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发布时间:2012-03-16 08:38:41

《定风波》教学设计

固原回中语文组

戴红艳

《定风波》

教材概述

苏轼是一个天才,是文学史上的一代天骄。作为北宋文学史上成就最为卓著的大文豪,他开创了豪放一派新词。本课的两首词作都能体现这一特点,尤其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两首词作同创作于他被贬黄州期间,通过写景、记事表达了自己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其生活境况和思想情感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时引导学生在理解字面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词的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3、通过诵读赏析感受苏轼宠辱皆忘、超乎物外的旷达的人生境界,学习其面对 雨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诗眼“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教学难点:感受苏轼宠辱皆忘、超乎物外的旷达的人生境界,学习其面对风雨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

合作探究,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指导。(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在途中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会怎么做?

生:狂奔

避雨

师:有一次下大雨,其他人都奔跑着去避雨,而有一个人却不紧不慢的在雨中踱步。旁边的人喊他快跑,他说:“急什么?前面没有雨吗?”别人都跑他为什么不跑?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定风波》,看看我们的大文学家苏轼在风雨中是如何面对的? 2分钟)板书:定风波

二、关于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坎坷的一生

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

苏轼总结自己的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贬官黄州是苏轼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遭受的深重的政治打击,但是他能以超脱旷达的态度来面对。

背景:请同学们看教材注释一以及题记,了解《定风波》的写作背景。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门,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苏轼这个人真是……大家带者省略号,放声朗读《定风波》

三、整体感悟

一读

诵读指导

1、读准字音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2、读出节奏如: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读
感情把握是否到位,要看轻重音的处理。无论轻读重读,长读短读,升调降调都是为体悟情感服务。

探讨: 哪些词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应该怎样读?

莫听、何妨、任、归……..

二析

有哪些字音和词义无法把握的,请同学们提出来
徐行:慢慢地走   

胜过、超过(尽、完 刑人如恐不胜)

 料峭:形容春寒,现在仍有春寒料峭

向来:刚才,方才之意。如失向来之烟霞

竹杖芒鞋轻胜马:穿着草鞋走泥泞之路,怎么比马还要快呢?
一蓑烟雨任平生:蓑衣,不是说雨具先去了吗?为什么这里还用“一蓑”呢?
“轻”和“蓑”有疑问?

三把握

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上阕:遇雨,行进途中,泰然处之的心态

下阕:雨后,内心感受,超然物外的境界。

四、信息筛选

阅读本首词,思考问题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明确: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通过诵读,我们对这首词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就从词句入手,进一步探究。)

五、合作探究: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讨论明确 雨骤风狂

2 “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讨论明确:闲适、坦然的心态。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讨论明确: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泰然处之、从容镇定的超然情怀。

4 过片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些什么内容?

讨论明确:写雨过天晴之景象。刚才还是疾风骤雨,转瞬又是山头斜照,而在诗人眼中人生之变幻无常就一如这自然界之变幻无常一样。那么对此应如何面对?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讨论明确:

“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可谓一语双关

不管是风雨交加,还是晴天丽日,在作者眼中没有什么差别,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达到了一种宠辱偕忘、超然物外的境界。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让我们再次带着感情诵读这首词,读出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的情怀。)

六、主题思想

《定风波》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虽说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生活小事,但从中表达了作者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艺术手法

1、写眼前景,想心中事,异质而同构

2、若即若离,隐喻寄托

3、以小喻大,言外无穷

八.课堂总结

本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超旷的气度贯穿全词的始终。面对政治祸难,作者能看得远,放得开,从容不迫,处之若常。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如果做不到,再多读读他的文字吧。 

九、作业设计

1、背诵《定风波》一词。

2以《定风波 高考》为题,填一首词,表达你面对挫折时的态度。

板书设计

上阕:雨中一蓑烟雨任平生

泰然处之、从容镇定 旷达

《定风波》

下阕: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 洒脱

(宠辱偕忘、超乎物外)

定风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