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清照有感

发布时间:2023-04-15 20:06:06


半世烟雨,半世落花
我一般很少看教育理论性的文章,我更喜欢看文学性的文章。从古至今,在文坛史上,女文人当属李清照和张爱玲。
古有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也。”中华文坛几千年其中的女词人廖寥无几,有才有貌又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词人更是风毛麟角,千秋才女李清照就是其中的翘楚。仅凭诗词,她就可与苏轼、陆游、辛弃疾相媲美。她所创立的“易安体”,甚至连辛弃疾都仿而效之。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姓李名格非,因文采出众被收于苏轼门下,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苏门后四学士”。李格非为人清廉公正,没过多久中进士,誓死守贫,两袖清风。李清照的母亲亦是饱读诗书,才性淑真。滋养于如此才学的家世,李清照自咿呀学语之时,就日日熏陶于书香之中,少有才名,并工书画,通晓金石,尤擅诗词,一支生花妙笔,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男儿之豪气。她有过如诗的爱情,也经历了爱人离世、山河破碎颠沛流离,发常人悲世之感慨,心怀家国与天下。她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鸬鹭”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她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欢偷,也有彻骨的悲凉。
在小学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她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一个活泼的灵动少女。为什么这么说呢?
古时的少女时光不同于现在。封建制度下,传统女性一代沿袭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习惯。还记得《红楼梦》里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原本是自幼习得四书五经的オ女,却因懂得世俗的约束只说自己
只刚念了《四书》”罢了。所以当时的少女必是深居院巷,专攻女红。那些女孩们无非就是在院中荡个秋千、绣个手帕。可在李清照的这首词里,竟是“沉醉不知归路。”这样看起来近乎有些放荡的行为,缘于李清照家人开阔的胸襟与颇有远见的视野。整首词使人感觉纯真,灵动,俏皮,一位乘兴而来的少女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一年她才十六岁,初始笔墨。
源于一部电视剧又火起来的另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中多了一份敏感、细致的少女心思。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乐趣渐渐凸显出来,伤春悲秋占据了大部分的女儿情怀。这句“试问卷帘人”中的一个“试”字生动的描写出李清照那脆弱、敏感的惜花之情,一夜骤雨,遍地落花 突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寂寞。这一年李清照年方十七。
以上两首词只是李清照聪颖、温柔的一面,她还有傲骨与坚强,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

读李清照有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