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

发布时间:2023-11-20 03:14:04

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一个字或词,这是局部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眼目,表现为一首诗思想凝聚点,揭示全诗主旨,有统摄全篇作用,这是全诗诗眼,称为诗中眼。一、句中眼语文教育家陆精康先生认为,“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诗眼”一词是宋人分析唐诗所用之言,并成为宋元诗话中一个很有生命力术语;“诗眼”多产生于近体诗中,唐代大诗人杜甫堪称点睛圣手。“诗眼”位于何处?下面我们就以近体诗为例,来探究局部诗眼在诗中具体位置。因为五言句型多为上二下三,七言句型多为上四下三,所以,往往把五言诗中第三字和七言诗第五字,叫作“诗眼”是所炼之字,要特别在这个字上下功夫。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归”“下”是炼字。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割”字。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赴”1/5
是炼字。但这绝不是一成不变。五言诗中有炼在第二字,如孟浩《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和“撼”;也有炼在第五字,如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坼”“浮”;还有炼在第二字和第五字,如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随”“尽”“入”“流”七言也有炼在其他字上。炼在第四字,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炼在第七字,如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中“尽”“深”局部诗眼锤炼,就是炼字,炼字有??字、虚字、响字、拗字等说法,这里主要说实字和虚字。所谓实字,一般是指动词、形容词。在近体诗中,所炼诗眼以动词、形容词较多,这一点可以从前面所举例子中略见一斑,故有炼实字以炼动词为主之说。孟浩然用“蒸”和“撼”字,夸张地写出了洞庭湖浩阔、声势、充满活力。杜甫用一个“赴”字,把静群山写活,富有动态,形象渲染了群山走向和动势,使绝代佳人王昭君故乡“荆门”成为焦点。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内心痛苦。2/5

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