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3-05-07 16:12:30

《木兰诗》教学反思

大庄中学 鲁文洁

在《木兰诗》这节课中,我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按照 “朗读诗歌——文言字词积累——疏通文意——结构分析——体会写作特色——主旨概括的步骤来欣赏这首乐府民歌,课前的也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实际课堂组织教学当中,效果却不够理想。课后我认真地思考,并听取了语文组其他老师的意见后,认为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问题,也许是作为一名新教师的关系,在这堂课的组织教学上我仍然使用了传统的串讲法进行教学,过分注重了教师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通过这堂公开课,我的这个缺点毫无保留的暴露了出来,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木兰诗》这篇课文我在教学设计中计划用二个课时来完成,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课文字词语句翻译以及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上。第二课时的教学,这就要求我在第一课时完成对全文的正音、字词翻译、音节停顿,进而将课文熟读成诵的教学任务,以便第二课时展开对花木兰人物形象、文章主题思想的解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生没有真正读懂课文,初一年级的学生文言文基础较为薄弱,仅靠我讲解一遍,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我没有切实地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二、 我没有根据第一课时的授课情况对第二课时内容及时做出恰当的调整,这一点暴露了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之处,也可以说是我在教学准备上存在不足。

通过反思,我认为这节课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争取将这堂课变成高效课,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一、 可充分运用“343”高效课堂模式。摒弃往常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老师主导,学生真正变成主体。

1、朗读课文时,教师范读,然后小组讨论,让组长带动全组成员朗读,力争每一位组员都能流畅的朗读全文。

2、翻译课文这一环节,同样可以交给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初一年级对文言文翻译方法的掌握还不熟练,老师可以先翻译一段作为示范,在放手给学生自己做。

以上两个步骤都需要由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去做,教师的检查方式是:在每个小组中抽出两名成绩靠后的组员,由组长从中选一位作为小组代表展示,小组代表展示后获得多少分,组长便也加上相同的分数。这样的目的是带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后进生的基础能力。但需注意一点:这样的方法仅限于完成较为简单的任务(例如:阅读、翻译等),难度较大的任务后进生很难完成,带动后进生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才行。

二、 应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在课堂中,我将“著我旧时裳”中的“裳”读作“shāng ”,应改为“cháng。这说明了我的教学经验仍旧不足,应在备课环节多下功夫,尽量避免这样的硬性错误的出现。

三、 第二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应增加一个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这一写作手法才是本文的讲解重点,之前的重点放在字词上,太过狭隘了,无法更好的扩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在以后的备课环节中,应该注意重点的把握。

通过这一节公开课,我受益良多,语文组中经验丰富的老师给予我许多教学建议,让我可以更好地教学,希望能通过听课、评课的交流方式,让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加成熟、完善。

《木兰诗》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