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地区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22 00:01:00

黄河源头地区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生态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本文拟结合所学黄河史知识和经济学知识从黄河源头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入手分析其对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影响。

黄河源头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的选择对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河源地区的生态恶化。河源地区的生态问题不仅制约着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对沿黄其他省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河源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最终成为影响整个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河源地区资源环境的破坏严重

河源地区的产业结构是一种资源型产业结构,资源型产业结构加剧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河源地区的超载过牧、滥垦滥挖草地和大肆采金给河源地区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长期超载过牧,使河源地区的草地生产能力降低,草地退化。

与此同时,每年有不少农牧民在河源区草地上挖甘草、大黄、冬虫草等药材和蕨麻,致使小土丘、小土坑星罗棋布,草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从而给草原生态系统留下了隐患。由于河源地区处于世界屋脊,海拔高、气压低、环境条件为植物生长的极限,自我调节能力极弱,在恶劣生活环境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保留下来的一草一木,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资源指向型产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工业“三废”的产生量也大幅度增加。

问题在于,源区的相当一些企业对“三废”缺乏治理意识,也缺少治理资金,使得源区工业“三废“的治理水平也很低,资源破坏的代价已超过了资源开发的收益。对源区丰富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改变源区贫穷落后的有效途径,也可能是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发端和主要因素。由于青海省的电价较低,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高耗电工业从省外向青海加速转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青海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高耗电工业的西移提高了河源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1985 年~1998 年间,青海省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 .51 倍,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 .40 倍,而以高耗电工业为主的冶金工业总产值增长了5 .88 倍,远高于工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8 年,青海工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多增加40 多亿元,工业职工人数多增加3 万多人,财政收入多增加2 .5 亿元。

高耗电工业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河源地区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1998 年,青海省高耗电工业排放废水占排放总量的58 .6 % ;高耗电工业排放固体废物占排放总量的41 . 0 % ;全省高耗电工业排放废气占排放总量的81 .7 % ;全省工业排放的废气中有二氧化硫19555吨,其中高耗电工业排放占总量的48 .7 % ;全省工业排放的废气中有粉(烟)尘143017 吨,其中高耗电工业排放占总量的30 .4 %。而当年,在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额中,高耗电工业增加值仅占27 .72 % 。显然,贡献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高耗电工业所排放的污染物远高于其他产业。总之,随着青海省高耗电工业的发展,源头地区受污染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总之,河源地区经济要发展,但其增长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给河源地区的环境带来了很严重的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源区的生态环境系统不仅十分脆弱,而且它一旦被破坏,对整个黄河流域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最为严重的。

因此,在考虑河源地区发展问题时,必须将增长方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放在首位来考虑,绝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环境因素应作为河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环保意识,统筹规划,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 源头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恶化对流域其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源头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了地区的生态环境,而源头地区生态问题又对中下游沿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尽管是间接的,却也不容忽视。众所周知,影响黄河流域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水灾和旱灾。然而,近年来,由于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恶化,黄河下游沿岸的受灾几率在不断增大。

有资料表明,黄河流域在1950 年~1990 41 年间因水旱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163 .69 亿元。黄河流域正常年景平均亩产粮食及人均粮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受水害灾害影响后,比全国水平更低。以1987 年为例:全流域粮食总产2627 .01万吨,因水旱灾损失粮食352 .79 万吨,占总产的13 .4 % ,该年全国单位面积产粮食4227kgkm2 ,人均占有粮食377kg ,黄河流域只有2323 .7kgkm2297kg/人。此外,水旱灾害对牧业,对城市及工业以及农村人蓄饮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源头地区工矿企业的发展使得地下水开采量迅速增长,使产流区的河川径流量明显减少,也是造成黄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十几年的资料表明,源头地区的地下水采水量迅速增长,已影响到上游的河川径流量。黄河源头地区地下水的开采多分布于河谷阶地和盆地。

目前,地下水开采对河川径流量影响不大,但对基流量却有较大影响,且地下水开采量还在迅速增长之中,在黄河上游地下水开采日益普遍和开采量增长的情况下,地下水径流量和向河谷的排泄明显减少,袭夺了部分河川径流量,由于该地区属全流域重要的产流区,这种变化对黄河中下游的水量有一定影响,也是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也影响到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我认为,从根源上来讲,只有正确处理好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建立与黄河源头地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集约化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使黄河源头地区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中不断发挥积极的经济影响。

老师辛苦了,谢谢!

姓名:曾峰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号:2012300040266

黄河源头地区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