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文本解读

发布时间:


《回忆我的母亲》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朱德同志的身上,有着艰苦朴素、坚忍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忠诚事业等许多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同时他的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也是离不开的。钟太夫人忠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朱德投身革命事业。钟太夫人,是1944年去世的,享年86岁。1944325日的《解放日报》上曾刊载过这位英雄母亲的传略。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2.文题诠释
《回忆我的母亲》点明这是一篇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标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概括了写作范围、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3.主旨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作者通过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4.内容解读
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母亲勤劳简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人民和民族,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文章开门见山,高度概括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其中“我爱我母亲”是文章的感情基调,“勤劳”总领全文,是叙事线索,“回忆”点明主旨。(第1段)
文章的主题部分(第2-13段),以时间为线索,详尽地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母亲的美德。一方面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
1/6



屈的性格。“母亲是个好劳动”是第四段的中心句。交代了母亲在家里的劳动状况:她是一个好劳动。“天不亮”,“轮到就煮一年”,“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一系列的词语表现了母亲劳务繁重,赞颂母亲勤劳,是个好劳动。“很自然地”写出母亲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培养“我”爱劳动的好习惯。“悄悄”“一到……便……”表达体谅母亲、孝敬母亲之情。接着写了母亲聪明能干的事件:用桐子榨油电灯,煮好吃的饭食,自己生产纺织,缝制新衣服。第七段最后一句,“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是本段的中心句,也是这一层的小结。第八自然段中,“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这反映了母亲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性格和阶级觉悟的提高。母亲对“我”的影响: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另一方面,写母亲朴素的阶级感悟,她仇恨为富不仁者,支持和慰勉作者参加革命。第9自然段,“逼得”、“节衣缩食”、“东挪西借”写出送子读书的背景和艰辛,这反映母亲要求摆脱贫困和欺压的骨气。“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母亲是同情革命的。“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再次表现母亲热爱劳动的本色。“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这表现了母亲对党的困难的体谅,对革命事业的支持。“竟”表达无尽的遗憾。“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既是这一层的小结,也是第二部分的中心句。至此,文章自然地转入下文的议论和抒情。
第三部分(第14-17段)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1415段写,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有三点:①“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16段,“创造了”是说劳动人民过去创造的历史,“创造着”是说劳动人民如今仍在继续创造着中国历史,二者有时态上的差别。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万一。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
1/6



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最后一个段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与前文第一自然段相呼应。
文章的语言质朴,表达可自己对母亲的真挚感情。文章从表面看,语言比较质朴,没有运用很多的修辞方法,没有激情澎湃、慷慨激昂的语言,没有抒情性很强的句子,但并不影响作者抒发对母亲的感情。作者把对母亲深深地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之中,在平静的叙述之中,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如文章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看似平常的语言,深藏着朱德的悲痛和对母亲无限的怀念。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语言和文章的内容十分切合。文章的内容是表达母亲去世后儿子对母亲的怀念,而且母亲又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如果运用文采浓烈的语言并不很得体。另一方面,作者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把自己心头对母亲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抒发出来,自然成文,无心于文章语言的考究。可以设想,这篇文章如果换一种抒情很强的语言,或许远远没有这样的感人效果。比如: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感情都是无须多加修饰的,同时又是最动人的。这正是这篇散文的语言魅力所在。
其次,文章的结构相当严谨。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紧扣母亲的特点选材,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先具体记叙和描写,最后概括叙述和议论抒情。文章开头一段交代写作的缘由,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全文的总纲。中间一部分,以写母亲的勤劳为主,同时写了母亲多方面的特点,各层之间互相照应,衔接自然。最后几段重在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要以尽忠于民族和
1/6



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全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章法清楚,结构严谨。
除了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结构严谨以外,选材典型,记叙、议论和抒情的自然结合也都是显而易见的特点。文章的主体,应该说作者就是为了抒发对自己母亲的感情。尽管文章在倒数第二段中由母亲的平凡说到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这并不能说明文章要歌颂的是千百万劳动人民。有人根据“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样几个句子,就说文章的主题是歌颂创造历史的千百万劳动人民,是没有多少道理的。那么,是不是文章的这句话是题外话呢?包括作者表达决心的一些话,是否说大话呢?我们以为,并非如此。从作者的特殊身份看,这样说是十分自然的。5.结构分析
本文的行文结构、内容组织大体是这样的: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第二部分(第2-13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
第一层(2-8段)写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9-13段)写母亲朴素的阶级觉悟,她仇恨为富不仁者,支持和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第三部分(第14-17段)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第一层(14-15)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影响。
第二层(16-17)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和决心。6.写作特色:
1)事例具体,人物鲜活。
如: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挑水挑粪”,她“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她到晚年还“不辍劳作,尤喜纺棉”这里揭示
1/6



了母亲勤劳的性格。母亲把不好吃的东西做得“有滋味”“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这里分别把母亲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和蔼可亲的崇高品质表现出来。读完文章,母亲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又如在第七段中,“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这里几句话,就把家里其他人的勤劳朴实的性格表现了出来,从而衬托了母亲的形象。
2)语言朴素,感情强烈。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却深深地打动读者,真可谓“朴实见真情”“我爱母亲”“母亲有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我应该感激母亲”“愿母亲在地下安息”,这一声声倾吐,语言朴素、亲切,满怀深情。“母亲”,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可亲可敬的称呼。作者的母亲是一位值得人人敬爱的母亲,所以作者怀念母亲的深情处处感染着读者。
3)夹叙夹议,真情流露
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地穿插了必要的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议论以记叙的内容为基础,阐述的是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得精当、有力。例如:在结尾作者议论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是在全文记叙母亲的基础上的总结性议论,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由母亲推广到千百万劳动人民,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7.精彩语段
1)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解析】这句话饱含哲理,发人深省。点明了社会的财富,人类的历史,就是母亲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他们所具有的品质,所积累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产。从而勉励我们要向劳动人民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生活知识,学习他们顽强的战斗意志。
2)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
1/6



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解析】文段第一句照应开头,再表达哀痛之情,使全文笼罩在一种深沉哀痛的氛围中。“创造了”是说过去的历史是由像母亲一样平凡的人民创造的,“创造着”表明现在和未来的历史还要由像母亲一样的人民继续创造着。这句话明确指出:是像母亲一样的平凡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和正在创造着历史,他们才是中国历史的真正主人。作者把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同热爱民族、热爱人民的革命感情融为一体,深化了主题。
1/6


《回忆我的母亲》文本解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