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文学短评的写作

发布时间:2019-09-26 14:04:37

文学短评的写作》教学素材

雷雨之殇

2007 施丹妮

寒假在平淡和无聊中过了一半。原以为这个新年又将“重复昨天的故事”,一样的单调时,我从爸爸的书橱里翻出了《雷雨》。不可否认,我对所谓名著原本是带着些许成见的,总是觉得能“迎合”绝大多数读者的作品,必是庸俗和世故的。然而在读完全部纸页后,我原本带着几分挑剔的态度变得相当虔诚起来。原来,通俗不等于庸俗,入世不等于俗世。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尤其是在看遍了太多惟恐天下不乱的大手笔、大制作后,也许信手拈来几部,都比《雷雨》情节更曲折,更离奇。《雷雨》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对于人性的洞悉和体察,在于作者对人生百态、世事炎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入木三分的刻画。合上书,我仿佛可以看见袅袅的青烟中,八个主角依次走来,面带着各异的表情,或凄婉,或得意。他们争着向我讲述那个故事,那个有关一个大家庭的故事,于是我看到了一个宏大的悲剧,是,一个宏大的悲剧。幕落,我竭力挽留下周冲和蘩漪,这两个带给我最多感慨与哀伤的人,想仔细端详他们,仔细端详……

周冲,这个周家的二少爷,他的身份和地位注定他只能藏在理想的“堡垒”里,空有许多憧憬。他一厢情愿地想象着社会,想象着他的家人。因此他看不清,他什么都看不清。然而作家深谙现实的残酷,于是他借助现实的铁锤来一次一次地敲醒他的梦,在一次次的幻灭后,他方才一点一点的看清了烟雾的背后。是这样的,他痛苦的察觉现实的可憎,幻灭的哀痛重重地笼罩着他。其实起初我是不太愿意这样“折磨”周冲的,我有些埋怨作者要把这浑浊社会中少有的清泉一次次地放置于狂风呼啸中。可是,当我翻到《序》时,才明白了作者的苦心。“周冲这样过于理想的人物,即便不为残忍的天所毁灭,早晚也会被那绵绵不尽的渺茫的梦掩埋,到与世隔绝。”于是我为作者的成熟和深刻折服。

而蘩漪,周冲的生母,她的身上更具备了一种悲剧美。她的出场似乎就是一出悲剧。嫁给一个自己根本不了解,更谈不上爱的人,在丈夫的淫威下过着死寂的生活。她抑郁,她窒息,她迫切需要找一处来发泄她如火山似的热烈。于是,周萍出现了。他得到了蘩漪全部的爱,他又重新燃起蘩漪几尽死亡的灵魂。她以为她会幸福,哪怕这份情见不得天日,哪怕她爱的对象是那样的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她觉着也是好的。然而她终究还是失了望,寒了心。不伦的感情让周萍惶惶不可终日,他这个“情感与矛盾”的奴隶,最终做了逃兵。倔强的蘩漪不能挽留爱人的心,于是她“雷雨”的性格最终爆发了,她呼啸着摧毁了一切。很多人是不喜欢蘩漪的,他们眼中,她偏激、自私、阴毒,甚至抛弃了“神圣母亲的天职”。然而冷静下来看,如作者言,她确是最有“魅惑性”的。她敢爱敢恨,有着火炽的热情,有着强悍的心。说到底,她不过是一个渴望爱又得不到爱的可怜女人,一个旧社会畸形环境中的牺牲者。虽然最终毁灭了自己,却更值得同情。

行笔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也许作家如此安排蘩漪和周冲的关系不是没有深意的。或许血脉的延承也是性格和人生的重演?又或者,周冲即是年轻的蘩漪;而蘩漪,便是日后的周冲?年轻时的蘩漪,出身名门,养于深闺,她一定曾幻想过外面的世界,一定也有个只属于自己的不可追及的梦想。可是现实不容许她有梦想。美丽的心灵在窒息的环境下,扭曲为乖戾多疑。对于周冲,也许生活一次次的捶打会令他变得如同母亲般倔强坚硬。可惜作者,不,是那个社会,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无辜如他,还是同四凤一起遭受了残酷的结果,于是也留给我们,久久思索的机会……

后记:我就着并不明亮的灯光,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雷雨》。直到看完,长舒一口气,揉揉酸胀的眼睛,看着冬日黄昏特有的景致,心中竟隐隐生出几丝失落。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已随着作者回到了那个有雷雨的夏日。心中也渴盼着那样的狂风恣肆,电闪雷鸣,渴盼着一切旧事物随着这一场暴风骤雨消失殆尽,渴盼着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新的我。

仪态万方风情万种

──浅谈中国古诗中的水意象

2011 赵雪

水,在人类生活中不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物质,并且具有灵性,它承载着人类的精神,具有多维的审美价值,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们用水或暗示时代的变迁,或暗示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或暗示人生短暂、生命流逝,或暗示盛衰兴亡的变化。王勃的《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安石的《桂枝香》“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都以自然的流水暗示时代的变迁;辛弃疾的《鹧鸪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都以流水象征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不可阻挡;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流水比喻时间对历史人物及其业绩的荡涤;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流水象征时间对青春生命的摧残。

早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水就已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主角,水神大多是女性,水往往就成了女性的象征。用水象征女性,是因为她们之间有共同的特点:清纯可人,秀色可餐,仪态万方,刚柔相济;用水象征女性,男性在水边向女性求爱,求而不得,水便成了爱情的阻隔。在很多古诗词中,横在男女之间的往往是一条不可逾越的水。《诗经·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都表达了此意。

古人送别,往往发生在水边。因此,水这一意象就被诗人用来暗示送别。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水急流”将朋友很快地带走。因为朋友的离开,让“我”倍感惆怅,于是只能借酒消愁。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极目远眺,满眼只见滚滚而去的长江之水,表现了对朋友离去的依依不舍。

很多诗人都有漂泊在外的经历,往往见水而生思乡盼归之情。因此,水这一意象也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韦庄的《庄外思》“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愁断烟柳一丝丝”,江水直接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柳永的《八声甘州》“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旅客思归的凄苦心情。但是故乡邈远,归心难寄,他们只能注视东流的长江水,将一腔思乡之情倾注在无语的流水中。

诗词中往往还以水的不断流动来暗示愁绪的绵绵不绝,表现离思之多,愁绪之深。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等等,这些诗句都是借水来抒发各种各样的离愁。

综上所述,水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历史长河中,时而奔放,时而婉约;时而迸洒,时而攒聚;时而高歌猛进,时而迂回曲折。千姿百态,风情万种,让人回味无穷。

写作指导文学短评的写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