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敬业奉献模范事迹材料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0-11-19 02:15:44

银行敬业奉献模范事迹材料【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朱瑞新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朱瑞新,男,汉族,1950年5 月出生,1970年参加工作,现任文县丹堡乡邮递员。朱瑞新同志把对丹堡的情,对老百姓的爱,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崇高事业中。他是步班邮递员,他徒步在高岭峡谷中递送邮件行程达20余万公里,从没有延误过一个邮班,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 他身材瘦小,可他每天都要背着20公斤多的邮件穿行在长达150公里的高山峡谷邮路上; 他冒风雨顶严寒走险路,可他心甘情愿,为的是让老百姓及早地拿到信件,他不但送信,还为老百姓念信; 他是绿衣使者,可他经常穿着一件红衣服,为的是一旦发生危险,方便老百姓去营救他; 他历经艰险,可他视邮如命,腿部受伤一直还在送邮的路上。朱瑞新同志以他坚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和宽广的胸怀谱写了一名邮递人坚毅勇敢、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乐观向上的壮丽诗篇。

不怕困难 坚毅勇敢 积极乐观 说起朱瑞新,不得不从他的老所长说起。老所长当年50岁,从20岁起就在最艰苦的丹堡邮电所从事最艰苦的步班投递工作,足迹遍布丹堡的二沟八梁十面坡。1986年,在这条路上实在走不动了,长年山区投递、风餐露宿的生活给他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那年,他的腰都直不起来了,医生说,再走就要残废了。可邮路总得有人走啊,党的声音总得有人传啊,乡亲们总得跟外面的世界联系啊,1986年,朱瑞新同志毅然决定,辞去风刮不着日晒不着雨淋不着的教师岗位,走上了邮递员岗位,并且还是临时工,这一干就是26年。他服务的丹堡乡面积有501平方公里,服务人口9000多人,当地山高谷深,大部分群众都住高山上,且交通很不方便,大多数地方要靠步行。他要走的邮路总长度为150公里。有“两沟八梁十面坡”之称。在送邮的路上总穿着一件红衣服,因为在高山峡谷间,到处都是绿色和荒凉的灰黄色,时常在大山中行走,难免会发生意外,邮政的绿色制服容易与周围的景色混淆,只有红色最显眼,能让人们找到他。有一次他在山上因为发烧晕了过去,还是对面山上的老乡看到了一个受伤了的穿红衣服的人,才把他带了回来。在千山万壑的投递路上,不仅要 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战胜各种吓人的动物以及莫名的孤独。在村子里,他经常被几十条狗穷追,凶恶的狗发出低沉的怒吼,让人心惊胆颤,他不知自己怎样狂奔出村的,这样的情景他时常经历。在路上,他最害怕遇见蛇。冷不丁地爬过来一条蛇,虽然吓得他两腿酸软,可只能硬撑着跟蛇兜圈子,路过蛇爬行过的地方,屏住呼吸,浑身发怵。在荒凉的山野,走半天都难得碰到个人,四周一片寂静,他要感受死一般的寂寞和让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这时候,他就和自己的身影做伴,自己哼着山歌给自个壮胆。朱瑞新同志的邮路上,尽管条件恶劣,路途艰险,可他并没有因困难重重而停下脚步,相反,他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果敢。

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 视邮如命 经常攀爬的那条最宽处只有两尺、窄处需要侧身才能走过的悬崖小路,常遇飞石袭击。许多次他都机敏地躲过了,而冬天那回,他没有躲脱,一群啃草根的山羊把石头翻滚下来,稍微跑慢了一点,茶杯大的石块砸向右脚背,顿时鲜血直流,袜子也陷进了肉里!钻心的疼痛,他本能地一屁股坐到地上,双手捏住整个脚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没有药,也没有包扎的绷带,他抓了一把细灰撒在伤口上,止住了血。想到老乡们还盼着手头的书信,他强忍着疼痛,又一拐一瘸向前走去!7月的一个晚上,冒着大雨,踩过一道道泥石流从北线刚回到所里,所长交给他一份特快专递,告诉他说:“像这样的信件时间要求很紧,拖延会误了别人的大事,要抓紧送。”二话没说,不顾外面漆黑一片,大雨如柱,就要赶往需要步行3个小时悬崖山路才能到达的 古道坪村,他刚要出门,被所长拦住了:“不能走,我已经考虑过了,你一个人去,遇到险情怎么办?即使我们两人一起去送,也排除不了危险,与其冒险完成任务,不如选个好时机,回家休息一夜,明天一早去送,出了问题我扛着。”回到家里,他整夜睡不踏实,还不到早上5点钟就起身出发了,步行3小时把信件交给村民时,汗水和雨水浇透了全身。村民打开一看,是朋友帮助联系了工作,时间要求紧,再晚一点收到信件,就来不及了。他们一家人望着雨中远去的背影,感动得连连为他默念平安! 服务的村寨在汹涌的丹堡河两岸,有一条邮路必须跨江送到对岸。由于当地条件所限,过江只能通过一条简易的锈迹斑斑的溜索,工具就是一个挂钩、一根麻绳。一个阴雨天,拉木冒着大雨来到丹堡河边,面对呼啸的狂风和咆哮的江水,他依旧坐上“溜索”,箭似地“飞”了出去。可能是“溜索”沾了雨水太滑,他的身体一下失去了平衡,也根本来不及“刹车”,头朝着江对岸的挡墙直直冲了过去。在这关键时刻,岸边的老乡冲上来,把他紧紧地拽住,使他过了这道“鬼门关”。可是他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却在问:邮包在哪里?直到看到邮包安然无恙,他才松了口气。谢过老乡,又爬起来踏上了漫漫邮路。为了乡亲们都能收到自己送去的信件和报刊,他一次又一次地冒着生命危险,乘上溜索过江送信。朱瑞新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名乡村邮递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风尚,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邮政事业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心系山区 情牵百姓 构建和谐 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山区人民。由于有些名字重名较多,这给送信的他来了很大的麻烦。一次,他投送一封收信人为“张小平”的信,可村子里有好多个人都叫“张小平”的。他挨家挨户地去问,问是不是有家人在寄信人的地方工作,从村里找到地头,好在村里的人口并不多,最后还是找到了收信人。这以后,就长了个心眼,他借和村里人拉家常,了解乡亲们谁家投亲靠友到哪里,谁家的 “亲戚朋友”去了哪个城市打工、做生意。有了自己的资料库,再遇到重名的信件,投送起来就轻松多了,有时候连派出所的警察都要来问他人员流动的情况呢。每年的七、八月,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最多,也是最谨慎、最辛苦的时节。因为高考录取通知书是有特殊时限和要求的,只要通知书一到,就必须马上出发,投送到本人,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接收。近些的村子,他随到随送,远点的就尽量加快脚步,在最短的时间里送达。一次,为了到白古洞村民小组杨杰家送一份通知书,他连闯3道泥石流,整条裤子浸满了泥浆,当杨杰从冻僵了的手里接过无半点污损的信件时,不住地责怪自己让他受了苦,逢人便讲:“随子(朱瑞新小名)在途中出点什么危险,我一家人可怎么办?山区的学生放假回到家就成了农民,早上天不亮就上山下地干活了,见不到本人,要么上山寻找,要么让村里的乡亲通知考生,约好时间地点,再次投递,这在山区是常有的事。遇到的最艰难的一次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投递花了他6天时间,他不断穿梭于山头和村子之间,最后在一个高山上才找到了这名正在放羊的考生。看着考生充满喜悦的笑容,说的话很实在:“虽然我最怕投高考录取通知书,但是最最希望多些人考取。他们能上学,家乡就有希望了。” 一位省外的朋友给上丹完小寄来一只电子课间铃,把它送到学校,孩子们第一次听到和城里学校一样清脆的课间铃声,个个都非常开心,同时把朱瑞新看作为他们带来幸福的人。从此,只要每次他走进学校,孩子们总要围上来,看看 “随子”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时间一长,他和孩子们感情越来越深,他还自己掏钱买了书本和铅笔,给上丹小学送去。

由于他待人亲和,邮路沿途的老乡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乡亲们看见他来了,就马上围上来和他拉起了家常,问问外面的新鲜事。

上丹村的一位老太太见到他特别高兴,因为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在外面工作。从儿子们上学开始直到工作,都靠他带来的信联系着。每次他都帮老太太念信,念完了新的信,老人又把以前的信翻出来让他念,因为老太太不识字,他对儿子的牵挂就在这些乏黄的信纸间。看着那火炉边老太太面对自己如同见到的儿女般慈祥的笑脸,他无比地幸福,因为在众多村寨间,又有多少像她一样的母亲们在期盼着他的到来。他总是把为乡亲们多做事看作是自己的工作,只要有机会,就尽量多为群众提供方便,尽管他更苦了,更累了,邮包更重了,可看到老百姓开心的样子,自己心里就像灌了蜜一样。

始终如一 无私奉献 由于国家的扶持,内地为各自然村订阅了党报党刊,全乡各村就增加了40多份,他的工作压力更大了,虽然他的邮包更重了,可党的声音传到了丹堡的村村寨寨。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原来不通公路的很多乡村都通了公路,通了乡村小客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经常搭乘汽车,遇到紧急的邮件,他还是不管天晴天下甚至连夜去送邮件。7月的一天,为了送一特快专递,他连夜冒雨出发,在陡峭的山路上遇到了塌方,落石砸伤了他腿的,他硬是强忍着疼痛按时将邮件送到乡亲手中。从些他落下了严重的腿伤,至今走路都是一拐一拐的。他经常搭乘汽车却没有向单位提过任何经济上的要求。

说起他的大名朱瑞新,可能没人知道,但是说道“随子”全乡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如今他以年过半百,有人问他你也老了儿女都上路了,也该享福了,不用在干了,可他说:只要单位不让他下,他就要干到他动不的为止。他说的是那么朴实、那么平静,唯一的涟漪就是内心的感动。他说:“我所做的只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举手之劳给老乡办点事,他们却真诚地感激我!”如今他仍然是那个背着邮包穿梭于崇山峻岭间、羊肠小道上的 “山岭鸿雁”,仍然是那个把党的声音传遍村村寨寨的“绿衣使者”。

/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银行敬业奉献模范事迹材料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