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发布时间:2019-06-20

劝学
《荀子》 一、检查预习: 1. 正音找通假字
2. 简介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3. 解题
《劝学》就是劝勉,勉励。统领全篇,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4. 指导诵读,整体感知。
⑴范读 ⑵生读 ⑶齐读 ⑷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 研习第二段 ①疏通字句:
A. 读第二段;B.质疑讨论交流;C.指名翻译(落实字词)D.师生共同归纳“于”的用法。 ②把握观点:
A. 一节主要谈了学习的哪个方面?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
明确:意义 比喻(五个)
B. 连串的设喻是为证明什么?和中心论点有何关系? 明确: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后者用来证明前者。 ③熟读试背
第一段: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学习的意思(五喻)
提高自己(两喻)——提高(2个) 改变自己(三喻)—— 改变 1个) 改造的结果(2个) 2. 研习第三段: ⑴疏通字句:
A. 段重点字词的把握,并找出现实生活中如此用法的对应: ①声非加疾 强——疾风知劲草 ②而闻者彰 明显——欲盖弥彰 ③假舆马者 借助——狐假虎威 ④利足者 脚步快,跑得快。 B. 而”用法的理解和归纳: 讨论归纳如下:
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翻译成“又” “蟹六跪而二螯”
②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⑤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⑥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矣” ⑵文理分析:
A. 析本段的观点是什么?有了那些比喻,请一一列举。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喻的作用是什么? ①——学习的重要性 ②③④⑤证明学习能善假于物 C. 小结——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3. 研习第四段:
A. 段主要论述什么问题?分几层?
明确:学习态度 分三层(积累、坚持、专一) B. 者用什么方法论述问题?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比喻、正反对比(好处——使中心论点更生动、鲜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 师生讨论总结:
①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无过” ——意义(分论点一) “不已”才能“善假于物” ——作用(分论点二) “不已”才能“积累”锲而不舍“—方法态度(分论点三) ②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
“君子博学”——“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 “积善成德”——品德的养成

5. 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①运用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明白。 ②论证方法灵活
③语言多用对偶、采用排比。
6. 齐背课文,进一步体味语言特点和论证艺术。(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纲”去背诵。


劝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