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发布时间:2013-03-28 16:53:30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专题解说

在群星璀灿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逸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真挚质朴的人情味。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朴素的明快和崇高的伟大就这样完美地统一在李白身上。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在作为诗人的主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但是李白的飘逸绝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李白性格中的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为此,建议达成如下学习目标:

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歌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

1体会此诗"豪放飘逸"的特点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2、体验诗中变幻莫测、惝恍瑰丽的梦游意境。

3、能够概括景色特点,梳理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

4、尝试展开对主题的多元解读。

【学法建议】

对诗中游历山景及幻入仙境的部分,展开充分想象,进行还原式鉴赏。

【课前预习】

1、诗人简介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

此诗亦称《别东鲁诸公》。744年李白因遭排挤,上书请还,玄宗以其非廊庙器 ,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李白回到第二故乡东鲁,心中悲愤难平。次年(745),他决定南游吴越,临行时,赋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东鲁友人。这是一首梦诗,也是一首浪漫的游仙诗。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吟,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属于歌行体。

2)评点集粹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高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卷六

"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唐汝询《唐诗解》

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之旨也。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陈沆《诗比兴笺》)

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至醒后顿失烟霞矣。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于梦中曲身权贵乎?吾当别去,遍游名山,以终天年也。诗境虽奇,脉理极细。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2 预习思考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提及其余的山的作用又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

3诗人梦游仙界,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呢?

4沈德潜说此诗“诗境虽奇,脉理极细”,请梳理诗歌的感情脉络。

5)你有什么新问题吗?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自学评价

1、关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千岩万路不定(zhuǎn 龙吟殷岩泉(páo B.对此欲倒东南qīng )送我至溪(shàn

C.水荡漾清猿啼(lù )脚著谢公jī D.海客谈洲(yíng )越人语天lǒo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云霞明灭可睹 ②一食尽粟一石

B. ①我欲之梦吴越 ②践华为城,河为池

C. 放白鹿青崖间 ②河汉清浅,相去复几许

D.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沛公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云青青兮欲

A.栗深林兮层巅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C.瑟兮鸾回车 D.君去兮何时还

二、 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全诗可分三段:
第一段(开篇至

第二段

第三段

2、第一段中,极力夸饰天姥山。先用 的瀛洲 (表现手法) 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接着,诗人借越人之口,着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气势。 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高峻挺拔、卓尔不群的外形特点,还赋予它极强的动感。还用巍峨的高达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来 天姥山

3、“ ”承上启下,开启梦境,引出下文。按照时间顺序,试着划分层次,并仿照示例描述梦境,概括不同的审美感受。

1)第一景:月夜。描述具体梦境:鉴湖映月,渌水荡漾,碧波涟漪,飘忽飞渡。

见其清幽秀美,令人神怡。

2)第二景: 。描述具体梦境:

(3) 第三景: 描述具体梦境:

(4) 第四景: 描述具体梦境:

小结:每一幅画面具有各自的鲜明色彩、意境,又在整体上形成五彩兼具、壮秀同得的形象审美领域,摇曳生姿,惝恍瑰丽。

4、、试着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进行一句话评点。可以从思想内容方面,也可从文中作用方面,还可结合诗人际遇进行评价。

三、 问题探讨

1、《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对这首诗所写的,素有两解。《唐诗解》(唐汝询)云:(诗人)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于是魂魄动而惊起,乃叹曰,此枕席间岂有向来之烟霞哉,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言下之意,烟霞是诗人属意已物,代表诗人所追寻的理想。而清代陈沆《诗比兴笺》中却云: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唐诗百话》的作者施蛰存先生有同此说,并断言天姥之梦是可怕之梦。你赞同哪一种看法呢?如果都不认可,你觉得诗中是一个怎样的

2对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有怨恨说,有理想说, 有归隐说,有人格伟大说,等等。谈谈你的观点并说出你的依据。.

四、活动体验

学习本专题李白的诗歌时,我们陶醉于朦胧的月色,我们沉醉于浓郁的酒香。我们看到了一个风歌笑孔丘 的李白;一个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一个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

说说你心目中的李白形象。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李白的思想情感。

2 感受李白诗歌自然飘逸的艺术特色。

【学法建议】

紧扣“独”字逐层解读,深入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

【课前预习】

1、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2 预习思考

1)题目中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2)诗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3)如何看待李白的酒月情结?

4)你有什么新问题吗?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自学评价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月既不饮(懂得) B暂伴月影(和)

C永结无情游(没有情意) D相期云汉(高远)

2、用诗化的语言,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150字左右的散文。

二、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句--- _____________四样事物。诗旨表现作者____之情,却举杯邀月,幻出_________人”;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心情未能改变。

第二部分( --- )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________的题意。

第三部分( --- 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处境,也表现了他____________的性格。

2诗人上场时,背景是___,道具是___,登场人物是___,动作是___,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这是用了___手法,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3、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和影子毕竟是____的。更突出了作者的___。

4、诗人已经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出了月儿对自己的一往情深,并与之相约在那邈远的天上仙境再见

三、问题探讨

1、《月下独酌》中“月既不能饮,影徒随我身”两句,表面上看来,一说“月”不会喝酒,一说“影”白白地跟在身上,试思考怎样理解这句话更好。

2、“醉后各分散”是什么分散?为什么会分散?

3、通过分析此首诗的环境与作者情感,你认为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并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4、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送友人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大诗人李白及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2抓住主要意象,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悲伤的情感基础。

【学法建议】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并说说这些诗句分别体现的情感。

【课前预习】

1、资料连接

1)写作背景

《送友人》这首诗创作时间、地点都无法确切认定,地点有南阳、宣城、金陵和兖州等不同说法,时间就更难考定,也不知是所送友人谁。正因为如此,虽然关于本诗写作背景有多种不同猜测,但都难于定论。

2)李白的送别诗

①壮别。在李白的送别诗中,很少看到眼泪,更不用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诗人豁达大度、豪爽俊逸,唐代诗人魏颢描述李白“眸子炯然,哆(张口状)如饿虎”,不似多愁善感之辈,故虽感情丰富,视友如亲,但离别之际,决不会“儿女共沾巾”,而只能予人以昂扬进取之勉。如《渡荆门送别》一诗,便是壮别之代表。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②醉别。李白嗜酒好月,人所共知。诗作《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坦言 :“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有“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一说,盖酒月二物乃诗人一生之寄托也。李白豪侠孤傲,嗜酒如命,唯月是爱。但他并不是那种“只愿长醉不愿醒”的消极出世者,也没有“一醉解千愁”的动因。他坚持“人生达命何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的主张,深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哲理,因而酒月二物自然也成了他性格的象征。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回,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③惜别。李太白一生游历南北西东,朋友甚多,与达官贵人,山野村夫,隐逸之士,甚至黄发垂髫,均有聚散,也有吟咏,几乎所有的相聚都让诗人喜从中来,而每一次惜别又使诗人依依不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预习思考

1)找出这首诗当中的关键字词,并思考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作用。

2)评价这首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3)你觉得这首诗和其他作者的送别诗有什么不同?

4你有什么新问题吗?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文本研习

(一)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的表达作用。如将“横”字改为“矗”或“屹”有何差异?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如换成“流”字如何?“青”、“白”颜色词的选用有何表达作用?

3、总结: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二)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4、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本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

(四)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效果如何?

二、问题探讨

结合李白其他的送别诗,评价诗人这首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三、活动体验

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也有一首送别诗——《再别康桥》,朗读这首诗,并仿照《送友人》,试着改写成一首五言律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学法建议】

把握诗人感情发展变化层次深入理解文本的情感基调。

【课前预习】

1、资料链接

1)李白与酒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许多诗人爱喝酒,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杜甫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李白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杜甫在《不见》中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

2)评点精粹

杨升庵:“太白狂歌,实中玄理,非故为狂语者。”(明·李攀龙《唐诗广选》)

“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明·徐增《而庵说唐诗》)

“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宋·严羽《沧浪诗话》)

2、预习思考

1)诗歌开头两句起什么作用?

2)“圣贤”单指孔孟吗?“饮者”是一般酒徒吗?如何理解“寂寞”一词呢?

3)如何理解诗中数词的大量运用呢?

4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具体为哪几个层次

5)你有什么新问题吗?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自学评价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进酒( 夫子( 玉( 意(

2、填空。

1酉时下大雨

2“君不见”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几乎所有的文人面对着流水,都会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比如《论语》上的“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汉乐府《长歌行》所云:“百川东入海, ,老大独伤悲”,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 ”。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的句意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有异曲同工之妙。

4)“陈王昔时宴平乐”中的“陈王”是 ,他是李白十分景仰的人。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终没得到重用,遭兄、侄猜忌,不得不借酒浇愁。与陈王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诗人赞扬陈王的豪华酒宴,其实是

5)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答:①起兴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夸张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研习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 之情。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黄河水一去不返喻 ,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 ,更从 两方面夸张,悲感已极。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更是对政治腐败、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这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伏笔,也为诗人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借口。两句“君不见”的重心在后一句,诗人由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由衷赞叹变成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壮情怀,这是古诗中常用的“ ”手法。开篇两句“君不见”连用,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这就增加了诗的气势和力度,阔大了境界。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 ,因为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 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做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

“钟鼓”以下六句写 之情。“钟鼓馔玉”在这里是 的代称。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转变,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 ,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他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主人”句至结尾写 之情。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酒尽兴来”,然而愁不销反长。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最后一句与开篇的“高堂明镜悲白发”首尾照应,一“ ”一“ ”遥为呼应,强化了整首诗的悲愁愤激的氛围。由此可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而又都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三、问题探讨

1“人生得意须尽欢”与“烹羊宰牛且为乐”两句中的“欢”和“乐”字明确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请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

2李白自称“我本楚狂人”,而杜甫在怀念李白的《不见》一诗中写道:“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请问你是如何理解李白的“狂放”呢?

四、活动体验

历史上“圣贤寂寞,饮者留名”的首推辞官归隐的陶渊明,他在《五先生传》中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深感“酒中有深味”,著有《饮酒》诗二十首。陶渊明曾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远离而去;连饮几杯,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结合本诗,请你谈谈对李白饮酒行为的看法。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