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发布时间:2023-08-25 20:42:46

《风筝》复习学案一、文化常识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2.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3.著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作品。《风筝》选自散文集《野草》。二、主旨感情1文章的感情基调:低沉,悲伤,向弟弟表达自责之情,忏悔之意。2“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3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4文章记叙的顺序:倒叙。倒叙的作用:为全文埋下一个低沉悲伤的感情基调同时还设下了一个悬念,让读者产生疑惑,产生阅读的迫切感。5.课本结构:“现在--过去--现在”1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122“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小兄弟风筝的事情(343.到了中年,意识到错误,当道歉时,小弟已忘却,“我”心情更沉重。(512四.知识归纳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风筝2.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悲哀3.“我”先后回忆了过去的哪几件事?1“我”因为痛恨小弟的“没出息”而毁坏了他偷偷做的风筝;2从外国教育书中明白了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的“我”为当年虐杀小弟天性而忏悔、悲哀。4回忆中的“我”对于放风筝这一游戏有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不许放,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5.怎样理解本文的主题?1本文展现出“我”对曾经压制过小弟爱玩的天性这件事而产生的深深的内疚、自责、忏悔之情,洋溢着一浓浓的亲情2本文中“我”对童年的一件小事而深感愧疚,表现出“我”的一种勇于自省的精神3本文还抨击了压制儿童天性的传统教育(封建教育)。4本文还表达了对被欺凌者的麻木、不愿反抗的悲6.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第一段展开的是环境描写,以北京冬季阴冷、肃杀的环境烘托出“我”内心的惊异和悲哀,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开篇点题,又引出了后文“我”对故乡放风筝时节景象的回忆,也与文末“我”内心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形成首尾呼应。7.第二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第二段的环境描写刻画了回忆中故乡放风筝的早春时节温和而有生机,引出了后文对小弟痴迷于风筝这一情节。8.第二段中,“孩子们天上的点缀”指什么?孩子们放飞的风筝。9.解释下列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1)恍然大悟(第四段)这里指“我”想到多日不见小弟想到曾见他拾枯竹突然醒悟他在偷偷地做风筝。2)苦心孤诣(第四段)指小弟费尽心思瞒着“做”风筝。3)荡漾(第二段)既指回忆中风筝在天空中上下飘动,又指对故乡放风筝时节的回忆又在心中浮现(被勾起)。10.请找出第三段中描写小兄弟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惊呼”、“高兴得跳跃”。这里运用了神态与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小弟对于放风筝的痴迷,为写我”发现他偷偷做风筝这一情节作了铺垫,同时也反衬出“我”现在为曾经虐杀了小弟美好的天性而悲哀的情感。11.请找出第四段中描写“我”毁坏小弟风筝的动作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伸手、抓断、掷、踏扁。这里以对“我”凶狠、有力动作的刻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我”因发现小弟瞒着自己偷偷做风筝,有损于自己的权威而特别的愤怒,进而表现出“我”对小弟美好天性的粗暴虐压制12.第四段中“果然”一词能否删去?不能。“果然”一词表明小弟偷做风筝完全在“我”意料之中,突出了“我”心中的得意与气愤,进而表现出“我”管束小弟的霸道和专制13.第四段中“完全的胜利”中“完全的”一词能否删去?不能。“完全的”一词表面上是说“我”对小弟有辈分、力气上的绝对优势,小弟绝对不敢反抗,充满一种自讽的味道,表现了“我”欺凌弱者,霸道、专制的丑陋形象。14.课文开头写见到空中的风筝“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惊异”的是北京竟在这样的冬季放起风筝来了。“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对小弟精神虐杀这一幕,而且永远无法补救。15.文句理解:1)无怨的恕,说谎罢了。(第十段)小弟对“我”曾经虐杀他的天性毫无怨恨,这只能说明他的麻木,说明“我”对他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如果“我”把这种麻木当作是对小弟的弥补,这当然是自欺欺人。3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我”很想通过感受眼前严冬的寒冷来逃避对风筝和虐杀小弟精神一幕的回忆,但心中的悲哀实在太过沉重,无法忘却,反而让“我”内心感到更加寒冷。
16.为什么第六段中说“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虽然“我”虐杀了小弟的天性,但“我”一直对补救这一点还抱有希望。17.第九段中,面对“我”的道歉,小弟“惊异地笑着说”,这里的“惊异”与“笑”表现了小弟怎样的心态?“惊异”表明小弟可能已忘记了“我”虐杀他精神的一幕,对“我”提及这一点很吃惊,“笑”表明他并不觉得自己受到怎样的伤害,觉得很有趣。两个词都生动地表现出了小弟思想上对这个问题的麻木以及“我”曾经的虐杀行为的难以挽回。18.第十二段中“无可把握”一词有怎样的含义?指小弟对“我”当年虐杀他的精神已全然忘却,这种麻木使“我”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宽恕,也永远无法弥补对他的伤害。这种悲哀将永远无法摆脱。19.“我恍然大悟似的,„„”一句中“悟”具体指什么?悟到弟弟在后园拾枯竹是为了做风筝。20.如果把“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改为“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如果把“掷”改为“扔”,“踏”改为“踩”就无法表现“我”当时愤怒、生气的心情,表现了我独断专横,蛮不讲理的性格。21.根据课文,指出“精神的虐杀”的具体含义。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因为在我的强制下,剥夺了弟弟游戏的权力,使弟弟无法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于弟弟幼小的心灵是一种伤害。22.第⑤段的画线句中“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极度后悔、内疚、自责,感到万分沉重。23.“我”为什么要反对弟弟做风筝?这种做法对不对?因为我认为做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行为。不对,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我”禁止弟弟放风筝就是扼杀了弟弟的天性。24.在文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的句子,用“”划出来。“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25.“我”看了外国的一本讲论儿童的书后,为什么受到了不起惩罚?因为“我”看了外国的一本讲论儿童的书后,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于是良心受到了谴责。26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因为我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了惩罚,对旧“我”素质,良心受到谴责,可谓“不幸”。27.“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春天”指小时候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但离“我”已久远了,所以“久经逝去”;看见远处风筝浮动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觉得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28.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29.“风筝”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儿童的天性。

风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