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论文

发布时间:2010-12-06 18:07:31

涧边幽草居处崇

--------韦应物进退不得的一生

摘要:韦应物是中国著名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自天宝十载(751)至天宝末,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常出入宫闱,扈从游幸。任侠使气,狂放不羁。安史乱起,玄宗奔蜀,他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应举中进士先后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左司郎中。其一生所创作之诗作的内容包括关心民间疾苦、表达忤时愤世、描写田园景物,语言简洁,风格秀朗。诗人在仕途生涯中,忧政治之弊端,疾百姓之贫苦,有志改革而无力,欲归隐而不能,常常被出仕、隐退所困扰,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

关键词:友情 时光 归隐 时政 矛盾

正文:年少轻狂的日子里,韦应物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常出入宫闱,扈从游幸。作为一名年轻的贵族少年,他没有经历过世事沧桑,他只看到繁华的大唐盛世,瞻仰着唐玄宗这位伟大的君主,在宫闱里尽情享受着优越的生活,任侠使气,狂放不羁。但是,安史之乱打破了社会表面的繁华,揭露了唐王朝盛极而帅的现实。在动荡的社会现实下,战乱使得韦应物不再少年轻狂地过日子,他青年时期意气风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面对混乱动荡的社会现实,他立志读书,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才能改革政治弊端,给百姓带来安定幸福的生活。

战争史可怕的,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极大地变化,战乱毁掉了韦应物这一代文人意气风发的生活,带来给他们希望幻灭的暗淡现实。韦应物在其早期的作品中还带有盛唐的余韵,例如,《寄畅当》中“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气势壮大,表现了韦应物希望通过自己的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来打败敌人,为国建功。但是战乱从它的一开始,就注定了国家社会以后的不稳定,文人是软弱的,他们不可能全权肩负起治理保卫国家的重任,只凭文人在政治上的理想愿望是不可能治理国家了,现实使残酷的。所以在韦应物后期的作品里,慷慨为国的昂扬之气消失了,诗中表现的是诗人的无奈和进退两难,韦应物在应举中第后,在官场中起起伏伏,诗人对从政已经失去信心,向往隐逸的宁静,但是他又忧心百姓的生活,有志施展才能改变政治弊端。韦应物是有志改革而无力,欲归隐而不能,处在这种矛盾心理下,诗人无奈地生活在世俗中,他独怜涧边幽草,却只能居于庙堂之上,韦应物将他的无奈表达在诗中,寄给他的挚友们,希望有人能够与他分享自己的无奈。作为一个读者的观点,在读过他的诗后,感觉韦应物总是处于孤独中,虽然进入仕途,但是自己却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向往归隐遁世的心理倾向,却无法放下对百姓的关心,只能寄情于山水和友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作。

韦应物虽然在年轻时曾经狂放不羁,但是在战乱的洗礼下,他脱胎换骨,他身上并没有很强的文人清高气质,而是有很强的忧国忧民之心,在他的诗风和诗的内容上都有所表现,诗风淡雅闲适,语言简朴,并没有过多得炫耀自己的写作技巧,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诗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感情上,这样的创作方式使得韦应物的诗很容易被理解,也能更透彻地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例如,《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诗歌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倾诉了自己的内心矛盾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愧疚心情。首联中说自己去年与朋友分手后已有一年时间,非常惦念,可见二人友情之深,颔联写诗人有志无奈的烦恼和苦闷,自己作为朝廷官员又无所作为。颈联写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想归隐田园,但眼看百姓贫穷逃亡,感觉自己职责未尽,感到非常愧疚。尾联表明诗人急切期盼友人的到来,也急切希望自己内心的痛苦能够得到缓解。这首诗充分塑造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地方官的矛盾思想和苦闷心情。

韦应物的诗清雅闲淡,语言简洁,感情真挚,诗风明净淡雅,一点也不矫揉造作,给人一股清新的微风,其中最能体现其诗歌特点的就是其山水田园诗,例如,《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是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春游滁州城西郊野两山之间的溪流所作,诗人通过对比,从涧边写到涧中,以情写景,借景抒意,写暮春游西涧赏景与晚雨渡口所见,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在诗中得到自然流露。首句中诗人独独偏爱涧边幽草,表现了诗人洁身自好的人品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也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认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正像水急之时的野渡舟横。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春潮、 雨、 野渡、 横舟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更为诗人当时感时伤事的心境增添一笔忧伤无奈。

结论:作为大历时期能自成一家的著名诗人,韦应物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表明了社会的极大变化,战乱使得他从云霄跌倒地面,随着韦应物心境的变化,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也随着他的心境发生着变化,韦应物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忧愁转化到诗歌中。在那样一个动乱的社会中,韦应物感到自己个人的渺小,他无力回天,但他仍然想作为一个父母官陪在受苦的百姓身边,哪怕是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他也要坚持下去。虽然他很想像陶渊明那样潇洒地脱离世俗,归隐田园,但是他有自己的信念必须去坚持,有自己的理想必须去完成,尽管现实已经告诉他不可能,他还是坚持地走了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他拥有友情的支持,虽然在许多诗歌中韦应物塑造了孤寂的形象,但是他有着一定数量的诗是写给他的友人们的,例如《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赋得暮雨送李曹》等。韦应物的这一生虽然进退不得,也只能无奈处之,但是他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同时又有友情的支持。这些都注定了韦应物不平凡的一生。  

韦应物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