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机遇擦肩而过

发布时间:2012-10-25 11:26:35

莫让机遇擦肩而过

翻开人类奋斗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因为抓住了机遇而“柳暗花明”,从而摘取成功的桂冠;有的人因为与机遇擦肩而过,从而“山穷水尽”,甚至有人为错过机遇而抱憾终生。机遇对于成功者来说是多么宝贵啊! 所以莫让机遇擦肩而过。

事实上,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少机遇,真正缺少的,是发现机遇的敏锐眼睛和把握机遇的睿智心灵。

年轻的洛克菲勒刚进入石油公司工作时,由于学历不高,又没有什么技术,因此被分派巡视并确认石油罐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石油公司最简单的工作岗位,连一个小孩子都能胜任。

每天,洛克菲勒眼盯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石油罐盖转一圈,看自动输送带再把石油罐移走。工作简单又枯燥,没干几天,洛克菲勒就有些厌倦了。但由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洛克菲勒决定安下心来,把眼前的工作做好。于是,他更加认真地观察、检查石油罐的焊接质量。当时,公司正在推行节约计划,洛克菲勒想,我这项工作是不是也可以节约某些程序呢?

他发现每焊好一个石油罐,焊接剂要落三十九滴;而经过周密计算,只要三十七滴就可以焊好了。但是,这个方法却不实用。洛克菲勒没有灰心,而是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经过多次测试,他终于研制出“三十八滴型”焊接机。也就是说,使用这种焊接机,每次可以节约一滴焊接剂。尽管节约的只是一滴焊接剂,可一年下来,“三十八滴型”焊接机为公司节省了五百万美元的开支。那三十九滴焊接剂滴在公司每个人的眼里,却只滴在洛克菲勒一个人的心里。就是这么一滴不值一提的焊接剂,改变了洛克菲勒的一生。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张九龄。这句古语说得很好,机遇是很难得的,只有懂得珍惜才能体会它的珍贵。

项羽坐失良机。秦末,刘邦和项羽先后攻入咸阳。当时,项羽率部40万驻扎在咸阳外的新丰鸿门,刘邦率部10万驻扎在霸上,两军相距很近,此时的项羽气势正盛,消灭刘邦的势力可谓易如反掌。谋士范增献计给项羽让他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其间借机把刘邦杀掉,以绝后患。但是,在“鸿门宴”上,项羽优柔寡断,一再放弃杀掉刘邦的机会。然后,他听信项伯的“仁义”之说,放走当时处于绝对劣势的对手,并封刘邦为“汉王”。随后,项羽又从咸阳引兵东归彭城,打算回乡炫耀一番,以致贻误战机。刘邦的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四面楚歌之声把一代西楚霸王逼得洒泪与心爱的余姬诀别,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令人欷歔。仔细分析一下,项羽兵败身亡的悲剧固然还有其他许多主客观因素,但这与他在鸿门坐失良机不无关系。当项羽在鸿门放走刘邦时,范增曾愤然地说:“竖子不足与谋也(实在不能与这小子谋划大事)!”19494月,毛泽东在指挥解放军渡江追击国民党军队的前夕,曾在他的一首诗中,总结项羽失败的教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孟浩然错失良机。孟浩然40多岁时才到京师游历,他曾在太学作诗,满座宾客都感慨佩服,无人能及。一次,大诗人王维邀请他到内署,忽报唐玄宗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显示自己才华的时机,但孟浩然却惊慌地躲到床底下。王维实话实说,玄宗大喜道:“我听说过这个人,但从来没见过,他为什么要害怕得躲起来呢?”下令叫孟浩然出见。这原本是能让他平步青云的大好时机,但他又没好好把握。当皇帝问他的诗时,他朗诵的又是怨天尤人之诗,到了“不才明主弃”一句,唐玄宗很不兴奋地说:“你自己不想做官,我何尝抛弃过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于是孟浩然被放还,一生未受重用。

每一种成功都始于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更始于执著探索的心灵。常常我们慨叹没有机遇,但许多时候,机遇来临时并不是敲着锣打着鼓,而是悄悄从你身边溜过。有心还是无意,是决定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一次,在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一不小心烧瓶“咣当”落在了地上,糟糕!还得费时间打扫玻璃碎片,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然而,烧瓶并没有破碎,于是他弯下腰捡起烧瓶仔细观察,这只烧瓶和其他烧瓶一样普通,以前也曾有烧瓶掉在地上,但无一例外全都破成了碎片,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他就把这只烧瓶贴上标签,保存起来。

不久后的一天,在别涅迪克博士走进实验室前,他看到一张报纸上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其中一辆车的司机被一块碎玻璃刺穿面部而进入口腔。别涅迪克博士一下子想到了那只裂而不碎的烧瓶。他走进实验室拿过那只烧瓶,只见那只烧瓶的瓶壁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别涅迪克博士用刀片小心地取下一点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只烧瓶曾盛过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化学溶液,那层薄薄的膜就是这种溶液蒸发后残留下来,遇空气后产生了反应,从而牢牢粘贴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无色透明,所以一点儿也不影响视觉。“如果这种溶液,用于汽车玻璃的生产中,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乘客的生命安全系数不是更有保障吗?”……别涅迪克博士因为这个小小的发现而荣登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的榜首。

机遇犹如矿产资源,枯竭了就没了,只有无限的等待才能等到他再次到来。几年、几十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在遇到他。

抓住机会,就相当于抓住了成功,机遇是成功的前提等到机遇就成功了一半,但能否成功就在于你是否抓住了他。正如“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 ——托·富勒”。

假如没有刘备三顾茅庐的机遇,诸葛亮可能会终生无为而死在家乡。假如在强磁铁靠近电线的实验中,不是线圈儿出人意料的转动了一下,法拉第也许无法想出用线圈切割磁力线以得到瞬间电流的实验方案,必将无法因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而轰动世界。假如巴斯德不偶而发现挤牛奶的姑娘从不患天花病,又怎么会想出“种牛痘”这种独辟蹊径的“天花免疫法”,攻克天花这一医学难题呢?

中国有个典故叫做“毛遂自荐”,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有个叫毛遂的人,主动向平原君自我推荐,陪同平原君出国与楚王签订“合纵之盟”。果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毛遂就是一个善于把握和利用机遇的典型“人才”。

机遇能给“人才”提供全方位显示才能的机会,能使“人才”在短时间内为社会公认。向毛遂,诸葛亮,法拉第,巴斯德这样的人才,这是把握了“机遇 ”而在世上显名的。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

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来,而是因为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抓住它。 ———— 佚名

有个人被洪水困在屋顶上,一个好心人划船经过,问他要不要帮助逃生,他拒绝了,说他相信上帝会救他。不久又来了一艘摩托艇,但也被他拒绝了。后来又有一架直升飞机前来救援,同样没有成功。这个人最后被洪水淹死了。在天上,这人抱怨上帝没救他。上帝回答说:“我派了两艘船和一架直升飞机都被你拒绝了。”

跨入21世纪,面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多文化交融碰撞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等一系列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来说,这既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充满风险和压力的时代也就面临着新的发展,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成功,一个令人向往的名词。不少卓越人物都从这里涌现出来。他们或叱咤风云,傲视群雄;或矢志治学,硕果累累;或以长篇巨著传世,或凭艺术珍品留名。不可否认,除了其本身具有的超凡素质外,机遇是带来成功的一个不能缺少的因素。

当机遇敲门的时候,要是犹豫着该不该起身开门,它就去敲别人的门了。 有道是:“机不可失,事不待我。”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不借着大战,难以成为大富翁;诸葛亮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也只有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人们常说:“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东风,便是机遇。只有善于机遇,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有实力无机遇,不足以成事。

给大家讲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二十年前长春市粮食局的一个女干部叫周瑜,因为公司把她派到南方去,后来她的老公也去了南方,最后都走向了各自的成功,这就是中央电视台热播剧下海的情节,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取得了自己的成功,他们所有人的成功都是站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实现的,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我们能说哪个人不用功、哪个人不奋斗?奋斗的人千千万万,成功的人有多少。

我们在一个时代的转型期,或者是重大机遇期,成功的人会倍增。比如说在北美的西进运动,有多少人取得了他们所谓的成功。改革开放之初,又有多少人下海取得了他们的成功。所以机遇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机遇具有偶然性,机遇并不是经常发生的。机遇的客观性是指机遇的发生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机遇的发生往往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人人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个例子深刻的告诉我们机遇是多么的重要,没有伯乐,千里马永远只是一匹普通的马。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抓住机遇就是抓住成功。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曾经我也一度如此抱怨过,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周围的人总是有好的机遇是因为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付出了别人所不知道的努力。所以,要改变以往怨天尤人的习惯,并告诉自己: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从此,我便加入了努力的队列。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等机会来。我会把它牢牢的抓住。

你也一起加入吧!不要说你已经够努力啦!你远远不够,努力的人从不会抱怨机遇的溜走。

等待下一个机遇,做好充分准备,牢牢的紧紧的抓着他,不要再有遗憾。

 

莫让机遇擦肩而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