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与学生心中的鲁迅

发布时间:2014-04-26 17:31:14

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与学生心中的鲁迅
作者:程广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1

        现在,有一种声音叫嚷着要把鲁迅的文章从中学语文教材里去掉,理由是鲁迅生活的年代与我们相隔久远,阅读的障碍太大,甚至还有一种人贬低鲁迅的形象。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也承认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文章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但这并非是由于时代的隔膜,而是由于它的深刻。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冷峻的审视,对几千年民族精神文化深刻的反思,在冷峻和深刻中蕴藏着满腔的热忱和人生的哲理,不仅对当时的社会起到疗救的作用,而且对处于现今扰攘尘世中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也起着鲜有人能及的深远影响。

        一、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鲁迅

        初中语文课本选取了鲁迅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让初中生从不同的方面阅读鲁迅、感受鲁迅,从中获取成长的营养。下面就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为例,谈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鲁迅。

        (一)《社戏》

        童年,对每个经历过的人们来说,它已经无法重现地消逝了。《社戏》中每个人物都是美丽的,文章以儿时自己在外祖母家的生活为蓝本,塑造了一个个美的人物形象。

        由于家庭的变故,鲁迅少年时候在外祖母家有过一段难忘的生活。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只有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社戏》中,鲁迅塑造了聪明能干的孩子王双喜、无私的阿发、淳朴的六一公公,以及平桥村的大人孩子的形象。农村人的真诚单纯被作者深情地讴歌着。而在当今商品文化的社会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太需要这种美、这种善的教育和熏陶,这种教育和熏陶的重要性是任何单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都无法替代的。

        (二)《故乡》

        此中最令人难忘的两个人物形象是闰土和杨二嫂。中年闰土被苦难的生活摧残的像一尊石头,更令人悲哀的是他与少年时候的亲密无间已荡然无存,二人之间立起了一道无形的墙,这高墙就立在闰土的心中,立在那病态的社会上。闰土形象的塑造,显然是作者用犀利的目光审视社会、考量人生的结果。

        再看那个杨二嫂,她的人格也被无情地扭曲了。她也处于社会的底层,为了生存,她已抛开了人的廉耻,变得泼悍、尖酸、刻薄,为了生活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她这一形象,我们抛开社会的原因不谈,不正是做人的反面教材吗?

        尽管闰土和杨二嫂生活的年代已远离了我们,但他们的形象在今天也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谐,我们要为社会的和谐、进步而努力。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多么深刻而又形象的哲理,它曾经激励又将继续激励多少后来人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去追寻、去奋斗。《故乡》在引导孩子们认识那个社会、阅读鲁迅的时候,也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

        (三)《孔乙己》

        一个字贯穿全文始终,但是我们读到的却是冷到灵魂的寒冷。孔乙己偷书吊打被,没有进学被,被打断腿还被,而拿他取乐的人恰恰是同样穷困潦倒的短衣帮。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就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店里人们嘲笑的对象,最后下场不明。先生把民族的丑恶和悲剧赤裸裸地展示给我们,其实正是出于一颗对民族滚热的赤诚之心!它使青少年在成长中对抗喧扰的镇静剂,它能使青少年更清醒地认识自身、更清醒地认识我们这个民族,减少了多少的狂热、愚昧和麻木,减少了多少被扭曲的可能啊!同时,鲁迅先生对民族的大爱,勇于反思和解剖民族精神文化的勇气和做法,也将教给青少年如何去反思自身、将来如何去反思社会,如何去爱别人、爱我们这个民族、爱我们这个国家。

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与学生心中的鲁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