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雷雨中的典型人物塑造

发布时间:2019-02-04 19:08:58

浅谈《雷雨》中的典型人物塑造

河北省兴隆县教师进修学校 邓淑荣

文学艺术必须通过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是戏剧这种艺术形式,首要任务是就是要塑造出有灵魂、有血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以达到感染、教育群众的目的。曹禺的剧作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戏剧人物真实、丰满、深刻、生动,在人物塑造方面表现出精湛的艺术功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首先,曹禺剧作《雷雨》中的典型人物,是错综复杂的矛盾的人。高尔基曾经深刻地指出:“不应该把今天的普通人物简单化,我们应该把他内心的混乱和分裂,把他的情感和理智的矛盾,对他自己全盘托出来”。不论是残暴的、虚伪的、被诅咒的恶人,还是在高压下痛苦呻吟的被同情的好人,曹禺都力求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简单地、单方面地刻画他们性格。他总是一方面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点来加深、扩大,使之鲜明、突出;同时又有意识地着力发掘其性格中不完全一致的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的侧面。把明显与隐晦、尖锐与缓和、激烈与平静交错揉合,从而塑造出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我们说,在曹禺的人物画廊中,矗立着众多的如此丰满的生动的人物。

例如《雷雨》中典型人物周朴园。作家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既表现了他的狠毒凶残、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又着力地展示了他的孤独与幻灭。

周朴园的发家史带有野蛮的封建盘剥的血腥味。他包修汇桥,故意让江堤出险,一次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他从每个小工的性命中捞了三百块钱。正如鲁大海所揭露的“你的手段我早就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发的是断子绝孙的昧心财”。在曹禺笔下,周朴园出身封建世家,又曾留学德国,外表看俨然是一个兴家立业的有教养的绅士,而骨子里却是个伤天害理,靠发血腥财起家的刽子手,毫无文明可言。为当上某煤矿的董事长,他残酷地镇压罢工的工人,采取野蛮的手段,勾结军警开枪打死了几十名工人。可见,周朴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葬送几十条性命。更加残忍的是,三十年前,他为了娶一个名门小姐为妻,竟然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将被他玩弄并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的侍萍赶出家门,侍萍生第二个孩子才三天,又是个大雪天,侍萍被迫跳河,周朴园伤天害理的事情何止这些,他身上的累累血债足以说明他是个狠毒凶残的刽子手。

周朴园的自私和伪善,通过他对待侍萍已体现得很清楚。剧作中,一再渲染周朴园对待侍萍的“柔情”与“眷恋”,他不许搬动侍萍喜爱的旧家具,不许打破侍萍不能开窗的旧习惯。甚至教训周萍为了生母而改正过错,他似乎在忏悔,怀着内疚纪念着死者,甚至把被他蹂躏的侍萍的照片放在桌子上。从剧情情节看,他抛弃侍萍后虽然娶过两个妻子,却没有得到家庭的幸福和温暖。回想起来,还是年轻时与侍萍的相处,给他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因此“对待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用来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多情、高贵。而这一切,都是在确认侍萍已死,对他的根本利益无丝毫损害的前提下采取的行动,一旦活生生的侍萍以下等人的身份站在面前时,个人的利害、阶级的本能立刻占据了他内心世界的主导地位,驱使他撕下多情的面纱,露出残酷的本相。剧中第二幕里,侍萍来周公馆找四凤与周朴园相遇的场景;侍萍已知道面前就是三十年前的周大少爷;周朴园并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谁,周朴园开口的几句责问。还只是封建家长惯使的威风;第二层的询问旧事,到持续着三十年的怀念妻子的“多情”,发展到第三层,侍萍微露端倪,激起他急切地探问真情,但事关大人物的身份地位,因此用语吞吞吐吐。假假真真,以遮掩自己的隐恶。随着侍萍一步步揭出真相,周朴园也一步步地陷于被动,两个人物的内心交锋越来越紧张.当侍萍痛述往事,三十年前的悲惨情景再现了,周朴园再也不道貌岸然的面孔,只能“汗涔涔”地说出一个“哦”字。当侍萍问到:“老爷,你想见一见她吗?”两个急忙的“不,不”吐露了他内心深处的惊惧。最后,弄清侍萍就站在他的面前时,他徐徐立起:“你,你,你是……”这是很怕承认又无法否认的本能反应。在一刹那的停顿之后,他脱口而出的话是:“你来干什么?”,“是谁指使你来的?”继之企图用金钱把她赶走。“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最后使出了斩草除根的一手,辞退了鲁贵父女,开除了鲁大海。周朴园那套“多情”与“怀念”已经无影无踪了,他那肮脏的灵魂,正象繁漪骂周朴园时所揭露的:“你父亲在外面还是一副道德面貌、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其实,“是第一个伪君子!”周朴园对侍萍前面的怀念与思恋同后来的冷酷无情,的确对立地存在于他的脑海之中,然而前者是枝节,并且以侍萍已死为前提,后者才是本质,说明周朴园是一个非常自私、非常伪善的人。

在家庭生活中,周朴园是一个专横冷酷的封建暴君,他十分重视自己的家庭“秩序”和自己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地位。他专横独断,唯我独尊,“他的意见就是法律”,任何人都不得违抗,如第一幕中,周朴园从矿上回家,就威严地逼妻子吃药。人们不难看出,周朴园关心的不是妻子的健康,而是自己意志的贯彻,需要妻子为儿子们做个“服从的榜样”。充分暴露了他的武断、专横。第二幕中,周朴园催繁漪去看病。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周朴园对待周萍,也时时体现了他的专横,冷酷,如在客厅里冷冷地教训周萍,为了生母而改变过错。周朴园三十年前赶走侍萍,以及三十年后与侍萍相见的前前后后,都暴露了周朴园专横、冷酷的性格。

此外,在第四幕开始时,作家有意识地让刚愎凶恶的周朴园陷入寂寞与孤独境地,在深夜两点,万籁俱静的时刻,他被一种孤独感紧紧攫住,他忽然感到人生的无常而希望得到点家庭的温暖。他一反常态地对小儿子表示前所未有的慈爱,向周冲倾诉起:“令天一一呃,爸爸有一点觉得自己老了!”为了想让儿子亲近自己而打算答应儿子不敢提出的要求,甚至在和繁漪又一次冲突后,他竟对大儿子周萍畏缩地表示:“世界上的事情真是奇怪,今天我忽然悟到做人不容易,太不容易了。”这短短的一段戏,充分显示了周朴园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一一孤独与幻灭,往日威风凛凛的周朴园刹那间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昔日的威严、专横、冷酷再也不见厂,突然觉得周朴园又是那样的无能。曹禺就是这样以精湛的艺术技巧塑造出复杂的矛盾的人物形象。

其次,《雷雨》中的人物,是发展变化的人。劳逊曾经指出:“性格描写中的主要问题就是进展。”他引用英国著名戏剧评论家阿却尔的话,批评了无进展的人物性格:“一个人物从头至尾总是抱着同一的态度,这种人物其实并不能算是人,只是两三个特征的化身,这些特征在出场十分钟内就已表现无遗,以后便只是不断地重复再现,正象一个循环小数似的。”人物性格的发展、运动,是使人物塑造得光彩动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无数文学经典名著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在曹禺的剧作《雷雨》中,这个特点是很突出的,这是使他的人物活生生地站在舞台上,牵动着万千观众的心的内在力量。

《雷雨》里周朴园与繁漪的性格,从第一幕到第四幕,一直在发展,在运动,而从未停止在一点上。周朴园从专横跋扈到空虚幻灭几如上述。繁漪性格的发展,作家自己曾有过很细致的分析,这个女性,既是统治阶段营垒中的一员,又是周府这座牢狱里的因犯。她对待周朴园、周萍、四凤、侍萍以至自己的亲生儿子周冲,都具有不同的复杂的心情和态度。在剧作中,她对待周萍的态度就始终在发展、激化中。从第一幕的外松内紧、旁敲侧击,明查暗调,加紧种种部署;到第二幕行动和语言带出的明显威胁性:“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到第三幕,她的报复已见之于行动,在鲁家墙外反扣窗户,激化了整部戏剧的矛盾冲突;到第四幕,向周萍最后恳求无效时,她陷入了半疯狂的精神状态,不顾一切地摧毁了周公馆,摧毁了她自己连同她所追求的。戏剧中的人物性格具有这样的发展、运动,符合于生活的真实,并且自然可信。

人物经过一步步的发展变化,层次清晰地展现于舞台,才能使观点真正地理解与接受。要使人物形象随着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终结而完成,剧作家不仅需要把握人物性格的特征,而且必须把握其历史渊源。如果没有对生活准确、深刻的观察与体验,这将是无法达到的。

再次,《雷雨》中的典型人物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现实社会里的人,总是各种各样的,剧作家的任务,就在于刻画对自己所要描写的人物,找出他最有代表性的个人特点,并且把它加深和扩大,使这种特点根据人物的阶级出身、社会地位、文化教养、兴趣爱好……而变得尖锐、鲜明起来,形成独特的个性特征,从而使出自普通人生的戏剧材料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繁漪,便是曹禺笔下最具有独特个性的一个典型人物。这是一个由于社会的压抑、环境的窒息而变得乖戾的女人,有着这样的痛苦遭遇的女人,像这类“在阴沟里讨生活,却心偏天样的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息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枯干地生长在砂上”的女性,在当时封建高压的社会中是不少的;但是,像繁漪这样具有“一颗强悍的心敢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之斗的,被情热烧得疯狂了的个性则是独特的。曹禺形容他的女主人公“是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的,她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满蓄着受着压力的阴鸷性的力,她如同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地跳着艰难的路,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是想在地堆破碎的梦中得到解放,而结果却通向死亡,通向必然的悲剧结局。这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认识而概括出来的独特性格,它来自现实生活,不使人感到虚假、不可信;但人们又不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具有象她一样强烈的独特个性的人物。她既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中的人物,又是一充实的戏剧性的人物,对于繁漪,曹禺抱有不可抑制的偏爱,把她描写成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人,“爱起来像一团火,把你烧毁”。曹禺塑造的这个人物,对于揭露当时社会的罪恶具有典型意义。

在《雷雨》中,爷周萍这个人物也是独特鲜明的。他生长在没落衰微的封建大家庭中,浑身散发着封建遗少的气味,在灰暗的眼神闪烁着迟疑、怯弱与矛盾,被罪恶与愚蠢推动着他的行为,最后用自己的手结束了自己苍白的生命。这个人物的塑造同样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矛盾中悔恨,又在矛盾中冲动,时时被一阵情热和渴望淹没着。他既羡慕一切无所顾忌、敢做坏事的人;又羡慕依循上层社会的“道德”的模范家长──自己的父亲。他为了“拯救”自己,甩开与后母的“情爱”,去追求四凤的青春与美丽,但又不以此满足而去纵酒寻欢,沉缅在新的刺激里。最后当他和四凤的兄妹关系真相大白时,他再也无法摆脱精神的崩溃而开枪打死了自己,作为封建家庭的殉葬品,周萍的音容笑貌保持着独特的个性,深深留在观众的脑海里,决不会与其他角色相混淆,表明了作家塑造人物的精湛的艺术功力。

此外,在《雷雨》中还成功地塑造了一批精彩的次要人物。他特别注意以简洁的笔力去刻画作品中次要人物的性格特色。他曾多次谈到:“读剧本时,不仅应该注意那些次要人物的描写,还应该仔细研究那些出场不多,只说几句台词的人物,学习有才能的作家们如何通过精简的语言来表现这些次要人物的性格,学习他们用简短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本领”。

在曹禺的笔下,许多次要人物的舞台形象的塑造也是十分鲜明、生动的。寥寥几句,人物却跃然纸上。《雷雨》中的鲁贵,他是周公馆的仆人,靠着主子的残羹剩饭讨生活,却常常窥视着主人的隐私,为了嫖赌玩乐他不惜把女儿的身体当作满足贪欲的筹码。在老爷面前,他是个卑贱恭顺的奴才,在家人面前,却摆出一副颐指气使的“老爷”派头。《雷雨》第三幕一开始,他醉汹汹地倾泻着半咒骂式的家庭生活,从主子到妻子,从亲女到继子,滔滔不绝,肆无忌惮,还时而要搁腿的凳子,时而要饭后的好菜,俨然凛凛威风。但作家给他设计下连续四口浓痰,却入木三分地勾划出其低下的奴才身份,及污浊、下流的丑恶灵魂。其独特的神情举止将使观众久久难忘,使这个次要人物在剧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曹禺对典型人物地创造,来自于他对人物的极端熟悉。但是,生活的人,毕竟不是艺术的人,要把生活的人变成艺术的人,不仅在于把生活烂熟于心,而且要经过成熟的思考。曹禺写作的《雷雨》构思酝酿前后用了五年,这中间所花费的心血与精力是巨大的和无法计算的,这一思考过程,构思过程,是作家对生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认识过程。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才能“真实”。正如狄德罗所概括的:“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只有真实,才会带来动人的艺术魅力,才会伴随着美!曹禺对《雷雨》中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正说明了这一点。

2006-07-18  (来源:原创作品)

浅谈雷雨中的典型人物塑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