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川形便”行政区划法则的弊端

发布时间:2018-11-20 20:11:10

浅谈山川形便行政区划法则的弊端

摘要:中国以山川形便为原则设立省级行政区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同时还是一种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插花地的行政区划方法,不过这种行政区划的方式也未必都是合理的,本文就试以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县级)与同赤水市一桥之隔的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九支镇为例,浅谈山川形便行政区划原则的弊端。

关键词:山川形便 插花地

  一、特殊的地理位置

贵州省赤水市地处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南部泸州市合江县接壤,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而九支镇地处四川西南边缘,距泸州市七十三公里,距合江县城六十四公里,而与贵州省旅游大市——赤水市市区两者隔河相望仅相距二百余米。

二、两种基本行政区划原则的特点

1.山川形便原则:指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山川形便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防守,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2.犬牙相入原则:主要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目的是使相邻政区彼此交错,从而互相牵制以达到力量均衡,避免出现过强或过弱的危险情况,从而使地方可控、全局稳定。

实行山川形便的原则有经济上的需要和文化上的益处,但对中央集权制而言有一个很大的弊病,那就是完全以山川作为边界的政区,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胜之区、四塞之国,如果这个政区的幅员足够大,而政区长官又有一定权力的话,就可能出现凭险割据的现象。而实行犬牙相入原则的长处恰恰又是山川形便原则的短处,虽然它很好地解决地方割据问题,但是对于文化经济发展又是不利的。

三、插花地及其类型

插花地是不同历史时期大量存在的一种十分普遍的区域或社会现象,在当今行政区划中也是屡见不鲜。清代学者胡林翼将插花地归纳为华离之地犬牙之地瓯脱之地三种类型。[1]华离之地也称飞地,指某地行政隶属于一地,但实际地理位置却处于另一地的包围圈之中,犹如孤岛般与所隶属地区没有连接;犬牙之地则是两地本属于一个行政区域内,但由于中间是另一行政区域,仅有一线相连,看似犬牙交错;瓯脱之地即是绵延脱入他境的土地。杨斌教授在《历史时期西南插话初探》中将其定义为插花地是特定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区域内的各个政区在形成、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穿插交错或各种经界不正之地的总称”[2]

浅谈“山川形便”行政区划法则的弊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