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经典古代散文欣赏

发布时间:2019-01-04 14:53:07

短篇经典古代散文欣赏- -

                                      

短篇古典散文的阅读欣赏

      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注意短小散文的阅读欣赏。如以下篇目: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秋述    杜甫
      冷泉亭记  白居易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养竹记   白居易
      新乐府并序 白居易
      李贺小传  李商隐
      喜雨亭记  苏轼
      放鹤亭记  苏轼
      游沙湖   苏轼
      书巢记   陆游
      牡丹亭记题词  汤显祖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唐]李白
      【题解】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本文即为之而作的序文。从弟即堂弟。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序中写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等颓废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全文仅百余字,紧扣题目,句无虚设,而层次井然。以骈偶句式为主,铿锵动听,而又潇洒流动,无板滞之弊。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1];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2],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4]。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5]。群季俊秀,皆为惠连[6];吾人咏歌,独惭康乐[7]。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8]。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9]。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李太白全集》

      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而人生浮泛,如梦一般,能有几多欢乐?古人持烛夜游,确实有道理啊。况且温煦的春天用艳丽的景色召唤我们,大自然将美好的文章提供给我们。于是相会于美丽的桃李园内,叙说兄弟团聚的快乐。诸位弟弟英俊秀发,个个好比谢惠连;而我的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康乐。正以幽雅的情趣欣赏着美景,高远的谈吐已更为清妙。铺开盛席,坐在花间;行酒如飞,醉于月下。不作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赋诗不成,须依金谷雅集三斗之数行罚。(王运熙杨明)

      [注释]
      1]逆旅:旅舍。逆;迎。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如《尸子》:老莱子曰: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也。又如《古诗》: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此用其意。[2]浮生若梦:《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又《庄子?齐物论》称庄周梦为胡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意谓死生之辨,亦如梦觉之分,纷纭变化,不可究诘。此用其意。[3]秉:持,拿着。二句原出曹丕《与吴质书》: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4]大块:指大自然。假:借。文章: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此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指出,天上日月,地上山川,以及动物、植物等,均有文采,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5]序:同叙。天伦:天然的伦次,此指兄弟。[6]季:少子为季,此指弟弟。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幼而聪慧,十岁便能作文。深为族兄灵运所赏爱,常一同写作游玩。[7]康乐:谢灵运,南朝宋诗人,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以写作山水诗著名。[8]琼筵:美好的筵席。琼,美玉。羽觞:酒器,形如雀鸟。[9]金谷酒数:晋石崇有金谷园,曾与友人宴饮其中,作《金谷诗序》云: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游沙湖   选自《东坡志林》
      原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冰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难。是日剧饮而归。
      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的公鸡。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从苏轼的《游沙湖》看其格调美
      就散文的解读而言,对散文格调的把握,也就是要能够"读其文而想见其为人",具体说来,我们要能够通过那些充分显示散文的"个人性"的因素??如文本独特的选材和叙写角度、作家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深刻见解、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基调等等的细致观察,去领略文本的艺术趣味和独特风韵,透视作家人格和精神境界。
      我们正可以从上述思路来读苏轼的《游沙湖》。
      现代学人吕淑湘先生论苏轼随笔小品,称其"不刻意为文,遇有可记,随笔写去""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这是一种深识之见。这篇似乎是随手所记,决无刻意痕迹的《游沙湖》,就是一篇充分显示作者人格品味,能让我见"其为人,其哲学"的佳作。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本文前一部分以文写人,后一部分以词记游,文、词融为一体,相互激发,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本文写人的角度和文中《浣溪沙》词抒发的情感。作者是从庞安常与""""的角度来写人的。因此,只选取安常"以眼为耳""虽聋,而颍悟绝人"的特异之处,仅用"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一个细节,点化成文,写出人物之不同一般。这种写人的手段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细细品味,我们还可以发现,这种写法其实本身就蕴含深意。庞安常字时安,湖北蕲水人,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及长耳聋,但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这样一"异人",可记的事迹行状必然很多,而作者却只突出他"以眼为耳"""。从作者文中""言可以看到,作者这样写人,其实也是在写自己。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巧手神医,而诗人"以手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充一名村医,自己也因诗文得祸,贬居僻远。两人连境遇都有同""。更""的是他们都不用""。庞安常不用耳是因为耳聋,耳聋而不听,只凭自己的眼明心慧。作者不用耳,则是出于性情。"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陆游:《题东坡贴》)率性而为,不为世风流转,不为时论所惑,活出自己的独立不倚,一派天然,凭的也是眼明心慧。如此看来,作者那一句"皆一时异人也",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从这一句谐谑之中,我们自然也可以见出作者开朗诙谐、活泼风趣的性情。而作者贬居僻远却自居"异人",这又是多么乐观、自信。这种乐观、自信,在后文记游的《浣溪沙》词中表现的更加充分。白居易有《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苏轼却高歌"谁道人间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一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这种人生情怀也使本文具有了一种超然洒脱的韵致。
      【题解】
        本篇一作《游兰溪》。兰溪,在湖北省蕲水县东,水出竹箬山,其侧多兰,唐置兰溪县。时兰溪之水颇有盛名,《煎茶水记》说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游兰溪是元丰五年(1083)三月事。文章记述了与聋人医生庞安时结识的过程及同游清泉寺的情景,笔墨颇为风趣,略有苦中作乐的味道。

      冷泉亭记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山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英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在郡里,灵隐寺最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两寻,宽不逾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春天,我爱它的草香薰薰,林树欣欣,在这里可以吐纳于清新空气之中,令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除酒困,令人心旷神怡。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漫到亭阶之上。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门中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能给你说得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象五个手指并列一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导读:冷泉亭是杭州的一处山水胜迹,位于灵隐寺前、飞来峰下,唐时亭在水中,宋移建于岸上,并建起水闸蓄水排洪,冷泉放闸成为古代灵隐寺的景观之一。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出了对联上联:泉从何时冷起?峰自何处飞来?;清末大学者俞樾对得巧妙:泉从冷时冷起,峰自飞处飞来!。一时成为美谈。
        这篇《冷泉亭记》是唐代大文学家白居易(772??846年)的名作之一,作于长庆三年(823年)秋杭州刺史任上。第一段用逐层递进的写法,介绍冷泉亭景色为杭州灵隐之最,用笔工整;第二段是重点,举出了春夏两季和坐而玩之者卧而狎之者为例,连用了四个字,说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给人潜利阴益之多,点明其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五座亭子及其建造者(唐代有姓名可考的杭州刺史共有99位)。
        注释:东南,唐代人的东南概念多指江南东道(包括今浙江、福建、上海全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南部分)。余杭郡,指杭州,唐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间杭州尝改余杭郡,此处用作雅称。,古代长度单位,为八尺。薰薰,指花草的芳香。欣欣,形容草木繁盛状。“??”,水停滞,水面平静。泠泠,清冷。(读juān),免除。(读chéng),指酒醒后疲乏如病的状态。(读shěn),况且。潜利阴益,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四封,与提封同义,指四周行政边界之内的疆土。长庆,唐穆宗年号,起始于公元821年,终于824年。(钱塘导读、注释)
      又 题记:第一段用逐层递进的写法介绍冷泉亭景色为余杭灵隐之最;第二段是重点,共举了春夏两季和坐而玩之者卧而狎之者为例,连用了四个字,说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给人潜利阴益之多,点明其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五亭及其营建者。本文在写法上,将状景、抒情、文化融为一体;句式上,在长短错落中见对偶整饬。
        此文一如白居易的闲适诗,明快简洁,悠然可掬。诗人文中称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如此看来,冷泉亭是最好的去处了。在冷泉亭,春天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夜则??,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作者简介:(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出身于仕宦之家。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晚年官太子少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著有《长庆集》七十五卷。

      秋述
      杜甫

        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昔襄阳庞德公,至老不入州府,而扬子云草《玄》寂寞,多为后辈所亵,近似之矣。呜呼!冠冕之窟,名利卒卒,虽朱门之涂泥,士子不见其泥,矧抱疾穷巷之多泥乎?子魏子独踽踽然来,汗漫其仆夫,夫又不假盖,不见我病色,适与我神会。我,弃物也,四十无位,子不以官遇我,知我处顺故也。子,挺生者也,无矜色,无邪气,必见用,则风后、力牧是已。于文章,则子游、子夏是已,无邪气故也,得正始故也。噫!所不至于道者,时或赋诗如曹刘,谈话及卫霍,岂少年壮志,未息俊迈之机乎?子魏子,今年以进士调选,名隶东天官,告余将行。既缝裳,既聚粮,东人怵惕,笔札无敌,谦谦君子,若不得已。知禄仕此始,吾党恶乎无述而止。
        【赏析】杜甫擅长咏秋,《登高》《秋兴》诸诗脍炙人口。此文亦写秋,与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透写出一种因看破世态人情而滋长的人生悲凉,这恰是杜甫特有的生命情调。
        此文是如何层层渲染人生悲凉之感的呢?作者落笔即题一个字,既是点明节令,更是借助秋的特有文化意蕴,弥散悲哉秋之为气的情绪气氛。此文作于天宝十载(751),杜甫困居长安已历五年,故文章直状病卧长安旅舍之悲境:多雨生鱼,青苔及榻。次则运笔极抒世态炎凉之感,作者就眼前气象借雨喻人,以旧雨来,今雨不来喻写旧友仍来、新人绝迹的人情冷暖;又征引庞德公与扬雄(字子云)的遭遇,曲写自己的寂寞冷落;然后以慷慨抑愤之语点出门庭冷落缘由:士子一心追逐名利,故朱门不见涂泥,而嫌穷巷多泥。继则描写魏子与众不同,踽踽然来告别,作者明赞魏子不以官遇我,暗寓怀才不遇之愤。
        本文旨在赠魏子以壮行色,文中写杜魏之交突出神会两字,纲举目张,情长志远。一写魏子此来,不以官遇我,乃知我信奉安时而处顺的人生准则。二写我知魏子是卓特文士,必为世所用,成为黄帝之相风后、黄帝之将力牧式辅弼统帅。三写我知魏子性无邪气,又得正始诸彦之正传,必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如同孔门弟子中以文学著称的子游、子夏一样。四写我知以铨衡,魏子尚有不及之处,即胸怀少年壮志,未息俊迈之机心,故有时赋诗如同建安诗坛的奇杰曹植、刘桢,谈话涉及汉武时西扫匈奴的大将卫青、霍去病。五写我知魏子此去东京洛阳为官,实乃迫不得已而入仕。作者笔意深婉,写我即写魏,写魏更即写我??写出了杜甫的心志襟怀才学。
        本文在写作上还有两个特点不可不说,首先,全文构思贯彻对比手法,大者有众士与魏子之比,小者有朱门与穷巷之比。其次,作者学识渊博,故文中多处引用典故。

      唐朝诗人杜甫在京城长安闲居时,曾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这时一些人认为杜甫的前途不可限量,所以都争着和他拉关系交朋友。随着杜甫做官的消息越来越沉寂,那些曾巴结讨好他的朋友便不再和他来往了。一个秋雨连绵的季节,正当诗人贫病交加之时,一位姓魏的朋友冒雨来访,这使他很受感动,于是作秋述一首。序曰:秋,杜子病卧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高车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从此新雨”“旧雨便成了新老朋友的代称。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斤*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戚*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伫*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霓*,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单*,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睛显晦,昏旦含叶,千变万状,不可殚纪,锣*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骞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馀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长老凑、朗、满、晦、坚等凡二十有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山草堂???
      原作:唐?白居易
      ???邱德修教授
      ?:新竹中??彭元岐
      ?起:民?八十二年,在??文研究所四十?分班受?於邱德修教授。?堂中,教授提起?本篇之激?,余亦素好之。??乃作白?????教授指?,爰成此篇。??表,???,以?同好。
      ??
      ?山的?景,秀???直是天下?山的冠?。山的北峰,叫做香?峰;香?峰的北面,有一座??寺;就在香????寺之???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恐怕????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天一??上他了,就像?行的?子路???,眷?沈迷、依依不?而不忍?去,於是就?著香?峰,傍著??寺,?了一?草堂。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屋子,?根楹柱;???房,四扇窗子;坪?大小及??的奢?,都完全符合我原本的心????能力。打?北向的小?,就吹?????,可以避酷暑;敞??的天窗,就照入?暖的?光,又可以防寒?。所用的木?啊,只是砍下?就用,?不再漆?;所??壁呀,抹平就好,也?不再抹白。砌??,就用石?;糊窗?,也全用?,竹子做的窗??麻做的????大概就是???素啦!屋子??有木?椅榻四?,素色屏??座,?有古琴一?,和儒、?、道各家?籍呀,???本!?天我已????主人翁,仰?山色,俯??,靠著、看著??的竹啊!?啊!?哪!石啊!看得?直是目瞪口呆、?接不暇。看了一??,禁不住美景?般的?惑,整?人的精神就?之而?移默化了,外在也安??心更和?。只要住一宿,身?就十分安?,住?夜更感到心情恬?,住三?晚上以後,就完全忘?自我的存在,而跟?物融合??。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就是了!?忍不住再?到底???其?,我?座草堂啊:前面的平地?有十丈??,中?又有平?,面??是平地的一半,平?的南?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又是平??倍左右。池??是山竹、野花,池???了白?、白?。再往南走,就到一??,石??旁古松、老杉交??立著,?的腰身?乎都要十?人才抱得住,?的高度不知?百尺,修??枝摩娑著白?,低垂的枝柯?拂著潭水。像旌旗般地直立著,像雨?般地??著,也有的像??走般地分?著;古松下多灌木????蔓生,交??,使得日光月??法照射到地面。到了盛夏??候,仍像月的秋???。地下?著白石做?出入的通道。草堂北?五步?的地方,?踞在?崖、?石,?石玲?空透,就像???的土堆一?,各??木、奇花?草覆?其上,?色的枝?繁密迷??色的果?多得分披四垂,也?不出他?的名字,而且四季都是???子。又有天上?落的泉水,就地?植的茶?,可以直接用?煮水泡茶,若被??雅之事的人看到,?可以用??地渡?一整天呢!草堂??有一座瀑布,清水??三尺高,?落在??角落,然後注入石渠中。清晨或傍晚望?去,就像?白的?幔一?,要是在夜???,就像珠玉琴??音。草堂的西?,就在北崖?山上,用剖?的竹子,架在空中,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些竹管如血?般地分?著、如??般地??著,??灌注到水池?,一滴一滴???,就像??的珍珠,散出?的水?就像雨露一般,滴?????逝去;那附近拄著拐杖穿著鞋子,耳??可以欣?到的?景:春,有??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的皓?;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峰的白雪;不管是晴天的明亮、?天的晦暗之景,或是晨昏的含?、吐露之姿,可以?是千??化,?在是?法全部?下、???,所以我才???的景色是???山本身啊!
      唉!一般人只要?潢了一???有一???的席子而生活在?中,就免不了有??足的?子。何?是我,已成了??西的主人,而每??西只要到我跟前,我就用我的知?官能?他交感相?,他???色色????我,我又怎能不外在安??在和?,身??,心情恬?呢?想???高僧慧永、慧?、居士宗炳、雷次宗等人一起住入此山,就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然距??在已有千年之久,但是我可以??到他?的心境就是???和我同?的理由啊!
      更何??小到老,不管住的是白色的茅屋?是朱色的大?,只要住一天?天,我?是要搬??畚箕的泥土???子,聚集一些卵石??座假山,再???小小的水池,可??山水的癖好已?到了如此??救的地步。
      一旦被???佐九江郡守,那郡守又用?厚的心???待我,?山更以他?秀的美景迎接我,??直是上天??了我最好的??、大地送?我最好的空?,我?於能得到自己的最??有什?好苛求呢?只不?目前?有些小官俗事??著,?有些家庭的拖累尚未解?,而不能真正安?於此。等到有一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期制??了,一切的?退取?,都由得我作主成全的?候,我一定?左手?著老伴和孩子,右手抱著古琴??本,?老在此,好成就我一?子的心?。我?誓,清泉哪!白石啊!你??到了吧!
      ??是在唐元和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搬到?新居草堂,和河南元集?、范??允中、南??深之以及?林寺、西林寺的?老大德?、朗、?、慧、?等二十二人一起???果茶???新居行落成典?,於是?下了??草堂??
        题记:诗人在庐山游玩的时候,终于看上了一个好的去处。在庐山香炉峰的北面,遗爱寺的南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甲于匡庐的地方。竟然向远游的人回到了故乡一样而不忍离去。终于决定在在盖一处草庐,第二年盖成之后,诗人住在那,可以看山,可以听泉,真是美不胜收。况且在草庐附近还有一个水池,在池塘周围有很多山竹野卉,而池子里面又有白莲、白鱼。这是诗人下了决定,等到以后,弟妹们都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就和妻子儿女们搬到这里来住,终老于斯
      唐代白居易的山水游记,尤显自我的风格,享有盛名的《庐山草堂记》,即是其个性的显现。白居易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酷爱山水癖好,并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在记文开篇对庐山发生这样的赞叹,此后这就成为对庐山众口一词的评判。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香炉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作者对庐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环境,落笔悠悠,却倾吐了真诚的爱恋和审美情趣。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蔑,纳阳日,虞祁赛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碱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帏,率称是焉。作者对庐山草堂建筑的率真写实,成为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史料,而《庐山草堂记》亦被视为中国园林学的奠基之作。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翳*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译文:
      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古代逢到喜庆,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名字。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始营建官邸。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这年春天,空中落下麦子于岐山之南,占卜后以为是丰年之兆。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到了三月乙卯日下雨了,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感到不满足。丁卯那天是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相互庆贺于衙院,商人相互歌唱于市场,农民相互喜悦于田头。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全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造成。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而告之: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你们一定会说:五天不下雨,麦子就长不成了。十天不下雨呢?又一定会说: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长不成了。无麦无稻,年成就要饥荒,讼案增加而盗贼纷起,这样,我和诸位即使想游赏于这座亭中,办得到么?幸喜上天不遗弃下民,刚旱不久便赐雨于人间,使我与诸位能够相互舒畅地欢乐于亭中,这都是雨的恩赐啊!怎么可以忘记呢?
      亭名既已题定,又进而作歌词道:假使上天下的是珍珠,受寒的人不能当做棉衣;假使上天下的是宝玉,挨饿的人不能当做米饭。如今一雨三日,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并不有此力量,还是归功于天子,天子又说不对,归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自以为有功,归结到太空,太空渺茫,不可能为亭命名,我就自己以名我亭。
      仁宗嘉?六年至英宗治平三年。?四年中????判,他的上司?希亮,其??季常是??的好友(?????,曾?季常?了一篇很有名的「方山子?」,因同?期的著名作品很多,在此不另介?)?翔期??生春旱,後?下了大雨,有一亭子?好在此?落成,???其取名喜雨?作了一篇「喜雨亭?」。

      ?析》文中?力渲染人?「久旱逢甘雨」的??,充分????「民以食?天」的民本思想,反映了作者?百姓同??的感情。全文??????清晰,如?????快活?,文?淋漓酣?,充分表?作者的喜?心情,?富感染力。
      ?篇文章可以充分展??????人思想及?格。
      又:  苏轼于嘉?六年(1061)任凤翔府签书判官,第二年修建此亭,恰逢喜降春雨,于是命名为喜雨亭。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扇。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亻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十年至元?六年。?二年,在徐州做知州,他有?朋友名叫??????山人,在彭城(今江???)建了一座亭,亭中?有二?,早上放出去,晚上又??????朋友在亭中??玩,因有所悟,故作了一篇「放??」。

      ?析本文在描??士的情趣,假使是帝王,??????害;但作???士,就是?酒也不要?,反而可以逍?自在,?放逸的生活。
      第三段??者和南面王在生活情趣上迥然不同。?士不但可以??,甚至?酒,?可以?名;??不然。
      ?篇文章,妙在????,自然清?,完全是作者性情的流露。放??不算是名???篇文章的??,也同???。此篇所言不??「超然??」不?而合,同?此文中他道家思想的表?更是???
      又:  本文作于苏轼知徐州时,主要描写与山人游宴之乐,并通过引古证今,歌颂隐逸者的乐趣,寄寓自己政治失意时想往清远闲放的情怀。文章写景精约,却特征突出;叙事简明,却清晰有致;引用典故能切中当今;用活泼的对答歌咏方式抒情达意,显得轻松自由,读来饶有兴味。
        宋代隐者张师厚,字天骥,隐居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曾于东山建亭,因自驯二鹤出入山中经过此亭,故名放鹤亭
      又:这是诗人谪贬徐州时说作,文中记述了作者在拜访云龙山访人的一番问答及讨论。特别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鹤本是清远闲放之物,但卫懿公却因好鹤而亡国;酒本是荒惑败乱之物,因此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来劝戒人们不要为酒所迷。但刘伶阮籍却因酒而出名。是什么原因呢,云龙山人解释到,隐隐山林的人酒色都不能惑乱,何况鹤呢,观点妙极了。作者能不羡慕吗?何况还有那令作者陶醉的放鹤招鹤之歌!

      白居易:《??
      竹似?,何哉?竹本固,固以?德,君子?其本,?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其性,?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道;君子?其心,???者。竹???以立志;君子???思砥?名行,夷?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焉。
      ?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及第,授校?郎,始於?安求假居?,得常?里故??私第之?亭而?之。明日,履及於亭之?南隅,??竹於斯,枝?殄瘁,???色。??氏之老,?曰:此相?之手植者。自相??,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焉,?帚者刈焉,刑?之材,???焉,??百焉。又有凡草木?生其中,??郁,有?竹之心焉。居易惜其???者之手,而??俗人之目,翦?若是,本性?存。乃芟??,除?壤,疏其?,封其下,不?日而?。於是日出有清???有清?。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於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於人何有哉?以其有似於?而人?惜之,封植之,?其真?者乎?然?竹之於草木,??之於?庶。?呼!竹不能自?,唯人?之。?不能自?,唯用??之。故作《??》,?於亭之壁,以?其後之居斯者,亦欲以?於今之用?者云。  
      一.作者??有修?的君子多於庭院中?植竹?的原因是甚?(5)
      作者??有修?的君子喜??植竹?原因是竹?特性??者相似(1);
      它的根柢?,令人想到意志?定不移的人(1);
      竹身挺直,令人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1);
      竹空心,令人想到?心求道者(1);
      竹的?,令人想到砥??????,?如一的人。(1)

      .??原文???府中的竹???了哪些遭遇。(5分)
      ??居於相????植那些竹?,???有加。(1)
      ?????了相?府,??的人居住,庭中竹?便?人料理,更遭人任
      意砍伐,?目越?越少,周???生,了?姿?(2)
      及至作者入住相?府,重新扶植竹?????,清??竹林???
      ?耳的?音,呈?一片欣欣向?的生?(2)
      三.??出作者?作本文的目的是甚?(5)
      作者?此文刻於亭的?壁上,以待日後居於??的人看。作者指出竹?好像?
      而人皆?之。作者希望他?能好好打理竹?,不要令它像昔日般遭人任意砍伐。
      (2分)
      作者亦希望?治者(用?者)能看到?篇文章,然後明白?人和竹??,本身
      ?????的分??者一定要得到在上位之人??才能成?真正的?
      ,作者希望在上位之人能善用人才。(3分)

      文中诗人尽情抒发、描述了竹子刚直、不倚的风格。诗人托物寓意,把竹子喻为读书人,养竹喻作用贤,以留给居住在这里的后人和用人者借鉴。
      文人士大夫喜欢竹子不仅是由于其自然外观,而更多是由于它那比德意义,即将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新乐府并序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
      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
      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
      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
      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
      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
      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元和四年,为左拾
      遗时作。
      《七德舞》,美拔乱,陈王业也。
      《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
      《二王後》,明祖宗之意也。
      《海漫漫》,戒求仙也。
      《立部伎》,刺雅乐之替也。
      《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
      《胡旋女》,戒近习也。
      《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司天台》,引古以儆今也。
      《捕蝗》,刺长吏也。
      《昆明春水满》,思王泽之广被也。
      《城盐州》,美圣谟而诮边将也。
      《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驯犀》,感为政之难终也。
      《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
      《蛮子朝》,刺将骄而相备位也。
      《骠国乐》,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
      《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
      《骊宫高》,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
      《百链镜》,辨皇王鉴也。
      《青石》,激忠烈也。
      《两朱阁》,刺佛寺浸多也。
      《西凉伎》,刺封疆之臣也。
      《八骏图》,戒奇物,惩佚游也。
      《涧底松》,念寒俊也。
      《牡丹芳》,美天子忧农也。
      《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
      《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
      《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卖炭翁》,苦官市也。
      《母别子》,刺新间旧也。
      《阴山道》,疾贪虏也。
      《时世妆》,警戒也。
      《李夫人》,鉴嬖惑也。
      《陵园妾》,怜幽闭也。
      《盐商妇》,恶幸人也。
      《杏为梁》,刺居处奢也。
      《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官牛》,讽执政也。
      《紫毫笔》,讥失职也。
      《隋堤柳》,悯亡国也。
      《草茫茫》,惩厚葬也。
      《古冢狐》,戒艳色也。
      《黑潭龙》,疾贪吏也。
      《天可度》,恶诈人也。
      《秦吉了》,哀冤民也。
      《鸦九剑》,思决壅也。
      《采诗官》,鉴前王乱亡之由也。
      他在《新乐府序》中明确宣布,这些诗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其事核而实,宣称自己写的都是真实事件,更表现了一个中青年诗人扶正疾邪的战斗精神。
      在诗歌表现方法上,他提出了一系列原则:辞质而径,辞句质朴,不加文饰,表达直率,不绕弯子;言直而切,直书其事,不作隐讳,切近事理,说尽说透;而实,内容真实,经得起查考,不说空话,不加虚夸;体顺而肆,文字流畅,容易上口吟诵,便于配乐传唱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云。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下榻叩头,言:阿妈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竞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直有人物文彩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作者没有详叙诗人生平,而是选择一两件逸闻轶事,从侧面烘托渲染,描绘出一奇特诗人的形象。
      本文通篇围绕一字展开。先说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然后写李贺形貌之奇:细瘦,通眉,长指爪。再写他作诗之奇:未尝得题然后为诗,骑驴觅诗,呕心苦吟。接着写他临终之奇:天帝征召,烟气勃勃,?管声声。最后就奇才的遣遇展开议论,用一连串的反问句,表现出作者对诗人坎坷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不平与愤懑。文章构思奇特,议论深刻。

      《牡丹亭记》题词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于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溟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万历戊戌秋清远道人题。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牡丹亭记》是汤显祖的传世之作,在当时就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这部作品的题旨是什么?《题词》阐释了这个问题。
      剧中,杜丽娘是一个渴慕爱情,追求幸福的痴情女子,这是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所不容的。《题词》肯定了丽娘可谓之有情人,并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里所说的,不仅仅是男女之情,更是顺乎自然的人性,是封建理学的的对立面。这就揭示了《牡丹亭记》的创作,是针对理学的压抑、扭曲人性,而倡导人性的解放,维护人性的尊严,发展人性之美的。丽娘因情而死,缘情而生,一往情深,生死以之的情事,如以理相格,则迹近荒诞,但在情的世界里,却是必然如此。因此,《题词》指出: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这里寄寓着作者对适合人性发展的理想社会的追求。所谓人世之事,非人事所可尽,在人间实现不了的,企求在另一个世界里实现。要之,争取人性的解放,追求适合人性发展的理想社会,这就是《牡丹亭记》的题旨所在。而这篇《题词》也在阐释题旨的同时,成为古代文论史上主情论的重要篇章。

短篇经典古代散文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