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那树》教案

发布时间:2018-10-30 09:00:43

《那树》

教学目标

1、 通过词句的品析,感受“那树”的形象,把握树的命运。

2、 通过文章主旨的比较,读出生命,读出敬畏,读出自己。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然后让学生谈预习时的初读体验:

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了这篇文章 的第一感受。

二、 研读课文

读标题:你的第一关注点会在哪一个字上?――树

1、 问题导入:

文中有一段集中赞美树的语段,是哪一段?(第八段)

指名一生朗读。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哪一句?―――“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2、师小结:不管是早期还是后来,不管是古老坚固还是惨遭杀戮,那树有一点一直没变,那就是是树的绿。(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最早——

点佝【gōu】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接着——

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后来——

那树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

3、 品读赏析

品读“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他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这样一棵做着“一厘米一厘米” 努力的树,最后惨遭杀戮,为什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

提问:“别的东西”,是什么东西?能从文中找到一些人和物来讲讲吗?

喝醉酒的驾驶员 交通专家 伐树的工人

老太太 清道妇 蚂蚁

师小结:尽管那树曾经给人们带来过希望和舒适,尽管那树在临死前还提醒蚂蚁们早点搬家,但它还是被无情地砍杀了,甚至宰草除根,几千条断根被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读到这里,我们也只能如作者一样,沉重地喊一声“啊”。

齐读文章第八自然段。

4、 比较探究

1】既然作者对那树报以这样的同情和感慨,为什么不把题目改为《这树》或者《树》,这样不是更亲切自然,更能体现作者地感情吗?

“那树有一种距离感,表明那树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永远不复存在了。”

2】主题探究:匠心独具的题目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那份叹息和思考,那么作者究竟借《那树》要表达怎样的情愫呢?我们又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怀呢?如果要你在“那树”后面选择一个标点,你会选择哪个?

那树(。//……)

下面两种观点,你更认同的是那种观点?

课件5

大树的命运引发了作者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人教社《教师用书》

《那树》,庇荫人类、护卫大地,可其后却被人类基于私利考量,落得砍伐殆尽的下场,表面看来固然是老树一生实际的写照,但响应到人类社会,老树的坚固稳定,何尝不是传统文化根深叶茂的表征?奈何时移事迁,在西风东渐、国人盲目崇洋的心态下,传统文化亦不免于被折枝刨根、砍伐殆尽的命运。

——台湾《国文教学手册》

呈现课件6——敬畏、灵性

课件7

3】对主题的解读你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5、 让学生各抒己见,我口说我心,以树的身份对人类诉说心声

6、 结束语

无题

策兰 罗马尼亚

串成线的太阳
在灰黑的荒野上。
一棵树——
高高的思想
弹着光调:还有歌

在人类以外

吟唱。

部编版初中语文《那树》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