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审题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8-01-15 10:31:07

小学数学应用题审题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历年都是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关注度最高的焦点。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中,应用题常常起着“筛子”的作用,成了最能拉开分值的题型之一。然而虽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老师们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们还是不会做,应用题教学常常陷入困境。

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听得很认真,但自己做题时往往无从下手,特别是遇到一些条件比较多的应用题时,常常脑袋一片空白,问他们原因时,学生说:“太难”,“ 看不懂题目”,可是经老师一点拨 ,他们又觉得很容易;在考试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失去一些本不该失去的分数,他们一般都解释为“粗心”。其实,根本原因不在于“问题太难”,更不在于“粗心”,而恰恰在于学生应用题审题能力弱。因此,提高小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成为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应用题审题能力的问题,从四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认真读题

应用题实际上是用精炼的语言文字把现实生活中的的数学问题阐述出来,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学习形式。既然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呈现问题,那么学生的个人的读题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由此可见读题对于解决应用题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具体教学中却存在着这样的误区:教师留给学生读题的时间很短暂。虽然他们认为读题很重要,但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教师们往往为了多练题,而挤占学生读题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匆匆读题,没有读懂题,就进入分析问题阶段,造成“事半功倍”的结果,无法准确审题。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读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数学应用题的读并非泛泛而读,它要求讲究一定的方法。数学中的读不讲究优美动听,但需要用心、用脑,逐字逐句地读。

做到读得准:不漏字,不添字,不换字,不破句。前几天,我进行了六年级上学期的摸底考试。考完后,我让学生总结应用题失分的主要原因,学生说的最多的是:读题不准确。如“我扫视了一遍题”,“我看了一眼题”,“我看错了一个字”,“我没有看到那个字”等等。

例如,“我看错了一个字” ,“我看了一眼题”和“我扫视了一遍题”的学生,都做错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直径是8米的圆形花坛,在它的外围修一条宽1米的小路,求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他俩都把“直径”看成了“半径”,读题时“换字”。因此,他们的算式列错,本来是(5×5-4×4)×3.14,列成了(9×9-8×8)×3.14,结果失去了本不该失去的5分。

再如,“我没有看到那个字”的学生,读题时“漏字”,造成审题错误,而失分。例如,这次摸底考试中的这样一道题: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请算算食品和赡养老人共支出多少钱?这位学生读题不准确,漏了一个字“共”,因此,算式没列完整。本来是1600×36%=576(元),1600×16%=256(元),576+256=832(元);而少了一个算式,列成了1600×36%=576(元),1600×16%=256(元),失去了本不该失去的1.6分。

一般来讲每道题目都要读三遍:第一遍,读完后,对题目有整体印象。第二遍读完后,能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关键词。第三遍读完后,能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

二、找关键字,关键词。

在应用题的叙述中,有一些字、词对准确审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有:共、一共、共有、还剩、余下、同样多、还差、比…多、比…少、相差等;倍数关系的有:“倍”,“占”,行程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反映工农业生产方面的亩产量、总产量、月产量、单价、总价、增产、减产、超额、原计划、实际生产、工作效率等。图形方面的词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长、宽、高、半径、直径、内圆、外圆、外围、周长、面积等。代词有:这、他、他们等。这些字、词,如果不理解,就不能正确解答应用题。

例如,上题中的第一道题:有一个直径是8米的圆形花坛,在它的外围修一条宽1米的小路,求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学生找到的关键字、词有:直径、圆形、外围、宽、这条、面积。

再如,上题中的第二题: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请算算食品和赡养老人共支出多少钱?学生找到的关键字、词有:支出、占、共。这些关键字、词的理解,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分析问题

首先,分析透应用题中的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上题中第一题的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分别是:“直径”,指花坛的直径,它是半径的2倍。“圆形”, 指花坛的形状是圆的。“外围”,指这个花坛的外部。“宽”, 指这条小路的宽。“这条”,指小路。“面积”,指小路的面积,也就是圆环的面积。

再如,上题中第二题的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分别是:“支出”,指花了的钱。“占”,是。“共”,赡养老人和食品支出一共是多少钱。

其次,分析挖掘应用题中的隐含条件。在一些应用题里 ,有些条件往往不是那么醒目,而是以隐藏的形式存在 ,学生如果不能从题中分析出隐藏的条件 ,思维就会受阻,解题就会出问题,因此,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还其庐山真面目。 

例如,上题中的第二题: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请算算食品和赡养老人共支出多少钱?题目中“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这句话隐含的条件是:食品支出占(总支出1600元的)36%,赡养老人的支出占(总支出1600元的)16%。隐含的条件对题目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使条件更清晰明了。

最后,在充分理解关键字、关键词,充分挖掘隐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

例如,上题中第一题、第二题,在充分理解关键字、关键词,充分挖掘隐含条件的情况下,题目的数量关系已经非常明显。第一小题,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就是这条小路的面积。第二题,赡养老人的支出加食品的支出就是两项一共支出的钱。

四、复述题意

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复述题意,应该抓重点词语,分析要义。我要求学生,复述的内容,最好不是题目中的原话,提倡用自己的数学语言、简明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提炼,不必背诵、记忆题里的数据,但是,题目的意思一定要说清楚。在复述时,我要求学生按照,告诉我什么,让我求什么这样的格式复述。这样做可以拉近学生与题目的距离,增加题目的亲和力,有利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例如,上题中第一题,学生这样复述:告诉我花坛直径,并告诉我要在花坛外修一条环形小路,并且还告诉我环形小路的宽,要我求环形小路的面积。上题中的第二题,学生这样复述:告诉我总支出,并告诉我食品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和赡养老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要我求食品和赡养老人一共支出了多少钱?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学生对题目已经理解的很透彻,为正确列算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应用题的技巧及方法,才能提高小学生审应用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审题的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