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鲁迅 - 郁达夫-赏析

发布时间:2020-06-03 14:18:59

【作品原文】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作品赏析】 这是一曲感情的和声,调动了叙述、描写和议论,犹如一首悲愤的协奏曲,动用了各种各样的乐器。文章先叙述听到噩耗后的奔丧过程。荟萃行李,跳上轮船,洗澡,吞饭,情急心切,匆忙急促,这过程饱含着感情,抑或就是感情支配下的行动。写丧葬场面的气氛,用人们常说的白描,勾勒出了真诚的脸,悲愤的脸,和将要破裂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接下来便是两段精深的议论,指出了鲁迅灵魂的伟大。这伟大说明我们民族的“尚可以有为”,并非可怜的生物之群;而鲁迅的不被拥护、爱戴、崇仰,更说明我们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正是在当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中成长以至去世的,这是多么惨重的悲剧,多么沉重的悲伤。文章结束是一段象征性的描写,把一片微红的新月升在了读者眼前,比一般的以乐衬哀的效果还要强烈。鲁迅逝世之后,一时间文苑里出现了无数篇追怀悼念之作,其中以深沉简短著称者,当推郁达夫的这篇。文章之所以如此感人,把叙述议论熔于一炉,从而奏出一曲感情的和声,恐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怀鲁迅 - 郁达夫-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