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发布时间:2014-09-16 15:57:39

浅谈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 教师;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这个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使学习者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习者的智力,使学习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促进学习者身心健康的发展。[1]教学的本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活动。教学的形式,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学生参加的高效率的认识活动。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运用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2]

1.对“主体性”的认识

“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是指作为认识的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功能表现,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动性。这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3]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他们成为教学认识的主体,实现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2.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1教师应从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做起

传统教育在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方面,更偏重于掌握知识,从而产生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一些教师喜欢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听,相对比较盲目地装老师给他们灌输的现成的知识。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往的教育的目标,调适应社会需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力,忽视了学生的自身发展。改变这一现象,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以往主宰一切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即引导学习者自行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