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希望的种子

发布时间:

《播种希望的种子》
常州市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潘丽新今天又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时,看到新教育提倡的“每月一事”后,感触颇深,于是写了这篇随感。
2006年开始,新教育实验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的理念,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去。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决定开展“新教育每月一事”的尝试。初步的想法是选择一些立足于学生一生有用的重要的习惯,从一件件非常具体的小事展开,“让我们不闯红灯”“让我们去踏青”“让我们去玩球”等,而每一件事情后面,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如关于规则、关于人与自然、关于运动与健康等。主题活动与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结合起来,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其中。于是有了初步设计的每月一事:
吃饭(节俭)1月)玩球(健身)7月)走路(规则)2月)问候(交往)8月)种树(公益)3月)阅读(求知)9月)踏青(自然)4月)家书(感恩)10月)扫地(劳动)5月)演说(口才)11月)唱歌(艺术)6月)日记(自省)12月)在这些活动中,我最感兴趣的是“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和“2月,让我们不闯红灯”
1月的主题定为“让我们学会吃饭”源自朱永新老师看到的一则小故事。据说,有一个中国人在意大利罗马曾经遭遇过一次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耻辱:在下榻的第一个酒店的电梯门上,他看到了用钢笔书写的并且是添粗了笔画的四个中文大字“请勿吐痰”。这四个字在这美丽的酒店里

非常刺目!酒店里使用的是意大利语言,酒店服务单上有三种语言:意大利语、英语和日语。中国文字在这些冠冕堂皇的地方排不上号,却在电梯门口以警告的形式出现。可见,中国人这种不文明的举止是多么地令人厌恶。
随地吐痰是一件小事,甚至比吃饭还要小,几乎没有人不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但是为什么随地吐痰仍然是我们独特的“风景线”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一直没有认真地关注这些小事情。所以,当朱永新老师听说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把“不随地吐痰”作为校训时,朱老师曾经为卢志文校长的用心而喝彩。
选择“让我们学会吃饭”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的主题,首先是因为“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学会吃饭不仅与节俭的美德有关,学会吃饭也与文明的礼仪有关,学会吃饭还与身体的健康有关„„
2月,让我们不闯红灯”的背后也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某青年出国留学期间,谈了一个外国的女朋友。两人情投意合,相亲相爱。有一次,男青年与女朋友外出逛街,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恰巧遇上了红灯。他左顾右看,发现没有一辆车子来往,于是闯过红灯直接往前走了过去。走了几步以后,发现女朋友没有跟过来,于是就对她说:“走呀,现在没有车子经过呀!女孩很不高兴。等到绿灯亮了才走了过来。后来,女孩离开了他。女孩说:“像你这样闯红灯,不守交通的规则,说明你是很不讲公共规则的人,我们将来没有办法一起生活。”后来,这个青年回国了。一段时间后,他又谈了一个女朋友。巧得很,他们一起上街的时候也遇上了红灯。这次,这个青年没有闯红灯,而是站着等绿灯亮了才走过马路。但是,他的女朋友不高兴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老实?这样老

实的人,将来不吃亏才怪呢!”于是,他们也分手了。
这两个故事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它说明,中国人与西方人对待文明、对待规则问题的态度是明显不同的。我们许多问题的背后,如前面说到的吐痰问题、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排队加塞等等,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对于规则的淡漠甚至无视。吐痰、吃饭、走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非常细小的行为,但是这些细小行为背后显示出的却是关乎文明、关乎规范、关乎公德、关乎责任的大问题。我们常州市现在正在争创“文明城市”上到领导,下到百姓,都非常地关心,找出了很多我们平常司空见惯却毫不在意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每次在报纸、电视上看到这些,我在深感惭愧的同时又觉得责任重大。
我觉得要纠正这些陋习,我们这些在第一线工作的教师们有不可推卸的教育重任,特别是作为低年级的教师,我们更是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所以经常,我看见我们的低年级老师们随时随地地、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地引导、教育我们的孩子们从说好话,走好路,吃好饭开始,努力从小做一个讲文明、守规则、负责任;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爱生活的具有较高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这正是新教育实验人的理想,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最大的理想。想是追逐理想的,理想与理想是会产生共鸣的,理想是需要理想的支持的。你有一个理想,我有一个理想,我们共同的理想就有强大的力量。
印度谚语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新教育是播种理想的事业,让我们运用这共同理想的强大力量,在这教育的“春天”播下美好的、希望的种子,期待在教育的“金秋”丰收累累的硕果。

2011-06-10

播种希望的种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