候放置宏大的社会历史场域中予以考察,并对郭敬明文本高度重视,在对文本细致斟读的基础上清理出文本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复杂纠缠,指出郭敬明畅销的基本原因在于他的写作迎合了青春孤独的情感症候。郭敬明的作品《幻城》全文构思有一大特色,以虚幻梦境般的叙事语境和超现实主义的情节故事,为自我的精神思考构造了一处封闭而又天马行空的心灵空间。说是封闭,在于其整体与南美魔幻小说不同,其故事的叙事逻辑和叙述者的意识思维是跳脱于现实文学作品的构建模式,而是将真实可感的爱恨情仇的题材移植到专属于作者占有的玄幻王国,以一种纯粹而甚至带有电影特技般的很有质感的文字,讲述叙述者感知的人类心灵的故事。这是个文学娱乐化的时代,文学对于读者受众的冲击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挖掘人性到如今的贴合人心。到底是什么让他的作品如此的深入人心,他的作品又体现了什么样的的价值取向,文学要怎样与商业市场相结合,让优秀的文学作品走向市场,走向社会,走向每个读者的内心深处。这些就是本文需要认真研究,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对于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孤独的青春文学探源

青春文学作家可谓是幸福的一代他们几乎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但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却是以孤独、迷惘为主题这种巨大的反差值得我们探究试析有以下几点。

1.1 文学观念的转变

在中国文学史上主流文学的出发点一般是强调文学的宣传教育功能要求文学服从于当下的政治需求它偏重于写什么”,有较强的政治性。因此主流文学作家的文学观念即是文学为政 治服务通过文学作品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如抗战文学是启发民众抵抗外来入侵的思想武器解放区文学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体现。在主流文学作家的意识里文学是神圣的具有一定的审美 意义。

与主流文学作家相比青春文学作家的文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郭敬明曾表示:“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我只是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认真写字的人。我并没有说要在自己的作品里达到多么高的思想性或者要展示什么写作技巧。这些我从来没有想过。对我来说写作就好像在写日记一样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没有必要把它放在一个很高的高度来谈。[1]在青春文学作家的认知里文学不带功利性他们只是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自己内心最 真实的体验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人生的理解。对于他们来说文学只是其生命中的一个爱好他们 拒绝承担文学为政治服务这一重大责任他们完成了文学的去圣化

1.2 成长经历的影响

80年代出生的一代大都成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的中心,从小到大都得到父母的关心,生活 优越,几乎没有经历过曲折。但是青春文学作家们也有他们的 苦恼。他们作为独生子女,虽然有着长辈的关爱, 享受着比6070年代作家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 也有着缺少兄弟姐妹的精神上的孤独。且他们是 父母所有的希望,他们在竞争中成长,因此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独生子女的青春文学与父辈们成长 经历大不相同,因此在性格上、心理上也产生了很 大差异。他们一方面处在青春期,有着对自由的渴望、对爱情的向往,总是在思索着如何冲破家庭 的牢笼、脱离父母的管教;另一方面由于对社会、 未来的恐惧与不确定,又害怕走出家门。因此表现出孤独、依赖性强、容易受伤,而这也成为青春文学作家文学创作的源泉。

二、孤独的青春文学特征

2.1青春的个性叛逆

叛逆是青春小说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青春文学青年,经常通过桀骜不驯的个性解放的手段,攻击各种社会机构和现象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叛逆。随着青春文学家们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健康成长的缺乏,他们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但缺乏对生活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不断创造生活中的叛逆青年的形象,显示出对生活的消极抵抗。

提起青春文学,我们不得不提到韩寒的名字,这个年轻人的曲折经历,可以说是和中国多年形成了的传统教育严重背离,他的行为也是很多年轻人敢想却不敢做的。《三重门》展示了一个中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把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凸显在读者面前。主人公林雨翔自幼天资聪颖、活拨可爱,从小就被人称为“神童”。然而这个极具才气的少年却在初中出现了严重偏科的问题,也因此遇上了影响他的老师马德保,看破红尘却跳不出红尘的罗天诚,害怕林雨翔夺去她语文课代表的位子、又不失可爱的沈溪儿,还有占据了他整个情感生活的女同学苏珊[2]

小说言语之间充满了对社会的嘲笑和不合理的教育体制的讽刺,质疑和批评教育体系,在调侃这些话的主题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满现有的社会制度的少年,试图打破旧体制的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和愤怒。从“三重门”开始,韩寒的许多小说,都有对现实的深刻讽刺,他的另一部小说《像少年啦飞驰》对中国当代教育更是有着异常强烈的抵触情绪,书中写到了中学老师的严酷和势利、大学生生活的颓废消极,对中国当代的教育完全持否定态度,对于教育的问题釆取一味的讽刺并直触当前的社会问题,和《三重门》不同的是,小说还触及到了当代文艺界内的腐败,包括作品盗版问题、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文学素质低下,大众的文艺欣赏水平低下等一系列现象,这些现象是当代中国文艺界的冰山一角,但是韩寒却以其特有的敏锐、以嘲讽的语言加以表现出来,虽然有失偏颇,但也尖酸老到,满篇都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嘲讽。

在青春文学作家的头脑中,现实生活是一个坚固的笼子,让他们到处碰壁但是仍想逃跑,但后来逃走了,又感觉迷失方向,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了。这么多的青春小说被设置为“逃离-流浪”的模式,主人公从一个校园逃到另一个校区,从城市逃到另一个城市,他们试图逃跑,以暂时解决对现实的不满,试图去流浪,希望最大限度地自由地去寻找生命与生命的真谛。

这些作品都试图塑造典型的“坏小孩”的形象,故事中通过无聊,困惑,浪费,贪污,盗窃,打架,杀人和讽刺等行为的抵御不合理的教育体制和传统教育模式,指责现行体制对青少年的自由的限制,并没有与他们的父母一代人相同的价值观,青春文学强调个人自由创新,叛逆之后,进一步加剧了认同的困惑。比如春树“残酷青春”在张扬她的作品的形象时,对成人的世界是一个完整的否定与反叛

许多青春文学作家藐视一切成规,批评一切制度,抵制一切秩序,当前制度,价值体系和正统的古典文化,对其进行讥讽,嘲笑,拒绝,批评。虽然这种类型的玩世不恭的调侃,批评只是一种非理性的否定和怀疑。因为青春文学作家勇于反叛,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使得他们具有突破传统创造新事物的勇气,敢于挑战权威。青春小说的写作风格是和传统文学完全不同的,他们都有“为赋新词强说愁”和“欲说无语还休”的成分在里面,同时也有一种虚构的现实色彩以外的成熟。这种叛逆的青春文学曾认为作为市场上新的卖点被营销和媒体进行炒作,而造成一些读者的响应,让自己以叛逆而更自豪。

2.2浮华喧嚣中的孤独

青春文学这一代的青年,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代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经受了“物质优越、精神痛苦”的折磨,他们这一代成长起来的过程中,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度过了孤独的童年,也创造了表现这一代不想要同伴而又感到孤独渴望的矛盾心理的青春文学,这种心态往往很直接地反映在他们的作品当中。青春小说写作的内容主要有青春期的困惑,抑郁,世界的冷漠和失落,挣扎和反抗叛逆,悲伤的情绪的表现,他们的作品中有一种宝贵的真实。作品特点是描写孤独的精神意识,精神生活的孤独,无聊的情感体验和孤独无依的感受,这些为人们了解的精神感受。青春文学的写作属于“青春倾诉”,有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性质,但也应看到其背后的孤独是真正的现实。

郭敬明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可以说真实地反映了青春文学一代人的生存状态,他们和父母的关系疏远,但又无法摆脱父母的照料和期待,对学校和考试过度恐惧,对未来无法把握,这些都让他们更加孤独。“在一种仰望和低头的姿势里,想着不可接近可是又格外真切的未来。”《悲伤逆流成河》中的易遥与母亲的关系非常敌对和僵化,文中写道,一天上学的时候,邻居家的小孩齐铭“刚走两步,看见跟跑着冲出家门的易遥,险些撞上。齐铭刚想张口问声早,就听到门里传出来的女人的尖嗓门:`赶赶赶,你赶着去投胎啊你,你怎么不去死!赔钱货!' 易遥在十三岁时对齐铭说“我的妈妈是个妓女,是个很烂的女人。”[3]这种冷漠敌视的家庭关系造成了主人公童年的悲剧,也往往造就了作品以悲剧收尾。青春文学家们所珍视的友情有时候也因为外在力量的介入而支离破碎,脆弱的友情更是让他们有一种被整个世界抛弃的孤独感。《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当麻烦来临时,微微为了自保而出卖了朋友火柴,脆弱的友情在利益面前不值一钱。《摆桃之远》中杜宛宛竟为了一盒三色冰淇淋差点谋杀了段小沫,可怕的嫉妒毁掉了两个人之间珍贵的友谊。

不同于老一辈作家,青春文学作家的孤独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先锋作家,70后作家的作品的孤独大多是在苦思面壁的情况之下产生的,它是一个通过忧郁,沉重的心情来书写对实际生活的关心,这些作家关注的孤独不只是一种情绪,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青春文学作家则更多地与世界相对抗,用孤独来旧表达对传统的反对,他们往往会在字里行间书写切身体会,充满了对过去事情的怀旧和对自己的悲悯。

张悦然在谈到自己少年时的写作“更像是一种蒙克式的,带着两只黑邃的眼眶,双手捧起头硕的呐喊。因为孤独,只想发出声音,尖利而响亮的声音。”

《维以不永伤》中的小男孩十分敏锐而早慧,洞悉一切,却在面对神秘而庞大的世界时显得孤独,寂寞,激小苍白而无助。《红X》中的沈生铁也经历着一个仿佛是注定的孤独的宿命,因为他无意中得知了班主任的秘密而被开除出校,从此离开学校在他乡过着堕落流浪的生活,仿佛被整个社会所抛弃,成了一个零余的人。

青春文学作家从小到大没吃过任何苦头,从学校到工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也许是因为生活富裕平坦,他们倾向于一个敏感的,脆弱的内心和性格,不能承受生活打击和重压,他们用细腻的,详细的文字直指孤单和悲伤的内心,描绘各种微妙的情感。过于脆弱的内心,一被轻轻触碰,他们很容易陷入偏执和濒于绝望的感觉。

在这个日益物质化,功利化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文学作家,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陌生,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更加孤独和绝望。无论从家庭,还是从校园和社会,孤独和矛盾几乎看不见调和的希望,也使得他们的性格更加孤僻,反常。

2.3从孤独走向坚韧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青春文学作家几乎一夜之间成名,富有争议,跌宕起伏不断,到今天已经有十几年,从青涩懵懂到成熟稳重,从叛逆趋向具备责任感。当青春文学作家快要到30岁时,他们开始意识到,理想的社会现实,是不可能由青春期的叛逆和反抗解决的,他们逐渐成熟和强大,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不断碰撞和冲击,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和一致性,可引起平静地接受现实,从而放弃了叛逆的极端行为。他们正在从青春文学作家逐渐成熟,他们的孤独和叛逆表现正在慢慢转化为顽强,不容易屈服的精神。

以韩寒为例,他的作品从《三重门》、《一座城池》到《光荣日》、《长安乱》等作品,他一直致力于追求自由创造的人生理想,从反抗家庭的强制观念灌输、反抗学校的制度化压抑个性的生活逐渐过渡到反抗虚妄的文化观念和历史政治体制[4]

随着青春文学作家群体将视线从校园投向整个社会,他们逐渐变得目光深

,开始表现出作家独特的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他们将对现实的深切关怀融入到了作品中去,人物也更为丰满传神,作品更富有现实的穿透力和表现力。一部分“80后”小说己经开始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这些小人物虽然命运坎坷却不屈不烧,意志坚定,坚持理想并一路执着地走下去。

张悦然在《誓鸟》中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景:一个美丽的中国女子多次春末旅行至东南亚,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夺走了她的记忆,她在海中和岛上流离失所,被人欺负,被人抛弃,经历了几番生死之后,她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只为发现失去了的记忆。 “誓鸟”是古代神话中“精卫”的别称,一生只为一件事,死而无悔,《誓鸟》女主人公就像是一只鸟,为寻找失去的记忆,寻找每一块贝壳,精心聆听和阅读。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带着她的坚定执着寻求回忆,完成了一个个艰难的旅程。

青春文学作家是富有争议的一代,当然谁都有自己的自私,叛逆,眼高手低的缺点,但我们不能忽视他们更注重个性的解放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尽量保持自己的信念,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虽然会有坎坷,尽管会摔倒,但从不会放弃,显示出了他们的坚韧成熟的一面。

三、以《幻城》为例看孤独的青春文学

作为青春文学的领军人物,郭敬明在他的文章里,运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人物之间情感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一代青年的旅程。孤独就像一股暗流齐头并进,伴随着那个“明媚而忧伤”的旅程。在郭敬明发表的作品当中,最能展现青春孤独情感的是小说《幻城》。在卡索和樱空释,星旧和星轨,迟墨和蝶澈三组人物给我们演绎了孤独的,甚至有一点绝望的亲情故事。

在小说《幻城》中, 卡索和樱空释星旧和星轨、迟墨与蝶澈的兄妹亲情都拥有失去拥有是幸福快乐但又是短暂的, 同时包含着许多的无奈和宿命, 拥有”的过程是处在亲情之中的两个人, 其中一个被误解、承受痛苦、保守秘密, 他们享有的亲情中包含着孤独的情感。“失去” 才是可贵地。失去后, 从形体上看, 构成亲情的双方只剩下一方, 形单影只, 再也看不到樱空释“明亮而单纯的笑容”, 听不到“蝶澈, 我等你回来”, 从此失去了“你让我想成为更好的人”的星轨。从精神方面看, 孤单地被遗留在世上的一方, 从未停止过对死去一方的思念, 而这思念只能让存活者痛苦与绝望, 令人身心战栗。孤独的情感正是青春文学的一个共同而明显的特征。

3.1卡索和樱空释的孤独情

幻城中有一个明确的线索贯穿始终,就是卡索和他的兄弟樱空释的兄弟情谊。卡索和他的兄弟是樱空释是幻雪帝国的王子,被大巫师护送出城的的过程中:我的弟弟裹紧雪狐的披风, 他望着我, 小声地问, , 我们会被杀死吗? 我望着他的眼睛,然后紧紧地抱住他, 我对他说, 不会的” [5]卡索第一次杀了人之后, 释望着我, 他说, , 我们再也不会被别人杀死了, 对吗? 我说, , , 没有人可以杀了你, 我会用我的生命保护你 [5]樱空释住的宫殿发生大火之后,我把他抱起来, 拥进我的雪花中那一刻我难过得要死, 他是我曾经想用生命保护的天下吗? 我就是这样保护释的吗? 我对着已经昏迷的释说, , 无论谁想伤害你, 我都会将他碎尸万段, 因为, 你就是我的天下” [5]。兄弟之间浓浓的深情, 哥哥对弟弟奋不顾身,尽其所能地保护: 行动方面, 卡索为弟弟创造了一个安全地带; 精神方面, 哥哥为弟弟撑起了一片明朗的天空。在哥哥的心里, 弟弟就是他的一切, 不允许弟弟有任何闪失, 生怕对弟弟的爱不够多。但是渐渐地, 卡索对弟弟的这份深情却没有任何回报, 受惠者好像失去了, 卡索越来越孤独, 孤独到卡索的冰剑刺穿了弟弟的胸口。

在后面的故事,卡索终于找到了能使人重生的隐莲,他带着每个人的记忆,看到霰雪鸟的时候好像听到了樱空释的问候,孩子时和樱空释住一起的地方,但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孤独。兄弟情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在延续,但始终只有他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没有人可以倾诉,只是独自一人回忆和思念。等到樱空释转世可以相见时,“卡索听见他难过而低沉的声音, 他说, , 你怎么可以离开我, 你怎么会离开我”[5],这正是关于兄弟可以完整的时候,卡索残忍地自杀放弃了兄弟团聚,最终保留了兄弟情的不完整,只留下樱空释的孤独。

《幻城》中,寻找自由却又为自由所困的孤独王子卡索,一再的失去所爱的人和爱他的人,不断的经历别离、死亡和猜忌所带来的孤独。孤独就像影子一样的跟随着他,“我是个孤独的国王”卡索如是说,“我总是在诺大的宫殿中听到自己孤单的脚步声。”

3.2 星旧和星轨的孤独情

星旧和星轨之间的兄妹情也属于孤独的亲情。星轨出生时就拥有一千年的灵力, 星旧说星轨的星象是破碎断裂的, 因而身体十分虚弱, 随时都有可能死亡, 家人把她保护在幻星宫最下层的暗室里面, 整日只有孤独。在星旧来看她的时候, 她感到非常开心, 而星旧要经常去为国王占星, 不能一直待在妹妹的暗室里, 所以, 在星旧没来的时候, 她独守着一份孤独的兄妹之情。

当星轨接近死亡的时刻,渊祭出现。星轨为了能与星旧在一起,承诺渊祭进行了被人们仇恨的,专门执行暗杀行动的西方护法。星旧对星轨的照顾小心细致,但星轨没有透露她深藏的秘密,因此,她对哥哥含有一种深深的无奈,这是无法抗拒的,也是无法分辨的。这样的无奈包括在兄妹之间,他们只能通过星轨一个人承担这份孤独的亲情。星旧后来才知道,他的妹妹星轨是西方护法,她的双手沾满了鲜血,星轨最终没有得到星旧的理解。星轨在她的哥哥的亲情存在很多的无奈,只有一个人独自承受,故事最终以星轨独自自杀而告终。星旧抱着死去的星轨,独自离开。

3.3 迟墨和蝶澈的孤独情

幻城中,迟墨和蝶澈的兄妹情体现在蝶澈的梦境里面。哥哥迟墨曾经说过: 有蝶澈, 我永远都不寂寞, 而迟墨的身上却藏着在两百岁的时候会恢复成火族样子的巨大秘密, 他孤独地坚守着这个秘密, 妹妹蝶澈在享受哥哥给予的兄妹情的时候, 却没有感受到哥哥深深的孤独和痛苦, 这份兄妹情对于哥哥来说是孤独的。妹妹蝶澈为了让哥哥少受刑罚的痛苦,杀死哥哥, 触犯了帝国的法典, 离开了宫殿。她对哥哥的感情浓烈而又绝望,像叹息墙一样华丽、神秘而又孤独。

幻城》中, 卡索与樱空释兄弟亲情呈现出这样一条线索: 拥有—— 失去——追寻—— 等待—— 失去, 星旧和星轨,迟墨和蝶澈的兄妹亲情也从得到到失去。有一个幸福而短暂,但包含了许多的误解,挫折和宿命论的过程。在两个人拥有亲情的过程之中,一个被误解,承受着痛苦,他们忍受着亲情里的孤独。失去的才是有价值的。失去了以后,双方承受孤独感情的只有一个,卡索再也看不到樱空释 “明亮而单纯的笑容”,蝶澈再也听不到“蝶澈,我等你回来”,星旧从此失去了“你让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从精神的角度来看,留在世上的那个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思念对方,而这只能让包含浓浓的思念的幸存者感到痛苦和绝望,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这是身体和心灵的颤抖。孤独情是青春文学共同具备的一个特点。

小结

孤独可以说青春文学一代的成长过程中的独特的个性,和他们的成长历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青春文学小说的主题也很鲜明。基于当代文学,对青春文学进行整体研究,目前青春文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学体裁,文化结构和理论体系,甚至新兴市场的许多作品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口味为第一要务,这对青春文学和文学潮流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980 年前后, 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较为彻底的独生子女产生, 父母亲的过度呵护和溺爱, 再加上整个社会的浮躁, 缺少童年玩伴, 渴求有同龄人的交流, 渴望找到和外部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 但也难以向世界和其他人全面敞开心扉, 对任何人任何感情都警惕和戒备。 兄弟(妹)亲情的存在,也有所保留,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无奈,陷入了孤独局面没有人可以倾诉,所以亲密的亲情成了孤独的亲情,兄弟兄妹之间无法彼此理解,关心和宽容,理解和分享各自的情感,他们做的只能是悲伤和细腻地品味自怜和享受孤独。

孤独的青春文学的现实的整体感,其实是不一样的。青春文学作家更多的部分时面向市场和读者,有追求的作家的另一部分是倾向更纯粹的文学写作。前者郭敬明为代表,后者以张佳玮等为代表,甚至两派内部也颇有分歧。我们接触到的青春文学作家,还洋溢着温馨的校园青春气息,还有充满强烈的都市意识;也有批评的人性化,有对不公正的社会制度的揭露;喧嚣郁闷城市生活的描述,也有描写休闲的乡村生活;还有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和理想,还有充满灵性的研究和探索,但也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孤独,迷茫情绪。

青春文学作家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目前很漂浮,似乎比较琐碎,意义不大,但他们坚持真实的原则,以“我手写我心”作为写作的态度,即使是那些超现实的幻想像郭敬明的作品,通过这种工作,只要时内心苦闷,波动,震荡的真实反映,应该说都有其原因的存在,更别说写现实主义的杰作了。许多年轻的作家,更多的也正促进并支持主流文学的发展。本文认为,孤独的青春文学作品只有完全的很快就放弃了作为自我的书写和描绘,显示出关注现实的态度,为追求生存的思维的精神,才能在文坛上留下一席之地。

致谢

在本次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非常感谢朱华阳老师的精心指导,朱华阳老师多次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对此我反复琢磨修改,终于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文。论文中肯定有不少疏漏,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希望通过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使孤独的青春文学--以郭敬明的《幻城》为例这一课题得到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韩寒:《三重门》,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

[2]韩寒:《青春》,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郭敬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5月版。

[4]韩寒:《青春》,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郭敬明:《幻城》,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4月版。

[6] 邓秋晓:浅议“80”后及其作品的审美特点,广西师范大学,2007

[7]金毅:《走进幻梦与真实的中学生世界——郭敬明热探讨》,《郑州铁路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

[8]蒋丽娟:《在爱与痛的夹缝中穿行——简析郭敬明的成长叙事》,《当代文坛》2005年第5;

[9]孙冉、罗雪挥:《中国文学的“郭敬明年代”》,《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第36;

[10]乔焕江:《郭敬明论》,《文艺争鸣》2006年第3;

[11]刘希云:《后现代时期的青春叙事——兼评郭敬明的小说》,《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5;

[12]余凌:《自我与孤独——80后青春小说主题探究》,浙江大学201212

[13]孙冉:《郭敬明:成长像破茧一样,很疼》,《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29;

[14]李守新:《简评郭敬明的<幻城>,《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第2;

[15]明丽丽:《游走在边缘的思考——从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来看“80后”创作》,《阅读与写作》2007年第6;

[16]刘俊峰:《心灵生存空间的自我解构——由郭敬明<幻城>看“80后”写作》,《小说评论》2009年第4;

[17]严朝霞:《谁让郭敬明的青春如此彪悍》,《观察与思考》2009年第2;

江冰:《小说内外的韩寒和郭敬明》,《小说评论》2010年第6;

[18]张岩雨:《轻阅读时代的郭敬明现象》,《南方文坛》2011年第1;

[19]郁秀:《花季雨季》,深圳:海天出版社,1996年版。

[20]王蒙:《青春万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汪国真:《年轻的风》,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22]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韩耀成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23] 沈宁等:80后孤独的手足情——读郭敬明《幻城》有感,《语文学刊》,2009





郭敬明幻城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