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

发布时间:2023-09-25 00:40:44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苏教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的特殊函数,在函数与数列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通项公式的基础上,对特殊数列的细化研究.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对象.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对高二的学生来说,已经学完高中的四册书,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已具有较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对前后知识间的联系、理解、应用有一定难度,因此思维灵活性受到制约.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三、设计思想
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恰当引导,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与以前知识联系,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1.教法
⑴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⑵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⑶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四、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能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掌握“叠加法”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以及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5.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掌握“叠加法”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结合实例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并引出新课)考察下面问题:(投影出图片、问题)
1)这是某仓库堆放的一堆钢管,最下面一层有10根钢管,下面每一层比上面一层多一根,每层钢管依次是多少?





2诺沃尔在1740年发现了一颗彗星,并推算出在1823年、1906年、1989年„„,人们都可以看到这颗彗星,根据这个规律,你认为彗星出现的年份依次是多少?
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金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本金×(1+利率×存期).例如,按活期存入10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分别是:
时间
年初本金(元)
年末本利和(元)
110000210000310000410000510000
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了数列: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学生口答)

等差数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