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说观念与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2-12-19 09:15:03

第一章小说观念与文化精神小说观念是人们在小说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小说的见解和认识。小说观念包括小说的文体观念、对象观念、创作观念以及功能观念等;小说观念的逻辑内容具有历史的生成性,它总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表征历史文化的复杂关系,因此,小说观念又是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小说发展的每一时代都有能够代表小说发展实际和特定文化精神的核心观念,借助对核心观念的考察,可以发现小说在当时文化价值系统中的地位,分析小说演变的文化机制。需要分辨的三个问题。一是小说文体的起源和小说因素的起源;二是小说的起源和小说的渊源;三是小说的主源和小说的支源。在经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古代社会,以史学为中介,士人小说观念遮盖了文人小说观念,表现出文体观念的淡薄和价值功能的彰显,小说观念与小说本体脱节,小说观念更多是作为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文学概念;在近代,文体观念仍然没有成为小说的核心观念,但在功能观念以及创作观念上,都较古代有了发展,成为由古典向现代过渡的小说观念;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科学等新的文化精神,成为小说观念迈向现代化的土壤,审美和虚构作为小说的文学品性被确认,人物代替故事成为小说的中心:在继承传统小说叙事技巧的基础上,现代小说突出了描写的功能地位,人物心理成为人物刻画和小说结构的关键:在创作上,表现为自觉运用限制性叙事视角以及多叙事视角的转换,增强了小说叙事的艺术张力,小说的结构形式也成为具有独立美学意义的因素得到重视;小说努力反映普通百姓的气生,实现了小说功能观的现代转换。中国现代小说观念的形成是以文体观念的形成为核心,其直接动力是外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它与新的文化精神同构,彰显着人的价值,具有美学和文化的双重意义。1
小说观念并不如影随形地反映小说本体,因为人们总是“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动力提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人民出版社197129页)所以,小说观念有时是作为对小说的一种价值期待或特征预设,与小说本体保持着一定距离。换言之,小说观念并不就是小说的外部特征(庄锡华:《二十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谈到“文学观念”与文学特征的关系,他认为,世纪末关于文学观念的讨论中,“文学概念实际是与文艺特征同等程度的概念”。但我们认为,一般意义上所讲的文学观念,并不能就和文学特征同步,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的反差正蕴涵着特定的文学和文化意味,具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小说观念也是如此。它们之间的反差往往具有特殊的文化意味,这种情况在小说发展的早期阶段尤其突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十三经注疏》“唯经学必专守旧,世世递擅,毋得改易”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39页)厘清概念面临的困难:浦江清先生曾说:‘小说’是个古老的名称,差不多有二千年的历史,它在中国文学里本身也有蜕变和演化,而不尽符合西洋的或现代的意义。所以小说史的作者对此不无惶惑,一边要想采用新的定义来甄别材料,建设一个新的看法,一边又不能不顾到中国原来的意义和范围,否则不能观其会通,而建设中国自己的文学的历史。(浦江清:《论小说》《浦江清问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第150页)一、士人小说观和文人小说观(小说家的小说概念和传统目录学家的小说概念)人物→故事人→社会2

第一章 小说观念与文化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