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警醒祷告讲章

发布时间:2021-03-24 12:16:29

基督教警醒祷告讲章

经文:太26:41

基督徒生活得胜的秘诀,就在于每日有与主相交的时间,在圣经中主用实际的行动教训门徒,“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从历代敬虔的基督徒的生活中,也可以知道,与神灵交会令我们得到满足、力量和快乐,从大卫的诗歌里看见,要早起寻求神,不要贪睡、懒惰。

一、早起寻求神

在圣经马可福音1:35“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在诗篇5:3节大卫说:“耶和华啊!早晨你必听我的声音;早晨我必向你陈明我的心意,并要警醒。”在圣经中我们知道大卫虽然贵为以色列的一代君王,可是,在青年时代的大卫却遭遇无数的困苦考验:他十二岁的时候就为家庭牧放羊群,风餐露宿在旷野,多次遇到盗贼、狮子和野兽的危险,到十九岁被神膏立为以色列新一代君王时,就开始过亡命天涯的生活,常常逃避扫罗王的迫害,四处奔走,毫无宁日离死不过一步。等他作君王,为了国家的安宁东征西讨,出入刀枪剑影之中,同时,他还遭到多次叛臣贼子的谋命陷害,可是面对这一切,他却能应对自如,其原因是在那里呢?秘诀又是什么呢?在于他每日都以祷告开始,以祷告结束,他不仅乐意亲近神,而且把亲近神当作习惯,常常祷告,每日在祷告,可以说大卫的确是一位虔诚祈祷的人。

清晨来到主面前,求主引导自己一天的脚步,免得落入到恶人的道路中,把每日的工作都用祈祷带到主面前,而且又以祈祷结束,神必大大赐福保守。保罗向以弗所教会写信说“要他们随时多方祷告”,清晨起来头一件事向神说话,并听他的声音,如同以色列人在旷野要得一天的吗哪,必须早晨早起采取,若等到太阳一出来,吗哪就消失了;所以要早晨儆醒祷告,仰望神的大能和神的怜悯。

我们常听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可懒惰贪睡的人确常把这句话颠过来说:早起的虫儿被鸟吃。“懒惰人哪!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就可得智慧。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没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懒惰人哪!你要睡到几时呢?你何时睡醒呢?再睡片时,打盹片时,抱着手躺卧片时,你的贫穷就必如强盗速来,你的缺乏仿佛拿兵器的人来到。”箴6:6-11所以,劝懒惰的人要学习蚂蚁早起的智慧,在夏天预备食物。有一句谚语说:勤勉为幸福的右手,节俭是幸福的左手。有一位基督徒是一名药剂师,开了一个药店,他做见证时,说了自己一次真实的经历:他说冬天的早晨是睡觉最甘甜的最舒服的时候,可是神却常常警醒让他早起祷告,神是如何警醒他的呢?每一次他睡觉不起的时候,天蒙蒙亮就有人敲门叫醒他要买药,当他被人叫醒以后非常生气,可是睡意全无,就不得不在那里祷告了,但心中非常不情愿。有一次早晨很早,又被叫醒,是一个小孩来买药,他心里非常不高兴,于是没仔细看,就拿了一瓶药给了那孩子,可是当孩子走后发现那瓶药不仅治不了病,而且可能会致人于死,这时,他才想到事情的严重,满心恐慌冒汗,于是跪下来向神祷告,求主赦免他的疏忽贪睡之罪,并且保守这个病人不要吃他给的药,祷告完毕后,正为不知他家住何处而发愁,不久,又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就是那刚来买药的小孩,哭着说:“我在你这里买药回去时,只想快点到家给父亲吃,所以拼命奔跑,不小心失足跌倒,把药瓶摔破了,药都倒出来了,求你再给我一瓶吧。”这位基督徒药剂师听了非常高兴,非常感恩,立刻再去取了一瓶药给了小孩,神听了他的祷告,使他没有误伤于人。

二、祷告中常反省自己

因为你不是喜悦恶事的神,恶人不能与你同居。狂傲人不能站在你眼前;凡作孽的,都是你所恨恶的;说谎言的,你必灭绝;好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诗篇5:4-6祷告的先决条件是必须知罪、认罪,反省自己。

大卫知道神是神圣的,如果想让神听祷告,自己必须先要表明立场,什么立场呢?绝不与罪恶为伍,在诗篇5:4-6节道出了神所恨恶的几样人的表现:作恶事的;恶人;狂傲的人;说谎的人;好流人血的;弄诡诈的,而一切亲近神的人都当远离这一切,因为神对这些人的态度是严厉的,是十分明确的,是鲜明的,面对这些罪恶,神的态度是:不喜悦,不同居,不站在他眼前,恨恶,灭绝,憎恶,因为圣经在诗篇1:5-6“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因为神是公义圣洁的,一个行恶的人,神不会听他祷告的。孔子也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也就是说:得罪上天,不悔改,向谁祈祷也没用。古代中东有一位名叫丁戊的人,在去北京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名为卢强的壮士,两人伙为兄弟,后来卢强遇到了官司被 b u入 y u,丁戊到狱中探望对方说:自己有白银千两,希望你能拿出来帮助他,既便不能出 y u,也请丁戊能够关照衣食和后事,可是丁戊拿到银子后,就送给两狱卒100两,说卢强是自己的仇人,要他们借机把卢强杀了,于是剩下的银两他都自己吞了。没过几年,这些银子就花完了,有一天在家里,忽然受到惊吓跌倒,于是终日恐慌多日后,忧郁而死。

在箴言书里,这样的教训很多,看似恶人一时兴盛,但终久必定败落,“完全人的义,必指引他的路;但恶人必因自己的恶跌倒。”箴11:5诗人也说“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义的生出嫉妒。因为他们如草快被割下,又如青菜快要枯干。”诗37:1-2当倚靠耶和华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实为粮;又要以耶和华为乐,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当交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祂,祂就必成全。当止住怒气,离弃忿怒;不要心怀不平,以致作恶。所以基督徒在祷告的时候,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在神面前,有没有得罪神的地方,看看自己的心怀意念,是否讨神喜悦,正如诗人说: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耶和华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诗19:13-14

三、祷告的具体内容

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在神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1-4在圣经的教训中,我们看到这是保罗的教导,让我们知道为周围还没有悔改的人,不认识上帝的人,还活在自私、无知,各样有害的情欲中的人祷告,让他们认识上帝,知道上帝,敬畏上帝,并且为一国的君王、首领祷告,使政府领导人能秉公执法,维护一方城市的平安和谐。

在和平、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活中,国家才能发展,经济才能稳定增长,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小孩子才能健康,平安地学习,你才能为自己的理想事业而努力,你才能有这样的条件,今天,去上海旅游,明年去广东,后年去西安看名盛,大后年来新疆吃西瓜甜瓜。其次为仇敌祷告,主耶稣在登山宝训时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主耶稣为什么要这样教训呢?在中国的文化中,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所以,在我们的文化中含有仇恨、苦毒的情结和阴影。而主耶稣带来的是天国的福音,是天国子民当有的行为准则,主为什么不让天国子民心不怀有仇恨,是因为不义有神公义的审判,是因为神没有按我们的过犯待我们,是因为人人都有不义的行为,而天国子民向学习的律法,效法主耶稣爱人,舍已。第三,要为自己祷告,求神按公义引导我们的脚步,行在神的旨意和引导中。可惜我们常常在祷告的功课上软弱,特别是对自己行在主的引导和正路中不重视。“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7-8祷告吧!祷告吧!义人祷告是大有功效的,在祷告中,你能得到上帝赐给你属天的喜乐、平安。

大卫在诗5:11-12说:“凡投靠你的,愿他们喜乐,时常欢呼,因为你护庇他们。又愿那爱你名的人,都靠你欢欣。因为你必赐福与义人。耶和华啊!你必用恩惠如同盾牌四面护卫他。”大卫总结出了投靠主的人,亲近主的人,祷告主的人,一定有喜乐、欢呼、保护、福气、恩惠四面护围。

经文:太26∶36-46

最后晚餐之后,耶稣“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即雅各和约翰,作者注同去”,进入客西马尼园,在一个宁静的角落深情地祈祷。“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这是耶稣当时对三位门徒的期盼。可是,他们三个人没有一个人行在耶稣的心上。耶稣恳切祷告的时候,门徒居然酣然入睡。第一次祷告之后,耶稣“来到门徒那里,见他们睡着了”,就对他们说:“怎么样?你们不能同我警醒片时吗?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耶稣洞察门徒的“心灵”,所以他相信他们真的“愿意”与他“一同警醒”,一起祷告,他们未能满足他的心意,不是因为他们的“心灵”缺少忠诚,而是因为他们“入了迷惑”,以致“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因此,耶稣郑重地提醒门徒,“总要警醒祷告”。面对《圣经》的教导,我们也有“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的时候,所以,也当深思“总要警醒祷告”这个劝勉。

一、祷告应对“迷惑”

耶稣带着“甚是忧伤,几乎要死”的心情唤醒熟睡的门徒,但他并未过多批评他们,因为他非常清楚,门徒未能与他“一同警醒”,根本原因是他们“入了迷惑”。耶稣所说的“迷惑”,是指撒但的试探,《启示录》告诉我们:“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参启9∶12耶稣“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参来4∶15,所以他深知撒但的恶毒,也深知人性的软弱。故此,最后晚餐之前,他就曾提醒门徒:“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参路22∶31现在,他再一次警告他们,一定要避免“入了迷惑”。撒但的“迷惑”固然可怕,但也并非不能战胜,“警醒祷告”,就是“秘密武器”。经上说:“你们要顺服上帝。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你们亲近上帝,上帝就必亲近你们。”参雅4∶7-8

耶稣和门徒一样,也要面对撒但的“迷惑”,但他从未“入了迷惑”,原因就是他总在“警醒祷告”。耶稣刚刚开始工作,就“在旷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试探”参可1∶13,他最终没有“入了迷惑”,源于他借着“禁食四十昼夜”参太4∶2来“警醒祷告”。撒但没有出现在客西马尼园,但他的“迷惑”并未离开耶稣。所以,耶稣便在客西马尼园里恒切祷告,祈求上帝赐予他承受“这杯”的力量。耶稣“警醒祷告”,所以他没有“入了迷惑”;门徒昏昏入睡,所以他们“入了迷惑”。面对撒但的“迷惑”,“警醒祷告”就是有如此奇妙的力量。不愿“警醒祷告”,等于坐以待毙!

无论灵性多好,信心多大,我们都无法避免撒但的“迷惑”,但我们可以通过“警醒祷告”避免“入了迷惑”。撒但的“迷惑”会让我们山穷水尽,但“警醒祷告”能帮我们柳暗花明。经上说:“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它,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彼前5∶8-9

二、祷告坚固“愿意”

三位门徒没有与耶稣“一同警醒”,但耶稣并未因此怀疑他们的忠诚,因为他相信他们的“心灵”是“愿意”与他“一同警醒”的。门徒没有拒绝与耶稣同行,能够与他一同走进客西马尼园,足见他们的“心灵”中没有任何对耶稣的悖逆和反抗。并且,不久之前,雅各和约翰还向耶稣表示,他们能喝他所喝的杯,能受他所受的洗。参可10∶35-45彼得更是信誓旦旦地对他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参太26∶31-36可是,他们的“愿意”未能化作行动,未能成为现实,因为他们的“愿意”在撒但的“迷惑”下产生了动摇。于是,耶稣便提醒门徒“总要警醒祷告”,因为祷告能坚固他们“心灵”的“愿意”。

耶稣“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参腓2∶8,这是上帝的命令,也是耶稣的意愿,他曾公开宣告:“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参约10∶18因此,对于即将到来的十字架,耶稣的“心灵”绝对“愿意”承受。然而,这种“愿意”并非没有挑战,肉体的疼痛,心灵的煎熬,他人的非议,没有一样容易接受。故此,耶稣来到客西马尼园,在上帝面前祈祷,向他祈求坚固这种“愿意”的力量。头一次祷告,耶稣如此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这次祷告的侧重点是希望上帝能把“这杯”挪去。经过这一次祷告,耶稣明确了上帝的意思,所以第二次的祷告发生了改变:“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 这次祷告的侧重点是如何承受“这杯”,表明他的“愿意”得到了进一步的坚固。在与耶稣“一同警醒”这个问题上,三位门徒都绝对“愿意”,但他们缺少支撑这种“愿意”持续有效的力量,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像耶稣那样“警醒祷告”。

对于属灵品格的追求,我们时常有一万个“愿意”,但结果却是一万次失败,因为我们的“愿意”缺少持续有效的动力,保罗也曾为此哀叹:“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发出这段无奈的哀叹之后,保罗笔锋一转,道出了“脱离这取死的身体”的方法:“感谢上帝!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 参罗7∶18-25对于“心灵”中的“愿意”,我们也时常有这种挣扎,所以需要“警醒祷告”。

三、祷告战胜“软弱”

对于与耶稣“一同警醒”,门徒一定“愿意”,但他们的“愿意”未能化作行动,不是“心灵”出了问题,而是“肉体”出了问题,马太就曾指出,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困倦”。荣入圣城以来的那些日子,耶稣一直很忙,门徒自然很累,“眼睛困倦”一定在所难免。“肉体”极度疲惫之时,自然很难回应“心灵”的声音,正如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所言:“在敬虔的事工上,基督之门徒的身体跟不上心灵的步伐,这是他们的苦恼和负担。”于是,“肉体”的“软弱”成为三位门徒走向失败的导火索,撒但的“迷惑”固然是其根本原因,但如果没有“肉体”的“软弱”,失败就不会来得那么迅速。耶稣提醒门徒“警醒祷告”,因为祷告能帮助他们战胜“肉体”的“软弱”。

耶稣“亲自成了血肉之体”参来2∶14,他的身体与我们一样,也会疲惫,也会疼痛,也会“软弱”,但他的“软弱”从未导致失败或者犯罪,除了因为他本身就是完全的上帝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总在“警醒祷告”。对于“这杯”,如果单纯地从“肉体”的角度考虑,耶稣肯定不愿意承受,因为“这杯”所带给他的,将是疼痛、屈辱和死亡,所以才有了“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的祈求。耶稣的“肉体”最终听从了“心灵”的声音,正是“警醒祷告”产生的功效。三位门徒的“心灵”都“愿意”与耶稣“一同警醒”,但他们既缺少对“肉体”之“软弱”的认识,又缺少“警醒祷告”的追求,所以他们就失败了。如果他们也能“警醒祷告”,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在道德品行的追求上,有一颗伟大的“心灵”并不困难,难的是这颗“心灵”始终不被“肉体”的“软弱”削弱。从小到大,我们接受过各种各样的道德说教,但我们的道德品行并未因此走向完美,原因不是我们的“心灵”未被说教打动,而是我们的“肉体”未被“心灵”驱动。“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很多人面对“肉体”与“心灵”严重脱节时无力的叹息,就连孔子也有无奈之时:“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孔子离世两千余年后,来华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为他和他的传人找到了“闻义不能徙”的“病灶”:“吾窃贵邦儒者,病正在此。常言明德之修,而不知人意易疲,不能自勉而修,又不知瞻仰天主上帝,以祈慈父之佑,成德者所以鲜见。”“总要警醒祷告”,正是“祈慈父之佑”的具体行动。

亲爱的弟兄姊妹,对于属灵生命的操练和属灵品格的追求,你是否常为“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而尴尬,而苦恼呢?其实,耶稣早已为我们找到“病因”并开出“药方”:“病因”就是撒但的“迷惑”,“药方”就是“警醒祷告”。任何时候,只要不至“入了迷惑”,我们的“心灵”就能一直“愿意”,我们的“肉体”就不总是“软弱”,而达到这种理想的效果,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警醒祷告”。巴克莱William Barclay曾说:“当我在默祷时,觉得罪恶在我身上萎缩下去了,而善的力量却加增起来。”我想,每一个“警醒祷告”的弟兄姊妹,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太6:5-8

祷告是基督徒信仰生活中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是之所以为基督徒的重要标志,每个基督徒都不能缺少祷告,否则就是个病态的基督徒;一言以蔽之,只要是基督徒,就需要祷告。在现实的信仰生活中,确实如此,多数基督徒都有深而切的祷告,甚至有些基督徒成为祷告的勇士。然而,在有可喜的现象之余,确实也存在着一些可悲的现象。那就是有些基督徒虽然有祷告,但却在错误之中祷告,本文中主耶稣基督所列举的两个祷告现象就是如此。

首先,我们要注意主耶稣在此论述祷告的特殊针对性。主耶稣在论述祷告的时候,他是在针对当时所存在弊端而展开。在当时信仰生活中,有些人的信仰生活因为某些因素,而发生了变质,需要耶稣具有针对性批判并由此而展开相关的教导。如主耶稣在教导信众有关施舍之真理的时候,要求信众把善事行在暗中,“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6:6我们要知道,耶稣有关“施舍的事行在暗中”的教导,是具有特殊针对性的,他针对的对象乃是那些喜欢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的那些人。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将善事行在“暗中”,只需要从中汲取教训,摆正动机,做善事并不是为了“故意叫他们看见”就可以了。

同样,耶稣在教导信众祷告的时候,也是在针对那些“假冒伪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太6:5借此教导人祷告的时候,不要仅仅是为了让人看见和称赞,最为关键的是让神喜悦。不要太过于注重外表化,喜欢荣耀自己而不是荣耀神,所以主耶稣才特别针对这样的事,而用了这些不一般的字眼教导信众。

然后,我们要看基督徒应避免陷入的两个祷告误区。耶稣有关当时基督徒容易陷入两个误区的教导,根据经文脉络,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看。第一部分,是主针对假冒伪善之人的祷告而做的论述,以此教导我们祷告的意义不在于外面的人而在于暗中的父。太6:5-6。第二部分,是主针对外邦人的重复无意祷告而做的论述,以此教导我们祷告不在于言语的多少而在于信心。太6:7-8

在犹太人的信仰生活中,有三件事是极其重要的,即施舍、祷告和禁食。这在整本圣经中都较为明显,显示出犹太人是非常注重祷告的一个民族。在旧约中,先祖亚伯和该隐向神献祭、挪亚和亚伯拉罕的为神筑坛、雅各在伯特利的祷告、亚伯拉罕为索多玛和蛾摩拉的祈祷等等。在新约,主耶稣为工作、选招门徒、走十字架的道路祷告、起初圣灵降临,也是因120人在马可楼上祷告的结果、保罗也教导信众要“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惊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也为我祈求。”。弗6:18-19经过以上的举例,我们明显的可以看见犹太人是极其注重祷告的,但在耶稣的时代,有些人的祷告明显的出现了误区,“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伪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太6:5通过这句话可以知道,当时一些人的祷告之所以被称为假冒伪善之人,乃是因为他们内在动机是为了“故意叫人看见”。耶稣对之嗤之以鼻,针对性的教导信众“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6:6

在第二部分的教导中,耶稣主要教导门徒的祷告不能像外邦人的祷告,繁琐且无意义。根据经文“你们祷告,不可向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太6:7从中可以知道外邦人的祷告特点,一是喜欢用许多重复的话,二是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否则,则相反。这种祷告模式,可以在以利亚与巴力先知的征战中窥探一二。参王上18:26-29巴力的先知们的祷告是,“从早晨到午间,求告巴力的名说:‘求你应允我们!’”王上18:26。而这种祷告的结果却是,“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王上18:26最后他们采取的办法竟然是,“他们大声求告,按着他们的规矩,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王上18:28通过他们的祷告,我们可以知道外邦人祷告的特点:

第一,他们祷告的时候,一天到晚用许多重复且毫无意义的话,甚至有时候还会狂呼乱叫,“从早晨到午间求告,求告巴力的名”、“他们狂呼乱叫”。王上18:26,29他们之所以有如此反复的举动,归根结底是对他们神的不信任。

第二,他们的祷告在没有得到应允的情况下,采取了更为残忍的自残举动,“用刀枪自割、自刺,直到身体流血。”王上18:28他们之所以有自残的举动,其就是希望以此引起他们神的注意,显示他们认为他们的神也是残忍、嗜血的神。

第三,他们的这种祷告模式,不是偶然或或然性的,乃是必然性的和常态化的举动,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制度,“按着他们的规矩”。王上18:28

这是外邦人祷告的通常方式,其结果是“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而且文中强调了两次。王上18:26,29主耶稣当然不喜欢,这种重复且自残而又没有信心的祷告。由于当时以色列人的祷告受到外邦人的影响,也有这样的趋向,所以主耶稣教导他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太6:8

最后,我们要分析从中得到的教训。对于主耶稣以上关于祷告的论述,我们也要避免进入两个误区。一是,主耶稣不是要我们在祷告的时候,不能在明处祷告甚或是不需要祷告,耶稣有如此教导,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对祷告出现的问题。二是,对于主的第二个论述,我们不要以为,主既然什么都知道了,所以我们就不需要祷告了。其实不然,主乃是教导门徒不要用重复的话,并不是教导门徒不要祷告,因为用重复的话是出于不信。“重复”,在原文中有流水击打磐石声音的意思,意思就是重复不断,漫不经心,反反复复。所以对于主的教导,我们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我们的祷告即要注重内心,也要知道祷告的对象是主耶稣;同时,我们的祷告要出于信心,而不能以为神不知道,而用许多重复的话。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基督教警醒祷告讲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