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发布时间:2019-08-24 05:09:06

《雨霖铃》 -

江苏省金湖中学 盖之勤

教学目标:1、欣赏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纵观我国文学的发展,历来有先秦散文、汉魏辞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之分。确实,一朝一代都有其见长的文学样式,这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文学发展到宋代,文人致力于词的创作,改变了诗歌的样式,拓宽了诗歌的境界,使词成为文学史上一朵奇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铃》。

二、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三、学生集体朗读,正字正音。

四、学生听配乐朗诵,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朗诵结束后,学生谈感受。

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作者自始至终都沉浸在凄凉哀婉的感情中。(补充: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决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就是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五、学生概括上下阕的意思。

明确: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有深深离愁;下阕写别后想象,孤独痛苦,有无限伤情。

六、作者这种凄凉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找出本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文字)

明确 直接抒情: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赏析。

1、学生体会文中直接抒情文字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态和心境。

2、欣赏文中写景的文字(教师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写景句子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补充说明)一切身外景皆为作者心中情。作者可以触景生情,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因情设景;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总之,作者把自己或喜或忧、或兴或悲、或乐或哀、或轻松或沉闷、或高亢或低回等感情倾注在所写之景上,使此景含有此情或用此景衬托此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既交代节气、时间、地点,也为分别渲染了环境。暮色苍茫、秋雨初过,凉气袭人,寒蝉悲鸣,长亭分别之人顿感悲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想象千里之外之景,虚实结合。楚天阔以空阔的天空为背景,写出了人的孤独;沉沉不仅的暮霭的样子了,更是作者抑郁的心理表现;而千里之外,愁就更深了,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历来为送别诗的意象,昔我往者,杨柳依依客舍青青柳色新等都是如此,者,也,有不舍之义;晓风清冷,让人心生凉意,而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中的风又有了依恋的意思,此处晓风两义兼有;团圆的象征,而残月不仅含有不团圆的意思,也为此时的词人心情铺了一层凉意。这里的景纯为情设,虚写,营造了浓烈的愁思,有则需,借酒吧,可此时是酒醒时分,因而愁更愁了。

八、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注意:词中一些重要词语如帐饮”“无绪”“”“凝噎”“”“去去”“”“经年”“便”“等可以随机讲解。

[1]

《雨霖铃》教案|教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词的活用,区别感叹句和疑问句; 

  3.了解明末苏州人民反抗阉党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第三、第四两部分。 

  2.难点中心的表现及文言文的标点。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字词正音

    yān(指太监)  yān(埋没)  jiǎo(本指玉石洁白、显耀、明亮)崐赀zī(同资)  缇骑tíjì(指明代锦衣卫)  chì()    hùn(厕所)   

lěi(累积、连续dòu(颈项,这里指头)  hé(同何)  huán(绳索的套子)  pù(同曝,显露)  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  yǒu(窗洞)   

lì()   jǐong(光、明亮

二、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张溥是知识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复社活动,在当时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三、时代背景

    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排斥殆尽。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四、解题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崐当时,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天启七年,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不到一年,魏阉被明思宗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 

五、解释字词、串讲课文

      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激于义    而死焉者也。 

                周蓼洲先生    逮捕的时候  为正义激发    于这件事的 

    :发语词 :……的时候 之,取独   :结果连词   :于之 

至于今,郡  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魏阉废祠之址   

到现在  吴郡的          向执政的人请示后  立即修整          的地址来 

  :介词 

  之;          立石    于其  墓之门,以旌    所为。呜呼,亦 

安葬他们的遗体  并且树立石碑在他们    门前  表扬他们的行为         

              矣哉

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 

    简析首句解释,紧扣题目,概括交代死因。是本文的纲领,下文叙事、议论都紧扣义字,用感叹句赞颂五人身后的荣耀,收住叙事,转入议论。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  焉,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 

                距离    修墓来埋葬他们  那时间只 

                        :名作动,修墓  :表顺承  止通只  有通又 

一月之中,凡  富贵之子,慷慨    得志    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 

          所有    的人  意气昂扬踌躇满志这类人  生病          埋没 

          :任选                       :代词 疾病:名作动,生病 

而不足    者,亦已众矣,况  草野之无    者欤    五人之   

    值得再说的人  太多      何况乡间  没有声名        唯独这      死崐                                                      :取独 

                  

得光荣显耀呢  是什么原因呢 

    简析写出时间之短,变化之大,联想到有钱人家的子弟和乡间默默无闻的人,都不值得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五人与众不同,用何也发人深思,引起下文。 

.总结:交代五人墓的缘起,指出五人的死不同寻常。 

                    第二课时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             

                            年三月十五日      那些道德品行可作为读 

              :取独 

      ,为之声  ,敛  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 

书人表率的人  替他声张正义  募集钱财来为他送行              穿红衣服 

                :代周顺昌     赀通资 

        剑而前,问谁为哀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序言的独特.写作方法(寓言式写法)。

能力目标:

1 培养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

2 培养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和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德育目标:

在生活中应学会宽容;学会放弃过时的落后的东西,吸收新鲜的东西。

学习重点:

培养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和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把握与评价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

培养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和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把握与评价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形式上是散文诗,或者说是哲理诗、寓言诗,虽是序言,但具有诗的特质,有渗透着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有能引人身临其间的意境,有鲜明生动的语言,也有着启人睿智的哲理。深刻的思想与尽可能完美的形式结合,使得这篇序言成为人类文化中的瑰宝。这样一篇文章,可分析之处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比比皆是。但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离开原文架空地分析、讨论,最好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原汁原味地品味诗中的意象与意境,进入作品的时空,与房龙一起驰骋想像,从而参悟其中深刻的哲理。因而,指导学生阅读、朗读,应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讲课:

宽容谈起:大家喜不喜欢自负的人(自以为是),并且这个人又真的是非常有才华?你会不会和他成为很好的朋友?为什么?(从学生的回答中可看出学生够不够宽容。引出课文(投影《〈宽容〉序言》。)

二、作者介绍

这是一篇很特别的序言,是谁写的?(房龙——投影)

体重200英磅、粗壮结实的荷裔美国人亨德里克·房龙,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世,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会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投影插图),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他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历史学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回忆说,20年代他在候车时偶然买到《人类的故事》中译本,于是——

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话读下去,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看花地总算看完了。这50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那么吸引我了。我还立志要写一部《东方的人类故事》。岁月迫人,看来是写不成了;但房龙对我的影响,真的比王船山、章实斋还深远呢! 

郁达夫在林徽音译本《古代的人》的序言中分析了房龙的.写作艺术,认为他的方法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房龙的笔,有这一种魔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创,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述科学而已。

房龙的作品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开始学习课文)

三、阅读并理解课文

1检查快速阅读情况:

投影课文第一部分一些内容(具体多少待定)。给学生一分钟时间读完(不看课本),然后概括刚才所读内容的大意,或者是说出你记住了哪些词或句子(印象最深的内容)。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要告诉学生读完后应该知道课文大意)。——按照70/分钟的速度阅读。(注:要先静下心来,再开始认真阅读)

3检查阅读情况:

A文章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提示:一类是守旧老人,另一类勇敢的先驱者, 第三类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

B根据印象,复述故事(可以看课本,叫学生先准备,也可以写出故事提纲再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指正,在学生讲述故事大意的时候,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课文思路。注意:必须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故事大意:

规定开头: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的宁静无知的山谷里座落着一个村庄,村庄里的人过着幸福的生活。群山包围着这个宁静的村庄,破败的山谷里有一条知识的小溪在缓缓流淌。在这里人们和睦相处,心满意足,并且对古老的东非常尊敬。

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了,他向人们讲述在外面看到的美好景象,并愿意带领大家前去,想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但守旧老人却认为他触犯了祖先传下来的律法,并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不久,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饿殍遍野。活着的人把唯一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但守旧老人却不允许人们去山那边去寻找生路,因为守旧老人认为律法必须遵守。结果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人们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开始投奔陌生的世界。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认识到以前守旧老人的错误,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并立碑纪念先驱者。

附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1)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第二部分(2—4)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2)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后即将受到审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绍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带领大家前去。 

    4)守旧老人以旧的法律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第三部分(5—9)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 

    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 

    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 

    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 

    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厦,立碑纪念先驱者。 

第四部分(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四、再读课文,找到作者的情思,归纳文章的主旨 

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的情思是寄寓于意象之中的。 看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写了哪些意象? 如果让你住在这个山谷的话,你愿意吗?你喜欢这里的人的生活方式吗?为什么?

意象                                          

      (宁静的无知)山谷——沉寂愚昧                        

      (永恒的)山脉    ——长久封闭                        

      (知识的)小溪    ——知识贫乏                          

        (缓缓流淌)                                        

      需求浅薄的村民:                                  

          心满意足地享乐    ——怠惰 

          尊敬古老的东西    ——守旧               

          为得不到果实而恐惧——胆怯 

                守旧老人 

      “对着神秘的古书苦思冥想”   &nb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4课时,累计  课时

教学目的

一、 认识廉颇、蔺相如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三、加强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学习;

四、体会课文用语言、行动来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设想

一、进入高中以来,这是第一篇文言文,应先复习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便同学们有针对性的去进行学习。

二、 文言文中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很多,拟把重点讲解和练习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累计  课时

一、           导入

在初中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好些篇文言文。对于怎样去学习文言文,你们原来的老师肯定也讲过了。现在我再跟大家回忆一下,同时提出我对大家的要求。我认为学习文言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学习:

A、文学常识的把握           

B、文章的理解 

 

C         通假字                          

          多义字                      

            注音                       

D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总体要求:字字落实             

            词类活用                       

E              被动句                            

               倒装句                           

判断句               

省略句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           简介作者和《史记》

    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第一段和注释,明确这样几点:

《雨霖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