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填空题汇总

发布时间:2016-02-28 10:29:12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____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________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即 制。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公元前1046年,________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目的:为了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周朝实行________________

3、主要内容:1)武王把一定的 ,分别授予________________,让他们建立_______,拱卫王室。(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 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

(二)西周的宗法制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

2、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_____________直接演变而来,用规定宗族内________________系统的办法,达到巩固 和保证 目的

3、宗法制最大特点和核心

4作用:宗法制保证了 ,也有利于

5 以后,宗法制日益削弱,分封制逐渐被 所取代,中国政治制度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第二节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秦的建立

战国时期,经过_____ ___,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___ ___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秦始皇规定最高封建统治者为__________,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__________”;皇帝的命令称“_______”或“________”;皇帝手所用的玉印称“______________”。皇帝总揽全国的 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_________为凭据,由皇帝控制、发给。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体现了中国 的本质特征。

2、中央官制:在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________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______________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_______________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秦朝中央这三个主要的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互相牵制。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________________地位次于丞相;_________________掌兵,但不常设。军国大权完全操控在_______________一人之手。“三公”之下为“______________”。

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1)郡、县的设置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___时期。商鞅变法时秦国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秦统一以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 ,实行_____________

2__ __是秦朝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________郡,后增至____________余郡,其最高行政长官称____________,他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书于各县。

3________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称________________

4)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其官职职责分工明确,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控制在____________一人手中,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

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3)秦朝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第三节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  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______ ____”。

汉朝在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称________ 西汉丞相位高权重,为加强皇权, 起用布衣为相,形成_______________决策机构。以_______________为首的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____________”,从而形成中外朝制度 东汉 进一步剥夺三公的权限,扩大 的权力,使它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出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现象。

2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后握有实权,逐步形成_________________体制。

3、隋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4、唐朝三省分工明确,___________掌管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________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____ ____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_____________,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_________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举。 隋唐时期,在 下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确立并完善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管理体制。

5、宋初 是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军政机构,合称“ ”。后增设 为副相,设 管理财政,削弱相权。

6.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央,以 为最高行政机关,领六部,

为最高军事机关,设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战国和秦朝实行 汉初并行 分别是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北宋初年,宋太祖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派 做地方官,形成 三级。

⑥元朝除 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 制度。行省之下,设 ,边远民族地区设 的创立,是中国 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第四节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变化

1、宰相制度的废除:在地方上,1376明太祖 废除 在中央,1380废除 ,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从此被废除, 达到了新的高度

2、内阁的创立 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② 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④内阁的地位: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 机构或 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机构。内阁是 的产物,不可能对 作用。

3、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建立后金。 改国号为清,并设 ,设 ,置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② 亲政后,设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三足鼎立③ 时,设 ,标志着

第一单元总结: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始终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

的矛盾;二是 的矛盾。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古希腊的文明孕育于 地区

2 ,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 制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是城邦的突出特征,城邦一般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

4、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

1)民主政治的奠基—— 改革

公元前6世纪, 改革,按 划分社会等级,打击 制度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

2)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改革

公元前6世纪末, 改革,用 取代 打破了 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民主政治的顶峰(“黄金时代”)—— 改革

公元前5世纪 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从 性公民中选举产生, 统帅军队,参与政治。十将军在公民大会上通过 的方式选出,可连选连任, 执掌军政大权。

5、辉煌中的阴影

2)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明显缺陷。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 都没有真正的民主。

3)希腊的 既是城邦繁荣的基础也是它衰亡的根源。

4)公元前338年,马其顿王国的 征服了希腊。

第二节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含义:罗马法指公元前 世纪末到公元 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

2、产生原因: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平民争取权利

3、起源:早期罗马国家只有 ,没有成文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具有很大的 性和 性,为保护 提供了方便。

4、形成:公元前5世纪中期, 标志着成文法诞生(适用范围仅限于 )。 斗争的结果,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保护了

5、发展: 万民法的创立(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 ),公民法与万民法界限消失。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是罗马 的必然结果。

6、体系最终形成:3世纪末至4世纪初,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法律汇编 它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

二、罗马法的内容

1.分类:A 形式上分为 法,B、整体结构上分为 法等。

2.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帝国统治地区的全部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仅指罗马公民法

③万民法 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 以及 ,它主要调整 关系,规定 神圣不可侵犯。罗马法的核心之一是 。提倡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维系帝国,影响后世: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

②罗马法为 的权力提供了 ,稳定了 ;它维护 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③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是欧洲历史上 的一套比较 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是 的基础。对近代 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特点:君主世袭,终生任职,君主的权力受议会和法律的制约。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背景

1 阶级和 的形成和壮大

2 王朝宣扬“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3 由于 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于 年爆发; 年,荷兰执政威廉和其妻玛丽被邀请承袭英国王位,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 ”。英国由封建社会进入 社会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标志:1689,英国议会颁布 ,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 的权力, 》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5 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内阁名义上对 负责,实际上对 负责。 实际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首相由 院中的 担任。

7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 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主要特点虽然保留了 ,但由 掌权,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 ,。以 为核心,国王“ ”,游离于党派纷争之外(国王的作用:对外代表英国,是 的纽带和 的象征,维系英联邦)

2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2美国1787年宪法:

A..制定时间 年;

B.地点:

C.主要内容:规定联邦的 ,规定其他立法事项,特别提到联邦政府的关系等问题。体现了“ ”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联邦政府分为 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D.评价:(1)进步性: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

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 基础。②美国建立起 为一体的国家,巩固了 的成果,促进了 的发展。

3 联邦政府的结构包括 立法权归 。行政权归 。司法权归

4国会 组成。国会有权向国民 、调整国外贸易及州际贸易、 及在紧急时期调动民兵。参议员由 选出,参议长由 众议院由 。只有 有宣战权。

5.总统由选民 选出,总统及其内阁不向 负责。总统既是 ,又是 ,还是军队的 战时可以行使独裁大权。美国内阁只对 负责。美国政治制度故称总统共和制,简称

6.美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 。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除非 ,终身任职。它行使最高审判权,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7 有权对政府官员及总统提出弹劾,后交由 审判。

3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一)法兰西共和历程: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

1 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 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起法国历史上第 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21870年, 战争中,法国惨败,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 成立

(二)确立标志: 年,颁布 宪法,法国确立 制度。

宪法主要内容:规定行政权归于 、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的 意义: 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法国 的发展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一)德意志帝国统一

1、背景和条件:德意志帝国统一前,德意志处于 的政治状态,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意志的统一是以 为中心,由俾斯麦实行“ ”政策,通过 战争实现的。结果: 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

颁布时间:1871

主要内容:(1规定德国为 制的 国家,授予 巨大的权力。帝国宰相由 任命,不由 选举,是内阁首脑,拥有绝对权力。

2)规定帝国设立的两院制 为立法机构。德国的议会由 议会(上议院) 议会(下议院)组成。 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权利巨大,议长由 担任; 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但任何法案必须经过 议会和 批准才能生效,帝国议会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特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 的和 的代议制。

意义:保留了 传统,阻碍了资产阶级 的彻底完成。

第三单元总结

一、   什么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有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代议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的滥用,并通过立法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由于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不同,议会行使的权力也各异。体现在各国政权组织形式上,英国是 制,美国是 制(共和制是根基,总统制、联邦制复制于共和制),法国是 制,德国是 制的 制。

二、各个国家元首的对比(产生程序、任期、权力)

第四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 年)

(一)背景

1、清朝在 后期开始衰落,鸦片战争前社会问题严重。

2、英国完成 ,成为头号强国,为了 ,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根本原因)

3、清朝实行 政策,只许 一口通商。

4、为了 ,英国对华走私鸦片。面对鸦片危害, 皇帝派 到广东禁烟。

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借口)

(二)经过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 岛,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 牺牲。

(三)结果

11842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其中规定:割 给英国;赔款 银元;开放 5处为通商口岸;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和《 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取得 ”、“ 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2美国和法国分别强迫清政府签定《 》和《

(四)影响

1、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 的矛盾,开始转为

的矛盾, 的矛盾,而

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3、中国进入 革命时期,肩负起反 双重任务。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 年)

(一) 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和法国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国和法国“ ”讹诈未能如愿

(二)结果

1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四国分别签订了《 》,规定:允许

进驻北京;增开 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 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 两白银。侵略势力扩展到大江南北和内地

2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分别签定《 》,规定:承认《 》有效;增开 为商埠;割 给英国;对英法的赔偿各增至

两白银。

3俄国趁火打劫,至19世纪80年代,俄国共侵占我国 平方千米。

(三)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清政府 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

三、甲午中日战争(时间: 年)

(一)背景

1、根本原因: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走上 道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

2、直接原因:1894年,利用朝鲜的 起义,蓄意挑起战争

(二)经过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李鸿章一味 致使 战役、 大战、 战役和 战役中均告失败。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 壮烈牺牲;黄海大战 牺牲, 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日本在 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2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 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定

》,条约规定:割 及其附属岛屿、 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两;开放 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三)影响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 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 年)

(一)背景

战争后, 加深,中国民间组成义和团。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性质 。(注意:不反封建)

(二)经过

19006月初, 八国(谐音:“每日一只鹅是英法的骄傲”)组成侵略联军。

1901年签订的 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 亿两;禁止中国人民参加 活动和组织;划定 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 ,位居六部之首。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可以驻兵。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影响

1、《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粉碎了 的企图;打击了 ,加速了它的灭亡。

总结:

1 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 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4 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抗日战争

11931年, 事变,中国的 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 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 的爆发。在抗战期间,国共实现 合作建立 战线。

3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 路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长久的敌后战场的抗战。

4.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激战,史称 会战。营长 牺牲,副团长 坚守仓库,上海失守。

5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 会战、 会战、 会战、 会战,均失败。胜利的战役有: 大捷、 战役,但总体失败。

6、日军的滔天罪行:①1937年, 大屠杀,被杀的总计 以上。②1941年,日军在河北制造 惨案,③日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 ”。

71940年, 指挥八路军在 主动出击日军,取得 的重大胜利。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 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8.中国的抗日战争是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 公路,中国政府派远征军到 ,同日军作战。取得胜利

9 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 年抗战的伟大胜利。

10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 取得反对 侵略的 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 。它对世界 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 得到提高。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 太平天国运动

二、经过

1、初期: 年的广西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的初步建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 ,定为国都,同清朝对峙, 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三、治国方案

(一)前期: 》。1、内容: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原则“ ”和“无处不均匀”;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原则“ ”。2、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3、意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 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 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 的思想结晶。4、未能真正实施的原因:客观:没有安定的环境;主观:它体现了 思想,幻想在 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 ,只是 ,根本无法实现。

(二)后期:1859年洪仁王干提出了 ,具有鲜明的 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 提出的在中国发展 的方案,不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四、失败

11856年, 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出走。

21858 合力打垮了清军的江北大营,还取得了三河镇大捷

3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4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主观方面一是 ;客观方面是

2 辛亥革命

一、背景

(四)组织基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日本东京成立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其中 为核心思想。

(五)军事基础: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争取湖北新军。 成为革命的摇篮。

二、过程

1 1010,革命党人 武昌率先发动起义,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史称 “辛亥革命”

21912年元旦, 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 成立。定都 ,以 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约法确立了 的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民主宪法,具有反对 的进步意义。

419122,在 威逼下, 颁布退位诏书,清王朝结束。

5.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的标志是 3月, 就任中华民国 大总统

三、评价

(一)意义: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

2、它推翻了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建立了 ,使人民获得了

3、辛亥革命推翻了“ ”,沉重打击了

4、辛亥革命有利于 发展。

5、辛亥革命促进了 的发展。

(二)局限性: 由于资产阶级的 ,辛亥革命没有 ,也没有

(三)教训: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一)背景

(二)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 年,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三)过程:19196月起,五四运动的中心 转移到 运动主力军 转移到 手段有罢 、罢 、罢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是军阀政府释放 ,免除 的职务,拒绝

(四)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地不妥协 运动。

2.五四运动中 是先锋, 是主力。

3、.五四运动促进了 五四运动标志着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 成立, 任书记。不久在北京也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任书记。

2 中共一大 召开,标志着 的诞生。党今后的中心工作是 。还决定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 为总书记。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2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 ,大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就是 ,它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确立了 的三大政策,大会还同意 加入国民党。 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31925年的 运动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新高潮。

4.为了 1926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

61927 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抗。

7 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 的全面破裂,标志着

8国民大革命失败主观原因是以 为代表的中共犯了 错误

四、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 81日,周恩来、贺龙领导共产党发动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 的开始。

21927年,毛泽东领导湘赣边 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

3.毛泽东的 称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41931年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 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定都

5 10月,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直接原因是 失败。根本原因是由于 错误 1935,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了 会议。会议结束了 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19378月,中共在陕北 开会,制定了 路线 是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41945年,中共 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

6 年,国民党大举进攻 ,标志着全面内战的开始。

7.内战初期,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 的重点进攻。

81947年,中共制定了 ,各解放区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为解放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919476月, 率军主力千里跃进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019489月到19491月,中共中央领导解放军先后发动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11949年,中共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 转移到 ,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12 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 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 胜利。

1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标志着

即将诞生。它改变了 ,壮大了 ,鼓舞了 。同时也是 的胜利,是 相结合的 的胜利。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个发展阶段:

(一)建国初期——政治建设的起点

119499月, 会议北平召开, 当选主席。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 的性质。会议决定改 为新中国的首都,以 为国旗,以 为国歌,采用 纪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 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的历史。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 制度, 制度和 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基于 制度。

419549月, 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结束了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 ”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大会确立了 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 和社会主义民主的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体现了

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

8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

制度。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是执政党, 是参政党。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 原则 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 个,最早建立的是 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年。 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最恰当的制度。

(二)“文革”时期——政治建设的曲折: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

1.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冤案。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治建设的转折及新的探索

131978中共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 平反

14 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 制度

16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更明确规定 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祖国统一大业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220世纪80年代初,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 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31982年,英国首相 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他进行了会谈

41984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71,香港回归。 1220,澳门回归。

5.1979年元旦,停止了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 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现 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

5.台湾成立海基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协会。1993年两会会长在新加坡进行会谈。 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6 2003年,中共重申 是和平统一台湾的基础和前提。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   建国初期的外交建树(20世纪50年代)

1.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 ”(使中国改变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 。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 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 条约》。

3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 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41954年举行的 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 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

51955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 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 ”的方针,

二、打开外交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

1 年,中国 的恢复,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 政策的破产,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的标志。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971 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19722 访华,在上海签订了 ,公报的发表,是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原则基础。 是中美间的最大难题。 1978,中美两国发表了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惟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 年,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建交:1972年秋,日本首相 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的中国外交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积极开展以为 中心的多边外交,具体表现为推动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参与裁军谈判。

第八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原因(条件):

1)经济基础即根本原因 的迅速发展, 矛盾日趋激化

2)思想基础:三大思想理论来源德意志 英国 英法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 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进一步揭示了 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 推翻 1848年《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 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 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 政策,与德国签订割地赔款的条约,巴黎人民武装反抗, 革命由此爆发。巴黎公社是 阶级建立政权的第 次伟大尝试。

2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落后的 国家,1914年爆发的 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 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19173月, 革命”(性质: 民主革命)爆发,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革命后,俄国出现了 资产阶级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其中掌握实权的是

3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了《 提出了从 革命 革命转变的任务,还提出“ ”的口号,希望 夺权。但临时政府镇压了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制造 事件”。

4.俄国十月革命是指 11,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 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

5 年,全俄工人代表苏维埃二大召开,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告 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 。大会还通过了 。随后,苏俄政府退出了世界大战。大会还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这次大会表明 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 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6.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 革命

2)十月革命的胜利,在统一的 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将 从理论变为实践。3)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 的统治,鼓舞了各地 运动的发展。

3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5.根据 的精神,国家制定了一五计划 年到 年),其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实现国家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变生产资料的 制为 。一五计划是一个 同时并举的计划。

6.三大改造在农业方面:按照 方针,实行 原则,由 农业合作社再到 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5年,农业基本实现合作化。对手工业的改造,步骤和原则方法和农业一样。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 私营工业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即 ,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即 1954年,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企业。1955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实行按劳分配的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7.三大改造开始于 年,完成于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 转变为 ,基本实现 的原则,标志着 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级阶段。

8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宪法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部宪法是新中国第 类型的宪法。体现了 原则,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 保障。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雅尔塔体制

1.内容:讨论 、处理 问题、战后 等问题,实质是美苏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

2.影响:确立了以 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国际新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 格局的框架。

二、美国“冷战”政策

1.含义: 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 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 之外一切手段的 行动

2.实质:“遏制 ”,遏制

3.措施: 1)政治上 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 2)经济上 ,(即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实质: 3)军事上:成立 组织(简称北约)。1949年)

三、苏联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

经济上:1949年,成立 (经互会)

军事上:1955年,在波兰的首都 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 )。从此,欧洲出现了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 的形成。

四、“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冷战”的影响)

1、德国分裂: 年德国分别在 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 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2、朝鲜半岛分裂:日本投降后,苏联和美国军队以 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 年朝鲜半岛分裂为北部的 和南部的

3、古巴导弹危机:19627月, 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导弹基地,10月, 封锁古巴, 被迫撤走导弹

2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 中心的优势地位,二战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

1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的 ”。

21951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了 》,决定建立

3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 》。1958年,

正式成立。

41967年, 合并为一个,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二、迅速崛起的日本

1.经济恢复(时间:1945 年)

原因:A消除 中封建落后因素B 扶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 的战争赔偿,发还已经拆迁的日本 设备,向日本提供 C、朝鲜战争中得到“ ”收入

2.高速发展(时间1956—1973年)

原因:A、制订合乎 B、引进 C、重视 D、发展 经济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 国的世界第 经济大国。

3.谋求政治大国:20世纪 年代提出“ ”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 提出了 的主张。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将正式建立 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1.正式形成:1961年在 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2.斗争目标:奉行非 、不 的政策;20世纪七八十年代,把反对美苏的© 作为重要任务;从成立之日起就把 的斗争作为中心内容之一。

四、中国振兴

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东欧剧变

二、苏联解体

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为特点的 解体,世界 的趋势加强。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1 改变了世界 格局,“ ”结束, 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呈现“ ”的局面, 趋势发展。

2.多极化趋势加强: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和发展。具体表现:

A、美国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

B、欧共体:1993 成立,1999 正式启动

C、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

D、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武器,经济形势好转

E、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日渐提高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的原因:

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发生变化。 走向联合, 成立; 崛起; 兴起; 振兴; 解体和 国实力相对下降。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填空题汇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