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画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6-11 07:07:56

1《添画》教学反思

《添画》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风景画中的情境进行大胆地想象,并添加相关的内容,使画面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情趣。因此,一上课,我便兴致勃勃地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兴奋,我准备乘热打铁,让学生紧接着观察画面中有些什么景物,再进行想像添物。 “你想到画里去玩吗?”、“那你想怎么去呢?” “我骑自行车去。”根据学生的想像,我快速地用彩纸剪了一个小朋友骑车的形象贴到画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可以展示在美丽的风景画上,学生们格外激动。他们争先恐后举起了小手: “我要乘汽车到画里去。” “我要乘热气球。” “我坐船去。” “我想乘飞机去。” “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你最想干什么呢?” 这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们别出心裁的想法喷涌而出。 “我想去小河边钓鱼。” “我想去草地上散散步,再采些美丽的野花。” “我想在小河里种满荷花,这样小鱼可以在水里捉迷藏了。” “我们还可以在小河边吟诗一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我要带小白兔和小山羊到草地上去吃新鲜的青草。” “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划船。” “我要去爬山,从高处看风景。” …… 望着班级里林立的小手,我抑不住满腔的欣喜,笑着对大家说:“你们想得真好,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想到的添到美丽的风景画里去吧。比一比,谁能把画添得更有趣,更漂亮!”学生们听了,一个个地忙开了。 而在另一个班上这课时,我让学生先观察画面,看看有些什么景物,再想想可以添加什么。学生的反应也比较活跃,有的说可以添上小朋友,也有的说可以添上小鸟、汽车、飞机……但由于教师地牵制,学生的观察、想像,学生的体验难免比较肤浅、模糊,想像也略显生涩、呆板,缺少灵性。而“你想到画里去玩吗?”就截然不同,通过这一语,道出了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像一次有趣的心灵旅行,它给了学生一对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准确地捕捉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那学生就能在教师地引导中,不知不觉地表现出自己的充分体验、自由畅想,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到美术学习的轻松和愉快。

2小学美术《绘画游戏》一课的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观念不断更新,面对低年级教材,我们更应该注重用什么样的创新教学手段。在美术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非常重要。

本课是二年级教材中一节造型与表现的类型课,主要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们从线条造型中发现从抽象变具象的美感,通过绘画游戏,让学生认识线条的魅力,了解线条形状的想象要注意线条疏密变化,从线到形再到具体事物的添加,让学生不但体会造型的乐趣同时也开发了孩子们想象力。

一、“线条”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愉快而又新奇的学习氛围,伴着不同动感的音乐,学生随意画一条线,音乐停后,师生欣赏自己的作品----看上去乱乱的线条,彼此谈感受,孩子们兴奋不已,不知从和谈起,我告诉他们我能将这乱乱的线变成美丽的画面,顿时,孩子们的兴趣十足……我的课开始使每个孩子都有了兴趣,所以这节课课堂活跃,效果很好。

二、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添加形象,使画面生动有趣。

在画过线条之后,我把主动性交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力,如在欣赏学生作品时联系自己的作品进行想象,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小朋友是怎样添加的?为什么这样添加?你画线条时应注意什么?你所画的线条成了许多形状,你能把它想成什么呢?等.学生既欣赏了作品又能和自己的画相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开拓,大胆想象,轻松的获取了美术知识。

最后,学生在添加时想象力丰富,作业生动形象、妙趣横生,课堂效果很好。

在这一节课中,我把激发兴趣、鼓励发现、引导活动作为重点,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了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作为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愉悦的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再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3《纸盒变家具》反思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对生活中商品包装纸盒的再利用、再创造,运用加减法及适当地美化装饰,变纸盒为家具,使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得到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千姿百态,款式多样,造型各异,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设计的功能目的。

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客厅、书房、卧室等房间的家具摆设,观察它们的样式、构造、色彩。课堂上,采取4人小组合作,组内分工,组内成员确定自己要做的家具,动手实践,认真设计、创造。在制作过程中,我巡视指导,发现学生的思维活跃,他们自己动手剪、贴、粘,动手能力强。有的小组配合很默契,他们制作出了电视机及音响组合,双人床,衣架、沙发、椅子、鞋架。当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家具组合放在讲台上进行家具展销时,每组同学都很积极,孩子们体会到了动手创新的乐趣。

4《和妈妈在一起》教学反思

本周的美术教学内容是《和妈妈在一起》,本节课不仅可以使孩子们感悟母子亲情,更能够激发他们丰富的情感,是一节很好的思想教育课。

  情境一:当学生们聆听着欢快悦耳的歌曲,看着画面上一对对儿憨然可爱的动物母子间的亲密的样子时,很多学生都露出了愉悦的表情,并很快被那温馨的场景所吸引,艺术情境的大幕也由此拉开。有的学生情不自禁的说:那是熊猫宝宝正和妈妈捉迷藏呢!有的说:袋鼠妈妈在给宝宝找食呢!学生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情境二:情景示范,解决重难点。这节课是让你们用彩泥制作动物们的妈妈和孩子,谁能猜猜母子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妈妈的身子大,而孩子的身体小我赞扬地说:你说的真棒!但它们的相同点又是什么呢?”“是它们长得都很像!当教师用医大一小两块泥和学生进行情境对话,让学生设定如何表现母子亲情时。我说:妈妈和孩子有着浓厚的亲情,妈妈不仅教孩子学本领,还关心和爱护着他的孩子,孩子也喜欢和妈妈在一起。老师手里这一大一小两块泥就代表着妈妈和孩子,你能帮老师设计一下他们的亲密动作吗?”“妈妈抱着孩子妈妈背着孩子妈妈亲孩子“”妈妈于孩子脸对脸说话孩子和妈妈戏耍等等,开始学生说我捏动作,接着我让学生上前变换动作,就这样,师生不知不觉地在这种童话般的情境对话中,既体会了母子亲情,又展开了判断和创造想象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对艺术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情境三:肢体表演,强化形象记忆。为了让学生捏制的动物更形象,我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动物特点,学生通过表演,加强对动物特点的记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动物特点进行夸张表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的教学,我认真探索小学低年级艺术课的教学实践,将美术中的绘画和音乐中的歌曲教学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并通过可爱的动画、动听的歌曲,巧妙的对话来创设一个童话般的动物世界情境,使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习;进行艺术的感受、体验和创造。通过老师实实在在的启发和诱导,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崇高的爱,由此,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茂密的花》的教学反思

《茂密的花》这课是要求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不同种类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可是上课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紧张。
  首先我用鲜花的图片导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鲜花的美,让他们了解大多数的花都是由花瓣、花心、花枝、花叶四部分组成的。接着请同学们准备好自己的劳动成果,课前布置学生自己用卡纸制作的一支色彩艳丽,造型独特的花。让大家把自己的作品亲手贴在我准备的卡纸上。由于卡纸只有4开大小,贴的花却很多,所以我不断的引导他们先贴的贴高点,这样很容易组成了一个茂密的花园。从而引出课题《茂密的花》。可是在导入部分,可能由于我提出的问题和语言的表达不是很准确从而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快回答出问题,绕了好多的弯子。
  接着我带领同学欣赏了三个小花园,进行比较,哪一个更茂密?让孩子们得到表现茂密的花只多是不行的,花和花之间还要有遮挡关系的知识点。这里进行的比较顺利,效果我也比较满意。通过图片对比,孩子们和容易就理解了茂密的含义。
  后来的两个环节,我先在黑板上演示错误的相互遮挡的两枝花,请同学说一说错在那里了,并上台修改。再以接力游戏的方式,组织每小组学生合作把黑板上的两枝花添加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显的有些重复罗嗦了,我自己也感觉到这个设计的有些失误,应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若是能将这2个环节合并效果应该会好些。
  学生实践操作时大多都能掌握方法,作业效果不错,在短短的十多分钟内画出了一幅幅茂密而美丽的画。可是由于低年级孩子的模仿力较强,在作业中就出现了几个学生都画出了一样的作品,没有什么新意。当然这也是我的问题,我忽略了这一点没能及时地给他们创造一个很好的想象情境,启发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对花的感受。
  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我设计了给好画贴蝴蝶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之中,学习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在延伸部分,让学生观察分析花与人类的密切,教育学生爱护一草一木,爱护鲜花,为我们的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今后我还要加强对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平时还需多探讨,多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逐步提高自己。

6吊饰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美术装饰知识与装饰技能,将生活情景引入到美术课中,通过为自己的藏品设计制作收藏卡的活动,了解一些简单的收藏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术的

1、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制作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以往这些都是我们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有的学生回很认真地听,但也有学生会不参与进来。面对这样的现象,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制作了不同造型、不同装饰内容的吊饰,上课时分发给各个小组,并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1、吊饰由几部分组成?2、各个部分的形状是什么?你能从这个形状联想出其他的形状吗?3、装饰的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装饰内容吗?4、制作的方法是什么?学生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汇报讨论结果。通过小组研究的形式,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虽然有的学生不会分析、不善于表达,但可以在小组同学的讨论中,作为聆听者他们或多或少都能记住一些知识点。而在每个小组的汇报中,学生们掌握了吊饰的基本知识。

2、在合作中感受成功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设计能力很强,有的学生表现能力很强,而也有一部分学生这两方面都比较欠缺,不管做什么作业都比其他同学慢,做得也不够好,这些学生往往很不自信,时间长了会有厌烦的现象。吊饰的组成分为悬挂部分、主体部分和装饰部分,其中悬挂部分最为简单,所以合作制作时,我建议小组中动手比较慢的学生做这个部分,而绘画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建议他们来完成主体部分的设计和制作。通过这样的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设计制作中来,当一件吊饰完成以后,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

7《节节虫》教学反思反思

在《节节虫》这课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常常让我感动,欣喜。

  废物宝贝,你别哭了,我决定和你交朋友,从今天起不把你们随便乱扔了,我知道那样肯定很疼。”“我以后也要多帮帮废物宝贝,帮它们洗澡,把它们穿得漂漂亮亮的,和我一起住。为什么会使二年级的学生说出这种成熟的话语?又是在怎么样的情景下说的呢?是这样的,本课中,有个词要二年级学生理解实在有点难,那就是废弃物,更不要说废物利用了。于是我将废弃物拟人化,变身为废物宝贝 ,一下子拉近了它们与学生的距离。如片段一,教师附注废物宝贝以生命,当学生看到鸡蛋壳宝贝受伤了,身上破了个洞;香蕉皮宝贝躺在乱乱的垃圾桶旁边睡着了;还有果冻壳宝贝和酸奶瓶宝贝全身脏兮兮的时候,很自然的对废物宝贝萌生了同情心,想要帮助它们,让它们受到人们的喜爱。于是学生就有感而发了。听到这些话从八、九岁小学生嘴巴里说出来,我不禁被感动了。是啊,学生对待身边的事情比我们想象中更纯真,更可爱。可见他们真的感受到了生活中废物宝贝的美丽,明白了废物利用的价值。

众所周知,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要点渗透到有趣的游戏中,组织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包装美术知识,就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应用,而不是一味的摹仿。如片段二,节节虫身体的连接是难点,于是我将知识要点设计到组合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先让一组学生上台扮演废物宝贝,连成节节虫的身体,效果非常好。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加深了对节节虫特征的认识,也进一步感受了节节虫的独特之美。接着我用双面胶、线等连接工具在学生身上做夸张的连接演示,学生在形象的互动游戏中轻松地学会了身体的连接方法。而且还时不时地说老师,我有不同的方法。确实他们的思维是发散了,并没有被老师的方法所困。像有的学生就想出了用插、绑等很多好方法,甚至一种方法也有好多种操作的形式。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一颗童心蹦出了另一颗创造之心。

8出壳了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二年二班讲了《出壳了》这一课,总体感觉这堂课生动有余,不够流畅。

    做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得很多。小动物破壳而出,来到这个世界上,它们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微不足道,这个过程却蕴含着生命的不屈和伟大。于是我设计了小鸡出壳过程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亲眼去看、去感受,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假如自己就是那只鸡宝宝,破壳而出的那一刻有什么感受,会看到些什么?让学生角色扮演,设计这些环节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喜悦。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也令我满意,虽然较以往显得有些拘谨,但是都能很好地投入学习。

    课前我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卵生生物的资料,学生们都很积极,找来的资料也很全面,有的同学甚至还印了彩色图片。问题是他们似乎并没有了解我的意图,对这些资料的了解普遍流于表面。我是希望他们通过多知道一些资料,开拓眼界,帮助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这也反映出学生不善于自己获取知识,习惯了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

    作品评价的环节常会被忽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最多只有20分钟是留给学生进行创作的,往往都来不及完成作业,这点我早有所料。展示评价时我选择了三幅相对完整、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让其他学生给他们投上一票,并说出投票理由。展示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良好品质。所以这个环节是不能放弃的。

    现在的学生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下,都成了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小鸡在出壳时,母鸡妈妈不会帮助它们破壳而出。因为如果不靠自己的力量,经过一番锻炼,小鸡的身体不会结实,也许活不久。小朋友们也一样,不能事事依赖父母,要自立,这样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过这一课,我发现了教学中我存在许多疏漏失误之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9《头饰设计》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二年级一节美术课《头饰设计》,节课我首先让学前班的学生戴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头饰导入让学生产生了深厚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头饰,让他们知道头饰不仅代表着不同民族还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最后通过让学生看我自己动手制作了几个头饰来发现制作的步骤,我觉得这样做很好,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趁着现场的活跃,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内我让学生动手做头饰送给小福娃,使学生们非常兴奋,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使学生们一片嘘声,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投入到制作头饰的过程中,一节课的好坏应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怎样,但是我感觉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不足的,如果我把每个小组的作品仔细的点评一下就好了,让他们找到自己小组做的好与坏的地方,我觉得可以发展学生的评介能力,还有这样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更能体现团结友爱的一面,更能增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我也很欣慰:本节课没有一个小组没完成任务的。所以我深刻的感觉到,在玩中乐,在乐中动手做,是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这样同学们的思维都很跳跃,发散,制作出的作品当然都很成型。色彩,造型,比例,范围等都掌握的恰到好处。

10《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新教材所划分的四种美术课型中,欣赏·评述是对我个人来讲相对难以把握的课型。尤其是我所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孩子,如何站在他们的视角找出教材中值得欣赏的重点,并通过孩子们乐意的方式来进行突破,确实得花一番工夫。

本课的内容设置是非常科学而艺术的。它以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物为主体,通过青铜、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艺术形式来表现。学生初看教材便被深深吸引住了,夸张的造型、多样的材质对他们来说是相当新鲜的——与老师粉笔下的形象不同,与动画片里见到的也不同,太有趣了!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心理的分析,我决定从农历虎年的“虎”入手,联系实际生活,了解这些动物被变形为艺术品后,是怎样装点美化生活的。在这一环节里,学生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我的“指挥棒”,看来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比较成功地抓住了他们的好奇心。

但,欣赏是不能仅凭一时的好奇来进行的,这样瞬间的激情也不可能使个体对作品真正有所感悟。那么如何能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作品所蕴涵的美呢?根据以往的经验,仅凭教师的介绍很显然是行不通的。经过思考,我设计了小组讨论汇报、个别交流以及教师穿插介绍的学习形式。并且缩小了欣赏的“焦距”,以一种动物为例,从颜色、形态、材质等等方面展开比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人云亦云。同时,为了使学生更感兴趣,我特意收集了两个有关动物的水墨画形式的和剪纸形式的小短片给学生们看。没想到,这些“配料”正对了他们的胃口,使学们生对这些艺术的作品有了更深更独特的感悟。

本课堂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在展示介绍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高,过于被动,而且老师留给孩子们自我展示的时间也太少。

我想,有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经历之后,对于欣赏课教学教法的探究我也会更有信心了。

11《我的收藏卡》教学反思  

谈到收藏,也许有人会联想到一掷千金的嘉德拍卖行、名闻遐迩的索斯比拍卖行,会联想到价值连城的名家名作。但是,孩子也有孩子的最爱,孩子也有孩子的收藏。本课通过欣赏、交流、制作,了解收藏卡的布局与类型。通过鉴赏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艺术品的情感。本课前面的欣赏交流环节都进行的很顺利。后面制作的时候,我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收藏卡的制作方法:内容、布局、方法、装饰等。可能我以前从来没有试过这种完全放手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分析的时候头头是道,制作时就大多死板硬套毫无新异了。看来我以后还要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2《假如我是巨人》教学反思

 本来我是想准备一节观赏性强的课,进行教学。但是考虑到我的教学计划,以及公开课的实用性,所以选择了第十二课《假如我是巨人》。

幻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尤其是孩子们,每一个孩子都爱幻想,不受时空约束的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孩子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知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于是,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学生们都很喜欢的传奇人物——《格列佛游记》故事让学生欣赏。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激发学生想变成“巨人”的强烈愿望。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本课难点——画面布局与形象对比这点时,我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自己画成巨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了解构图的多种方法。

本课教学我遵循新课改的要求,融入多种教学方法,采取了故事教学等方法。

在教学课件中融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元素,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精美的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提升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想象力。以直观图片欣赏,问题由浅入深讲故事,引领学生走入一个新奇的世界巨人与小矮人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说格列佛是什么样的人,让学生从能力品格上使学生了解巨人的无比威力和巨人宽厚、乐于助人、爱和平的优良品质。从形象上使学生看到巨人与小矮人大小比例的差异。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了德育渗透,又让学生对本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新授课做了有效的引路。孩子们的作品大胆,富有自己的想法,整体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在本节教学中,我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我讲得太多有些啰嗦没有把握好时间,使得最后学生展示的机会不多。今后我会注意在课堂语言的精炼上继续努力追求,从而节省时间,使课堂效果更好。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模仿力极强,在让学生欣赏范作的时候我有些大意,没有强调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和自己心中所想得一样的巨人,使很多学生画的和范画上的内容很相像。

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候,听课老师都颇感无聊,需要改进,如果各位老师有好的方法可以交流下。还有就是展示的时候效果不是很好,以后需要加强对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努力的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级内涵。

总的来说我的引导和总结发言不是很到位,语言也不是很精炼,在一些问题上讲得还不是很透彻在今后面的教学中我将积累经验,继续改进不足,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组织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13《拓印树叶真有趣》的教学反思 

这学期的汇报课我上的是人美版二年级教材中的第十三课《拓印树叶真有趣》一课。说到这节课,从选题到备课,再到上课,王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很大的鼓励。这节课,从试上到正式上课,我一共上了三次,每次上都有不同的感受,也会有不同的收获。第一次上,王老师、杨老师跟我交流后,我及时弥补了存在的问题。试教的过程是不断暴露问题的过程。等第二次试教之后,有几个问题就比较突出了。于是在最后汇报课中我将这些问题做了如下的处理:

一、对于处理“欣赏”与“创作”的主次关系

为了让学生真正对这些精美的树叶拓印感兴趣,初次试教时,我在课件里加入了大量的树叶图片,但效果不甚理想。学生大多只能感慨:好美!可它究竟美在哪儿呢?学生无从表达,也就无法为之后的创作找到可供借鉴的元素。在综合了王老师与杨老师的意见后,我立即作了调整。

首先设法改进课件,将欣赏的范围缩小,深度加深。并将树叶的叶脉、外形这学期的汇报课我上的是人美版二年级教材中的第十三课《拓印树叶真有趣》一课。说到这节课,从选题到备课,再到上课,王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很大的鼓励。这节课,从试上到正式上课,我一共上了三次,每次上都有不同的感受,也会有不同的收获。第一次上,王老师、杨老师跟我交流后,我及时弥补了存在的问题。试教的过程是不断暴露问题的过程。等第二次试教之后,有几个问题就比较突出了。于是在最后汇报课中我将这些问题做了如下的处理:

一、对于处理“欣赏”与“创作”的主次关系

为了让学生真正对这些精美的树叶拓印感兴趣,初次试教时,我在课件里加入了大量的树叶图片,但效果不甚理想。学生大多只能感慨:好美!可它究竟美在哪儿呢?学生无从表达,也就无法为之后的创作找到可供借鉴的元素。在综合了王老师与杨老师的意见后,我立即作了调整。

首先设法改进课件,将欣赏的范围缩小,深度加深。并将树叶的叶脉、外形、颜色等方面的相关资料糅合起来,通过教师充满童趣而精练的语言配合进行讲解,中间适当引导学生质疑,使他们能在欣赏的同时有所思、有所悟。另外,将欣赏分出两个层次来,教师在引导欣赏之后,立即用一个问题 “你喜欢哪种树叶,为什么?” 作牵引,放手让学生自主欣赏其他的树叶,让他们体会到大自然中处处都有美,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爱美的情趣。这样,既及时让学生实践了怎样用美术的眼光去欣赏,又不失时机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对于确定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精彩的课堂各有各的妙处,但相同的部分一定是有学生精彩的表现。但从试教的效果看,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不太明显。也就是学生的交流少、探究制作的过程流于形式。

在静下来思考之后,我意识到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老师没有在思想上真正对学生放手,此时最应该调整的就是自己的心态。在接下来执教时,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善于倾听,鼓励小组的学生大胆交流。 同时对学生课堂中积极的表现及时采用表扬、微笑、点头等形式给与肯定,使课堂成为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说实在的,在平日的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机会并不多。因为现在的美术课更多的是提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在教学时间灵活支配的情况下,一般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作品的。因此,一旦课时时间缩短,相互的配合就乱套了。有的各执己见,有的分工不明确,有的没有合理分配时间等等。吸取教训后,在执教其他班时我试图在课前利用其他内容请几名学生来共同示范合作制作的过程,同时也随时注意在此课前面的教学中渗透合作的方法和重要性。这样一来,实践的效果果然要好得多。

经过前两次的实践,第三次在原有的基础上,又重新创设了一个情境,主要以“为孤单的树叶宝宝找伙伴”为线索来展开借以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激情。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不错。当然也存在不足的:

1、时间的把握还不够精准。

2、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够紧凑。实际上相对于创意来说,制作的方法还是比较容易的。在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上点一位学生示范操作就可以了,无须花更多时间,导致交流的主次不够明确,略显拖沓。

3、作品评价仅是一语带过。如果我把每个小组的作品仔细的点评一下就好了,让他们找到自己小组做的好与坏的地方,我觉得可以发展学生的评介能力,还有这样,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更能体现团结友爱的一面,更能增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应把展示作品这一环节做得更好些。

4、教师的语言还需多锤炼。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以课改理念为指导,扎扎实实地加强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从美术课堂中感受成功和愉悦,获得不断的发展。

14《做笔筒》教学反思

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过了,学生们似乎像没听见一样继续沉浸在互相评价的热闹气氛中,只有我的内心异常着急,实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的突然一声高音,结束了整堂课。回到办公室后,先是把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归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巧妙,把那些不成功的地方归于学生配合的不够完美。但当自己完全冷静下来以后,对自己的整个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觉得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在这节课上教学环节时间的安排上想的不是很周到。安排了导入新课、文化传承、感受美、表现美、课堂小结、课堂延伸这几个教学环节。在这几个教学环节上表现美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占用教师讲授的时间应该最长,但由于前面几个环节有课件的演示和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占用了不少,所以在如何指导学生具体制作上显得有些仓促,指导的不够细致,教师过分相信学生的制作能力,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大人们认为简单的事情在学生看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我在备课时考虑欠缺的地方。通过这节课,我觉得以后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上多考虑,不能为了教师个人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或者形式的多样性而牺牲了学生充分动脑思考和动手的时间,我们不能和学生抢时间,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学生在利用废旧瓶罐制作笔筒时,创意不够,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摹仿教师的范例。最开始我把这个问题归于学生没有动脑筋,但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责任也不能完全归于学生,教师在启发引导方面做的也不够,学生看到老师的范例很漂亮,为了保险自然产生了模仿的心理。以后在上此类形课的时候,重点应该放在启发引导上,教师如何运用语言、范例、课件等手段,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做笔筒》这节课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整体效果还算不错,特别是导入环节,通过对比非常吸引学生,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环节中学生讨论的也比较好,在评价环节中学生的热情很高,也有自己的收获。这节课它的重要意义并不是学生能作出什么精美的笔筒作品,我们更应该看到它在人文关怀方面的价值。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建设节约形社会,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废旧瓶罐很多,大多数都是被人们扔掉,通过这节课让学生知道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大胆创造,就可以把生活中的废旧东西再次进行利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这对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15画夜景教学反思

《画夜景》一课是人美版第四册15课的内容,是以“夜色”为主的创作绘画课。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画夜景》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听听、想想、画画”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美术课上,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是必不可少的,能带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出示了一系列的夜景图:城市夜景、街道夜景等,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让学生感受不同场景下夜景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从而引出了是灯光、灯光、月光等把夜景装点得如此美丽。由此,引入大家都熟悉的夜景,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来感受美丽夜景。最后的作业是让学生用蜡笔在黑色的卡纸上“画一画心中的夜景”,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描绘,注意色彩的运用。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表现,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在评价的环节,我采用了自评和互评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评课中,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教学中如果能加强对孩子情感的培养,将欣赏的图片换成咱们合肥的夜景,不仅可以激发出孩子更多的学习热情,也能让孩子更快掌握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学完本科后从内心产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范画部分,还是有些复杂,对于基础能力较弱的孩子理解和模范有些难度。教学过程中,耐心的引导式必不可少的,孩子的回答应是他们自己的理解。教师过多的“说”出,对教学的效果是有影响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避免出现同样的情况。

16《画影子》教学反思

《画影子》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生活中的影子能使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情趣。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出影子富有梦幻般变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绘画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体会和表现影子的生动多变的形象,体验到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在确定教学方向、组织教学内容时有些困惑、矛盾,先作了一些思考——简单的理解就是让学生画一张影子的画,学会用色彩表现影子,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但这样的教学又显得太直白,缺少点情趣;生活中的影子包含了很多科学的道理,是否要和学生讲述影子的形成——复杂、系统的科学道理学生不会感兴趣。教学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堆砌,选择的内容是否有效、是否能进一不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升审美能力,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对教师有很大的考验。上完本课有一些感想,特做如下反思: 
1、教学内容组织比较合理
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看影子、说影子、找影子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影子;再通过精美的摄影、绘画作品欣赏,共同发现美、欣赏美,体验影子美的魅力;激发学生表现影子——画影子来创造美和展示美;通过剪影作品欣赏、皮影戏欣赏感受影子的无穷魅力。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些小环节:如《捞月亮》动画欣赏、让学生在教室里发现影子、手影游戏活动、影子艺术品(摄影、绘画)欣赏、添画影子、观看皮影表演等,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了影子,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2、突破难点重点有策略
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少,动手和运用工具的能力较低,适当表现出的虚实关系,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在发现影子、感受影子的美感的基础上,作业的形式是要求学生绘制背景,用贴纸图片来添加人物或动物,然后让学生在水中添画倒影,减少学生作业负担,让学生画出模糊的影子来。对影子绘画表现也认识到有困难,涂色时教师做了一些演示,同时指导学生可以用长线条的笔触来表现水和影子,因此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的作业效果很好。
3、注重美术教学与生活联系,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美术课程的终极目标,缺少人文情感润泽的教学不是艺术教学。一方面我通过对教材配套课件进行了修改调整,精选实用的图片和影像辅助教学,利用精美的摄影图片和音乐创设充满情感气息的课堂教学情境。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谈论交流,问你愿意生活这样如画的环境中吗?你想和谁住在那里?你想盖什么样的房子?在这么美的地方你最想做什么?你可以为这么美的地方做些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来体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4、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其一是教学细节关注不够:前两个班级的教学忽略了作业的具体指导,只是简单的讲述了作业的基本要求,导致影子是正画的(教师也没讲影子和实物形态上的区别,只是根据教学课件说了说影子比较模糊),影子的颜色也习惯着平涂。特别是影子的涂色最好具体示范,先用什么颜色,再用什么颜色,并提示影子边缘表现可以模糊些。其二是效果突出的学生作品不多: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自信的认为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方法、养成了必要的作业习惯,学生作业练习时没有即时巡视、辅导。其三是评价方式单一,在评价时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作品,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评价、作业态度的评价——后两者恰当的评价往往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作业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其四是作业速度较慢,两课时的教学时间,很多学生未能完成,学生作业的不自信,习惯画了擦,不停的修改,影响了作业的速度(在端正学生作业态度的同时属性学生信心、仔细思考,大胆落笔)。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以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入挖掘教材,仔细研究学生,合理、多样的设计教学环节,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从美术课堂中感受成功和愉悦,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美术技能技巧。

 

17《认识身边的树》教学反思

在教学《认识身边的树》这课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地观察,只有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才能感受到树木特有的英姿和魅力,才能区分出不同树种,绘画时可以通过表现树干上不同纹理的规律来区分不同树种,由于每个学生对大树的感觉不同,有些同学会刻意表现粗糙的树干,有些同学喜欢概括表现它挺拔伟岸的身姿等。只要学生表现的是真正的大树,表现出大树生机勃勃的可爱形态,我都会对学生进行鼓励。

18绘画中的节日教学反思

节日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操行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 和造型表现能力.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节日.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节日活动,掌握节日场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作用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节日场景.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有关节日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收集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油画棒、彩笔).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室里挂些与节日有关的饰品,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节日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的是哪些节日?并尝试介绍与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活动.
(3)模仿游戏:学生自己模仿节日活动中人物动作、活动的情景,:、春节、元宵节看花灯……体验、感受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
(4)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节日 场景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节日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5)总结示范:老师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节日热闹场面,有一定人物造型的画面.
(6)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画面.主要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节日场景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像,制作具有一定人物动态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7)评价展示:学生自主评价为主.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小结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评价意识.鼓励构思新颖\独特的学生,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体现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8)课的拓展:欣赏有关节日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的情感。例如清明节、中秋节……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绘画表现方法。

19我喜欢的鸟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课内容十分感兴趣,课前收集了鸟的大量图片,通过材料的收集,学生对鸟的知识也有了进一步了解,为本课学习做了铺垫。

课程中,我注重了学科间的融合。出示儿歌、诗词,使学生认识了文人用语言文字表达了对鸟的喜爱。让学生猜杨丽萍阿姨在学哪一种鸟跳舞?引导学生认识舞蹈家用肢体语言表达了对鸟的喜爱之情。那画家是怎样表达对鸟的喜爱之情的呢?杂、在学生的热情高涨之时播放课件,学生观赏到了许多名家作品和儿童画作品:有的用有特点的线描绘,有的用多变的形描绘,有的用丰富的色进行表现,还有的是充满想象的作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也很想画出自己心中喜欢的小鸟。

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课程中还要注意合理有效地组织、安排,为学生的创作表现起到激励作用。

添画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