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阅读指导教案

发布时间:2019-03-01 00:36:42

老人与海阅读指导教案

【篇一:《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综合评点课(说老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通过课堂交流,回忆文中印象深刻的情节,练习说话,指导学生精读名著经典片段,进一步推进学生深层次阅读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产生碰撞,形成争论。

2、感受老人硬汉形象,感受老人的魅力。

2、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欣赏电视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成果。

2、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学难点】小说的象征意味。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读通《老人与海》

【教学过程】

一、欣赏故事导入主题

1、《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孤独年迈的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不舍不弃,只身驾船赶赴人迹罕至的墨西哥海湾,终于在第5天钓上一条18英尺长的大马林鱼。经过两昼夜的殊死捕斗,筋疲力尽的圣地亚哥最终降服了这条前所未见的大鱼,并把它绑在了小船的侧舷上。夜色降临,遍体鳞伤的圣地亚哥满怀喜悦地返航,却没料到,看似平静的海面上,一大群饿疯了的鲨鱼正循着血腥味尾随而来,老人费全身力气,筋疲力尽的把鲨鱼杀死,把死鲨鱼栓在小船后面,拖回来享受果实。展示了进取者与自然搏斗和人的不屈性格,胜利者的喜悦。然而,老人把鱼拖到岸边,死鲨鱼却剩下一架空骨头架子。

2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海明威这样评价《老人与海》,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伟大的名著。

二、走近《老人与海》 交流感悟

(一)了解大概内容,了解作者。

1、这个故事是《老人与海这本书内容浓缩后的视频朗读,你们对《老人与海》这本书有什么样的了解?(学生可以从作者,主人公,配角,主要情节方面回答。教师不作评点)(还有谁想说,请说。)

2、小结:海明威是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故事取材于一个古巴渔民的真实经历,是海明威于晚年证明自己创作实力的中篇杰作。小说于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人公——桑提阿果老人也成为文学史和电影史上著名的硬汉形象,是个精典的人物。

(设计意图:先对全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略回顾,认识《老人与海》,重点评价老人,要求学生要有根有据,通过书中印象深的地方认识老人有什么特点。练习说话,指导学生精读名著经典片段,进一步推进学生深层次阅读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产生碰撞,形成争论。)

()评点《老人与海》人物形象。

导引:简述《老人与海》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景。(板书:说老人)说说老人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位怎么的老人?

明确:

1、印象深刻之一:老人的外貌??你说说老人长得怎样? (板书:饱经风霜)

2、印象深刻之一:捕鱼技艺高——是个有经验的渔夫。(板书:捕鱼技艺高)

3、深刻印象之一:桑提阿果追捕马林鱼的故事。——可以看出老人有自信,勇于拼杀特点。 (板书:老人有自信,勇于拼杀)

导引:老人如何制服大鱼的?老人在捕马林鱼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4、深刻印象之一:一句话——写出了老人硬汉的精神。(板书:硬汉)

5、深刻印象之一:梦到狮子

6、深刻印象之一:老人在制服大鱼的时候非常想念孩子。——老人孤独。

7、深刻印象之一:勇斗鲨鱼的场面——勇敢拼搏的渔夫,看出他不服输的特点。(板书:勇敢拼搏,不服输)

(三)谈精彩片段 再深层次阅读

1、所有这些印象深刻的画面中,哪件事印象最最深刻,最能震撼我们的心灵?(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

2、老人勇斗鲨鱼5个回合,你喜欢哪一回合?说给大家听好吗?说的时候能尽量加上相应的体态动作。

3、老师把第5个场面,老人与群鲨斗的精彩片段找出来了。也可以看书上第82页自由读。同学们,读到这一部分,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人鱼之争之后觉得疲倦感排山倒海一样向他压来,嘴里有一种奇怪的味道,像是铜腥味,又有点甜,他朝海里吐了口唾沫。老人想,他知道现在自己是彻底给打败了,败得一塌糊涂。同学们,在你看来,老人被打败了吗?(分正方、反方辩一辩)

小结:说到底,人的真正胜利也只能是精神的胜利。人在物质上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赢得我们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气魄的胜利,才使我们感动,才使我们和追随老人的孩子一样,为他的悲壮落泪。一个真正的人,从失败中走来,还得继续面对未来。像文章结尾老人说的:我要弄一杆好标枪,再弄一把像样的刀来,一直带着出海,提防那些坏东西。面对,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勇敢面对,才有获得成功的希望。

三、梳理情感 感受老人的魅力

导引:同学们,这本书还有很多精彩的语言,动作,内心独白,细节方面的描写非常精彩,因为时间的关系,课后我们还可以交流。刚才我们分析了老人有这么多的特点,(指着板书)。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桑提阿果老人吗?喜欢他什么?

(喜欢。因为,在归航的途中,面对鲨鱼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他一直战斗到手无寸铁,赤手空拳为止。喜欢他的自信,他的毅力!)

1、现在,你们喜欢《老人与海》吗?为什么?(它刻画了一个自信,坚强刚毅,勇于拼杀的硬汉形形象,还有很精彩的故事情节。)板书:人物 情节

2、谈读《老人与海》的收获

那看了这本书有什么收获呢?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谈谈。(让学生纷纷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的评价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颁奖词中这样说道:他忠实、勇敢地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艰辛和危难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小结:同学们,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心该有多宽,如海一般。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因此我们要向老人学习,在遇到艰难、坎坷的道路时,我们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这样我们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四、小说的象征意味

题目是《老人与海》,而表明上,小说是写一位老人及其在海上的经历,但实际上,老人的形象极具概括性,他已经超越了一个人的存在,而成为了人生的一种象征。老人桑地亚哥就是硬汉的代表,大海则是人生舞台的象征,鲨鱼则是我们人生中的挫折、厄运的象征。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走在人生路途中,不可避免我们都要遇到挫折,被厄运所阻挠,只有经历与鲨鱼的较量,才能成为强者,唱出最美的歌。

四、品读《老人与海》名言

导引:最后老师送给大家《老人与海》名言,大家一起读读。

[课件]《老人与海》名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人可不是生来就要给打垮的,你可以消灭他一个人,可就是打不垮他。

3、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

小结:同学们,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热爱读书吧!多读一些像《老人与海》这样的名著,从书里我们可以吸取丰富的精神食粮,让我们与书为友,与书相随。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能压倒一切的不算是强者,不被一切所压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所以,你应当首先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充实自我,以最大的热情去拥抱生活,什么样的生活向我走来,我将向什么样的生活走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懈努力,以乐

观、健康的生活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六、布置作业

以《桑地亚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300字的作文。

【篇二:老人与海教案】

语文精品课例:《老人与海》

烟台二中解玉洁

1、教材版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篇略读课文《老人与海》1课时。

2、目标确立

1)教材分析。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小说教学提出要求,即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并且包括了解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等内容。鉴于此,高中人教版必修课程共设置了两个小说单元,选择的篇章都是富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名家名篇。课文《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同名代表作品的节选,描绘了一位老人——桑地亚哥勇敢顽强地与鲨鱼搏斗的情景,表现了一种英勇无畏的硬汉精神。海明威说: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绘人的灵魂的尊严。这一人物形象及其蕴含的精神的确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新课标)。此外,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给海明威的颁奖词中指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作品的成功得益于他那高度简练的叙事技巧和那简约、含蓄的语言风格。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风格等方面,这一方面是本文的重点及特色所在,同时也在整个小说教学中有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

2)学情分析。对于小说这一叙事文体,高中学生大都能够比较有效地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解读文本,在对一般小说要素的把握上并不存在大的障碍。本文的突出特点一是篇幅较长,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速读能力;二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在这部小说中也有体现,表面上写老渔夫的冒险经历,实际上,作品中的形象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寓意性,把握到这个层面,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此外,这一代学生是在和平温馨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的内心深处相对脆弱、孤独,抗挫能力差,比如孙华泽、尹香美等同学。对于一篇激励了几代人奋斗不息的文学作品,我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从海明威充满魅力的文字中获取人生拼搏的力量,希望学生在感悟作者塑造的形象的魅力的同时去筑造自己人生的精神砥柱!

3)自我背景性经验剖析。我自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对解读文学作品的角度和深度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能做到立足文本并努力挖掘出文本的深层魅力。海明威这个作家也是文学研究绕不过去的一座丰碑,在学生阶段,对他的作品及其创作理论我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再读《老人与海》,倍感熟识。但是,是有巨大差异的,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阅读”“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新课标),所以在1课时的时间内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于是,我围绕教材在已有的阅读储备基础上大胆取舍,力求在巧妙引领学生品读过程中与他们一起感悟作品的独特魅力。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为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实现教学各要素间积极的思维碰撞,真诚的心灵沟通,生成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粗略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把握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主人公凭着勇气和毅力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3、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名言导入,创设情境

首先,以ppt的形式展示海明威的突出成绩: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

【设计意图】小说节选部分比较长,因时间关系,在课堂导入上,我强调高效实用,不拖泥带水。教师用名言导入,创设一种吸引学生迫切阅读的情境,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导向中快速阅读,走入小说角色。同时升腾起学生一种崇高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课做情感铺垫。

第二环节: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看注释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小说大致内容。

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填写下表,表格展示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第一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最后,由学生展示自己填写的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新课标尤其重视文本阅读训练,指出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鉴于本文篇幅较长

但故事情节相对简单的特点,采用速读的阅读方式,并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快速抓住并梳理节选部分主要内容,这样既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也为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完成争取时间,为学生思想碰撞赢得空间。

第三环节: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首先,在上一环节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展示思考探究的问题。

问题一:同桌分工合作选读文中关于鲨鱼描写的部分内容,概括鲨鱼特点,并分析海明威为什么会这样写。

问题二:老人最后带回来的是一条死鱼的残骸,如此看来,老人是成是败?怎样理解小说的主题?

问题三:小说节选部分到老人回到茅棚躺在床上结束,请在此基础上续写一段文字(参考思路:可以写睡梦中,也可以写老人醒来后,等等),要注意尽力贯穿原文的语言风格。

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思考结论,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

【设计意图】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引爆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曲径通幽。《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探究是绕不过去的解读重点,但我觉得以往教学在这两个问题上总是程式化,学生的思维大同小异。前两个问题指向人物塑造手法和主题的多元化探讨,让学生见仁见智,从更深的层面解读小说,正如新课标中提到的,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第三个问题,我自己认为是一个创新点,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究问题,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老人形象的把握,同时对小说简洁清爽的语言有所体悟。这个问题化抽象为具体,引领学生在一种活跃的氛围中完成。

第四环节:领悟升华,课后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

1、阅读小说结尾部分,最好是把整部小说阅读一遍。

2、如果桑地亚哥是你的父亲,他这次出海回来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以此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片段。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并且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作业的设置主要是因此而设立的,既是课堂的延伸,又是升华。自由度也比较大,学生更有利于发挥。

4、精彩片段

课堂的精彩最终要靠学生来实现,思想活跃、见解深刻、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展开思维对话与交锋方为理想课堂。以下是第三环节问题引领,合作探究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重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过程体验,不把观点强加给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义。所以,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几乎全部由学生完成。

同桌合作几分钟选读结束后,学生活跃交流。

生一:我选读的是对第一条鲨鱼的描写片段。小说中说到它周身的一切都美’‘脊背像剑鱼一样蓝,肚子是银白色的,皮是光滑的,漂亮的还用强健这样的字眼,由此可见小说没有丑化鲨鱼,而是赞叹鲨鱼。它是美、强健的。

师:哪位同学点评一下祝捷同学的发言?

生二:解读出鲨鱼的美和力量,我觉得观点正确,但是解读的不够深刻。比如后面的铲鼻鲨就是气味难闻的、凶残嗜杀的,但是老人孤单一人在大海上与鲨鱼搏斗的整个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崇高,所以,不是说鲨鱼长得漂亮,而是一种壮美。鲨鱼代表一种力量,它越是强大,越发反衬出老人的强大。对滕小博的回答,有的学生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师:能具体说鲨鱼是什么力量的代表呢?

生三:我觉得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一种自然力,是一种崇高的自然力,包括大海也是一样。

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但是孩子们能达到如此深度,我很激动,总结到:我觉得这种解读顺理成章。黑格尔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越是渲染鲨鱼的凶猛,越是反衬老人的性格之强。说完,我把黑格尔的话展示在电子白板上。这个问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没有浮于表面,而是深入体会小说这些壮观场面的用意,激活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境界,课堂环节出现了小高潮。

片段二:这是个很传统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领略《老人与海》的精神魅力,但一部伟大作品的主题仅此而已吗?在这一问题的探究上,学生探究出了主题的多义性。当大部分学生认为小说主题是讴歌老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时,祝捷同学站起来激动地说:我认为小说的主题在于警示人们不要和自然对抗,正如前面讨论的,鲨鱼、大海都是自然威力的代表,在这场对决中,老人是失败的,恰恰不是因为他不够强大,而是他的对手太强大,因为对手是整个自然界,人类对自然的无止休的掠夺必定会付出加倍的代价。所以,我认为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小说的主题。几个同学微微点头。大家觉得这样解读可行吗?稍作思考后,部分同学表示认可,这与持老人成功说的学生形成了非常精彩的思想交锋,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这是理解这篇文本的一个创举和一个新的高度,超乎了老师的想象。

片段三:课堂最精彩部分出现在对第三个问题的探究上,学生兴趣很高,经过思考后,交流活跃。

生一:老人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一个老人在大海上孤军奋战尚不感到胆怯,何况我们呢。所以他永远不会气馁的。我续写的是第二天,老人醒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向海边,竖起桅杆,扬起了帆??’”

师:嗯,不错,看看文字简洁吗,有没有可以删减的?

我动员大家一起想。

生二:我觉得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可以去掉,保留就可以了。这样变成第二天,老人醒来,他走向海边,竖起桅杆,扬起了帆??’更有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和无所畏惧的姿态。

师:改得不错。我想问一下大家,小说中老人好像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损失了一些东西,如果你是打渔人,你会不会先把这些补齐呢,在续写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合理性。毕竟小说源于生活,或许他通过准备东西这样的举动来昭示他并不曾放弃,这样的思路可行吗?同学们点头赞同。

生三:小说中老头很孤独,经常自言自语,所以我觉得可以这样写他高声对自己说: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明天太阳照样升起

师:有同学试图修改吗?

生四:我觉得第二句话可以删掉,因为原文中出现过,改成有什么关系呢,明天太阳照样升起会更加意味深长。

师:嗯。不错,这也是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家可以看到课后第三题,自言自语,这属于什么呀?

生:内心独白。

生五:我觉得老人在梦里会依然战斗,所以续写到在睡梦里,老人梦见自己双手抡起一根棒球棍,向一条鲨鱼劈去??’”

师:嗯。不错。大家的情绪很高涨,我们先讨论到这里,小说《老人与海》的最后一句是什么呢,是老头儿正梦见狮子。大家可以考虑,为什么是狮子呢?当然这前面还有部分内容,阅读这部分内容也是我们的课后作业。

在重点问题的解决上,我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思考和表达,并且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完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异彩纷呈。

5、自我反思

1)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认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所以课堂上,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去解决问题,并且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这和之前那种诱导式教学方式不同,不要求学生完全顺着老师预设好的思路去思考,而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创意思考和表达。比如对小说主题的探究,学生能解读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我觉得是合理的,如果按照固定的程式,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的多样化声音是不可能有的,学生的个性阅读就无从谈起了。

2)讨论问题应该具有研究性。一堂好课要具有研究性,而非封闭性,这突出体现在研究性问题的设置上。阅读文本的多义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使得很多问题答案并不唯一,加之学生阅读经验有限,要想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精心设置具有研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比如第三个问题的设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深化对老人形象的把握,对小说简洁清爽的语言有所体悟,但这比直接让学生思考小说语言风格更具操作性,同时上升到应用的层面上训练学生表达,我认为是很有效的。一位中学校长说:好课的标准不好说。但只要课上孩子们小脸发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这堂课一定不是差课!不敢说这堂课一定是成功的,但是孩子们做到了脸发红,眼发亮,手直举,口常开,在师生对话的平台上,我们体验着探究和收获的快乐。

6、专业点评

1)文本是课堂第一资源

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老师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侧重在怎么教上,比如怎样导入、怎样利用多媒体、组织什么活动、怎么把握教学的节奏乃至怎么突出教学的对话、怎么体现合作等等。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但是归根到底,方法受制于内容,方法的新颖不能遮蔽师生对文本的体悟,否则就是喧宾夺主。而这个问题是当前很多公开课普遍存在的问题。文本才是课堂的第一资源,师生充分揣摩文本,品出其中的味道才是关键。作为一位执教多年的一线教师,我认为,好的形式可以为解读内容服务,但是绝不能取代文本,不能一味追求花架子。解老师的这堂课没有脱离文本,在第二环节中通过快速阅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问题一也是要求学生回归文本找寻依据。这样学生解读的才是《老人与海》,学生的感受才是由此生发,而不是其它延伸内容。

2)课堂的开放性体现在思维的开放性

课堂的开放性不是机械的引用了多少材料,联系了多少现实内容,而是体现在有没有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从这堂课的效果来看,不论是主题探讨还是第三个问题的解决,都可见学生思考的深度和课堂参与的热度。文本不是死板的,文本是鲜活的。只有思维活跃的课堂才会碰撞出《老人与海》的另一个主题,展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也只有思维活跃的课堂才能在结尾续写上精彩纷呈,见仁见智。《老人与海》课堂实录

张飞

师: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情节曹操煮酒论英雄,不知道同学们熟悉否?话说青梅时节,曹操煮酒,邀刘备小酌。其间,曹操对天下英雄作了一番精辟的评论。然后他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现在,正逢

【篇三:老人与海教案】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老人与海》

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

《老人与海》是考纲里明确的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点,教师的点评和指导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本章主要内容及课时要求:

课题:学习主人公桑迪亚哥的性格和形象,探讨小说的精神内涵;初步学习二至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2)理解句子

2.过程与方法 点拨法、阅读法、练习巩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老人与海》的主要情节。

3).初读《老人与海》,能复述《老人与海》的故事梗概,分析人物形象。

二、教材分析

把握重点精彩片,能分析人物形象,把握重要情节,掌握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

教学目标及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探讨小说的精神内涵

教学方法:阅读及评点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方法 :阅读结合教师评点、习题巩固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文,弄清主要情节和人物,各部分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事件。

2、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解释词义。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言(介绍)

? 这部小说创作于1952年,是海明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

? 一经问世,就产生了轰动影响,再次向人们证实了海明威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绩。

? 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人物形象分析

(一)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个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结合情节谈谈你的理解。

1、外貌:

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子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造成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他们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分析:久经风霜的老人是可以肯定的,同时,人们对这位捕鱼老人应具有丰富的捕鱼经验也是毋庸置疑的。——饱经风霜,捕鱼经验丰富,海上航行的经验丰富

这样的老人,应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而他却接连出海捕鱼八十四天,竟然连一条鱼也没有逮住,如果是三五天没钓着鱼,这倒还可以说得过去,可这八十四天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约有近三个月的时间,圣地亚哥一直没有钓着鱼。

但他却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乐观、自信、不服输

2、动作:

小说不厌其烦的花费大量的笔墨详细描绘了出海前的准备,出海后捕鱼如何下饵,鱼上钩以后如何跟它周旋,如何杀死了绑在船边,以及如何和一条鲨鱼搏斗的整个过程。很多的动作描写具体传神。

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他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他们身上的磷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鳄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觉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

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鳄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的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

分析:这段文字生动传神写出了圣地亚哥跟鲨鱼在半夜搏斗的艰辛过程,表现了他在筋疲力竭时,把剩下来的力气统统拼搏出来,不畏艰难,勇于挑战,屏弃一切惧怕,做成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硬汉,意志力,

3、语言: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类似的语言还有:我可以撑得住”“我不能让身体垮下去”“不过呀,我是永远不会垮的”……

分析:既体现了人类抗拒命运的宣言,更是海明威内心的真实写照。文章中老人在面对长达84天未有收获的情况,面对来自人们鄙夷的猜测,依然义无反顾的出海。与其说是为了生存倒不如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向外人显示自己的青春。人的生命是奋斗的,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也许这些挑战和抗争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是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永不言弃,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打败一切敌人的决心和勇气

三、写法探讨

1、过渡:小说的结尾很值得人们深思,老人拖着大鱼的骸骨回到沉睡中的海港。

在你看来圣地亚哥老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就整部小说而言,还有其它深刻内涵

吗?

老人失去了大鱼,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甚至是超越了获得大鱼的意义。老人的努力虽然最终成了自然界的牺牲品,在物质上是失败了,但是老人的精神胜利了,他的不畏大海的凶险和浩瀚,勇于搏斗的精神永存。

小说开头就交代了老人所处的不利的地位——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认为倒了血霉,而别的渔夫都把他看做失败者,他消瘦而憔悴,手上有刻得很深的伤疤,没钱买吃食,得靠那孩子给他送来,然而正是他的英勇,令其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第八十五天时决心驶向远方去钓大鱼(英雄主义使然)。后来,等到真正钓到一条大马林鱼,明知对方的力量比自己强,还是决心战斗到底。我跟你奉陪到死,他说,因为当渔夫正是我生来该干的行当(英雄主义发展)。之后,等到鲨鱼一再来袭时,他用尽一切个人手段来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桨把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他用舵把来打(英雄主义高潮),尽管结果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

所以他是英雄,是硬汉,是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桑地亚哥是勇敢、自信的化身,在他身上体现着人类深处困境,面对死亡时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高贵品质。 2、这部小说的基调是悲剧式的。

老人的英勇成就了他的英雄主义,却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发生。他常说我出海太远了。因为出海远,才能钓到大鱼,因为鱼的过分大,才被它拖了三天,杀死后无法放在渔船上,于是在长途归程中被鲨鱼嗅到了血腥味,并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向死鱼袭击,把鱼肉都吃掉,只剩一副骨骼。这就是古典悲剧主人公所必然遭遇的报应。所以当第一条鲨鱼出现时,作者写道: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鲨鱼一到,老人和死鱼便有了同样的命运,成了牺牲者。在这里面,鲨鱼象征了一切反对他的强大的破坏力量,是复仇之神,老人的与之遭遇与决斗,是不可避免的命运,而且正是老人一手造成的。他无疑充当了自己的悲剧的制造者。

这部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悲剧的美。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主人公之所以陷入厄运,不是由于他的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老人犯的一系列错误,老人因要摆脱倒霉的

现状,出海太远。因为出海远,而钓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鱼;但有因为鱼太大,杀死后无法放到小船上,只能绑在船边;因为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还是因为路太远,鲨鱼有充分的时间向这条巨大的鱼袭击,并把鱼肉都咬掉,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绑在船边。老人经历了大起大落,付出了极大的体力,最后在物质上的收获归于乌有;但是老人在精神上的收获和要在逆境中坚持下去的战斗精神成为一首赞歌,造就了这悲剧结果的独特之美。

这部小说中有意识的把老人比做基督的化身。

故事整个过程经历了两次被钉十字架的过程。

圣地亚哥(西班牙语)——圣雅——耶稣门徒。所有生物的共同命运是一系列上十字架的磨难。

四、 思考:

你能不能结合所学列举其他硬汉式的人物?探究圣地亚哥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价值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交流):

唐雎——“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李白——龙泉三尺书千卷,方是人间一丈夫。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他们不苟且,不油滑,不世故,不屈不移;他们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胆有识。这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最好注解。

正如鲁迅说的,中国历史上向来不乏舍身求法的人,如唐雎、谭嗣同、李白、文天祥等等留名丹青的千古硬汉,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五、总结:(现实意义)

老人使我们明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老人是物质上的失败者,但他的精神没有被摧毁,他与大海不屈的意志将不断激励更多的生活强者。失败并不可怕,人生谁能没有失败?有人在失败中毁灭,也有人在失败中成长。因为害怕失败不敢追求成功,这就是弱者。在弱者面前,失败是倾覆生活之舟的波涛,波涛越大,他就越容易被吞噬。但我相信每个向往成功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是弱者。那么作为一位强者,就不应该面对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圣地亚哥老人的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与中国的愚公移山是多么的相似,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呢?

还可以从面对高考,社会对于80一代的担忧等方面展开。

六作业:

仿写颁奖辞

示例:2006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请为感动读者人物——桑地亚哥,写一则颁奖辞。

情节梳理与点拨

教学目标及重点:

1 结合作品中人物的经历,理解《老人与海》的寓言化和象征性特征。

2 体会《老人与海》语言表现艺术等。

3 运用内心独白的艺术手法来揭示桑地亚哥的心灵世界等。

教学方法:阅读及评点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方法 :阅读结合教师评点、习题巩固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文,教师点拨和勾划,讲解精彩片段和重点语段。

2、下发资料,自我思考与教师评议相结合。

教学内容和步骤

海明威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最为典型,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老人与海阅读指导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