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争端始末

发布时间:2012-05-27 09:33:12

020310108 孙助国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调查报告

南海问题调研报告

南海简介

(一)面积位置与气候

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属中国海南省管辖。南缘曾母暗沙,为中国领土的最南端。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

南海的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559米。

南海和南海诸岛全部在北回归线以南,接近赤道,属赤道带、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雨量充沛,季风明显。

资源丰富

南海的海水温差大,因此热带和冷水性鱼类都能在这片海域生存。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特别是马鲅鱼、石斑鱼、金枪鱼、乌鲳鱼和银鲳鱼等,产量很高,是远海捕捞的主要品种。南海的金丝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这种巢就是珍贵的滋补品燕窝。

海各岛有一种天然资源——堆积如山的鸟粪,颇值得开发。据估计,仅太平岛一处就蕴藏着10万吨以上的鸟粪、磷矿,它们是十分宝贵的天然优质肥料。

 南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因此我们称之为“第二个大庆”。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这个区域里边一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更引人注目的是,科考人员在中国南海北部圈定了11个“可燃冰”矿体,预测储量约为194亿立方米。专家称“可燃冰”是石油、天然气的最佳替代能源。

战略要塞

南海所拥有的资源利益固然非常重要,但海洋对于沿岸国和航道使用国而言,战略空间和战略位置才是其重要性的本原。从战略上分析,南海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亚洲的地中海”之称。南海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重要国际航道。

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海,60%的外贸运输从南海经过。美国在全球控制的16个海上交通“咽喉点”中,有三个都在南海附近。作为世界上通航量第二大的海上航道,南海是东盟各国、欧洲各国、美、日、俄、澳等主要经济体的海上航运生命线。经过这一海域的国际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80%左右;日本、韩国90%的石油进口要经过南海运输;南海地区出产的液化天然气75%运往日本;美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各种重要原料,九成左右要走南海航线。显而易见,拥有南海诸岛,可有效控制这一重要水域和国际航线。

中国拥有主权的法理依据


一、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这里的"涨海"是当时中国人民对南海的称呼,"崎头"则是当时对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

二、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发渔业生产了。早在明代,有海口港、铺前港和清澜港渔民及文昌县渔民到南沙群岛去捕捞海参等物。1868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我国渔民在南沙群岛的活动情况。

三、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 。迟至元代,南沙群岛已归我国管辖。《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其中《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辖了南沙群岛。

四、世界上许多国家、国际舆论和出版物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英国海军部测绘局1912年编印的《中国航海志》,多处载明南海诸岛常有中国人民的足迹。据1933年9月法国出版的《殖民地世界》杂志所载,1930年法国炮舰“马立休士”号测量南沙群岛的南威岛时,岛上即有中国居民三人。美国1961年出版的《哥伦比亚利平科特世界地名辞典》写道,南沙群岛是南中国海的中国属地,广东省的一部分

三 南海问题的由来

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相对来说还是平静之海。但随着其全球战略地位的提升,特别是油气资源的相继发现,周边国家陆续提出所谓主权诉求,逐渐使南海成为复杂之海。最初各国对于南沙群岛的主权争议,主要是集中在欲确保自身的航道通行权方面,但70年代此地区附近海域发现丰富的海底石油蕴藏后,引发了激烈的领土主权争夺战,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对整个南沙或其部分岛礁及海域提出主权要求,并出兵占领了部分岛礁。加上中国大陆和台湾,目前6国7方在南沙群岛形成对峙和角逐局面。

1973年召开的第三次国际海洋法会议历时九年,于1982年通过了一部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公约规定,岛屿所属国可以由岛屿外划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区域内可自由开采资源。这引发部分南海周边国家通过国内立法的形式,对部分南沙岛礁主权和海域管辖权提出要求。这些单方面的主张都与中国在南海地区享有的历史性权利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导致了南沙争议目前格局的形成。

日本二战战败后,于1946年底将南沙群岛归还中国。但1951年,美国把苏联、中国等对日战胜国排除在外,片面地和日本媾和,签订《旧金山和约》,并在第二条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该条约的最大漏洞就是没有明确规定将南沙群岛归还中国。这一祸根成为后来一些国家提出无理主权要求、侵占南沙岛礁的借口。

各国对南沙群岛实际控制情况

四 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政策主张

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 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 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

以美为首的域外大国介入南海

着全球战略格局的新一轮调整,西太平洋有关军事联盟强化,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域外大国出于全球和区域战略布局需要,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提升与部分南海周边国家的合作水平,以所谓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介入南海争议,不断强化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联系,通过军事交流与合作,持续增强其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

近年来,部分南海周边国家纷纷采购先进武器,推动军事现代化战略转型。有关南海周边国家频繁举行或参与军事演习,暗中以中国为假想敌。这种区域军备竞赛态势持续发展,必将使影响南海区域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影响南海区域的安全格局。

有关声索国积极发展与区域外大国的关系,将南海问题列入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增强区域外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南沙角逐中的介入程度;南

(越南购买的6艘636型基洛级柴电动力潜艇的合同)沙争议有关声索国还利用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机会和召开有关所谓南海问题学术会议,制造国际舆论和影响,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推动南沙海域经济资源开发活动国际化。

南海争端始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