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 感受语言的韵律之美

发布时间:2023-10-06 20:17:18


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 感受语言的韵律之美
——“读、吟、舞”雕琢古诗词教学之吟诵法
平时的古诗教学中,大家都按照“两字一顿”这样较单一的模式来指导学生诵读古诗,久而久之,学生对古诗文诵读就会失去兴趣。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向小学生展现古典诗词的文字之美与意蕴之美呢?我认为吟诵是可供借鉴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从原始歌谣到“诗三百”到宋词、元散曲,诗是吟出来的,吟诵乃是历代诗家文人的最佳表达方式。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反映出吟诵确实是学好古诗的基础。 一、吟诵教学的重要性
(一)开启记忆之门
吟诵能开启学生的记忆之门,让学生的记忆更高效。吟诵是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智力活动。人在吟诵时的神经过程路线是: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的视网膜,引起神经兴奋,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区,然后再传到角回区、威尔尼克氏区、布罗卡氏区的相应的运动中枢,便引起唇、舌、喉等处肌肉的活动,从而发出声音。同时大脑又对内容进行着积极的理解。简单说来就是经历了视觉—大脑中枢—发声—听觉中枢—大脑中枢这样一个过程。此抓住音韵反复的吟诵,使器官进行反复的运动对于帮助记忆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二)穿越时空之门
吟诵不仅有利于诵读者感受古诗文的形式美,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对于我们深入体味古诗文作品有很好的帮助。著名学者朱自清曾经说过:“思想也就存在词汇、字句、篇章、声调里。”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就能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而穿越时空之门领悟其意境美。吟诵《离骚》,我们慨叹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吟”张籍的《秋思》长长短短,时起时落的声调,让学生感受秋天之萧索苍凉,诵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在吟诵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体会、情感与诗文作品相融合,达到情感的共鸣,最终实现绝妙的领悟而获得审美愉悦。 二、“读、吟、舞”雕琢古诗词教学
学习了戴建荣老师的古诗教学法,我大胆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把其概括成了三个组成部分:读、吟、舞。这三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一)“读”——古诗词教学的基础之石
把音律引入诗歌诵读,指导学生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来朗读古诗,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且读好“平仄”音,能扬长避短,既朗朗上口,又抑扬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诗文的节奏感,体现了古诗词的音乐美。


“平”指平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除去由古人声字变来的全部阴平和阳平的字;“仄”指上声、去声和人声的字。具体方法是: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缩短发音。五言诗句看第24句和末尾字,七言诗句看第246句和末尾字,如果这些字是平声,朗读时拖长音节;如果这些字是仄声,朗读时声停气不停。对于小学生来说,将平仄音律简化,让学生以汉语拼音的四声为准,读音为一声、二声的归入平声,三声、四声的归入仄声。根“平长仄短”的方法读古诗词,具体方法是: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缩短发音。以《春望》为例(“—”表示平声,“|”表示仄声,“——”声音延长。)一句诗中平仄相间,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
—— |
——|——||————||——|————|||——|———— 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深切品味着,细嚼着,从不会到会,从轻声细语的哼到自信满满的吟诵,不仅吟出了诗的韵味,更吟出了诗的意境。
(二)“吟”——古诗词教学的关键之举
中国古人在读诗时不仅“高声朗读,以昌其气”,还讲究“密咏恬吟,以玩其味”。咏,歌也,吟,呻也。在高声朗诵之后,古人又通过吟唱的方式,进一步人诗境、悟诗心、品诗味,这一点值得后人认真学习和借鉴。
吟,是中国古诗特有一种诵读方式,不同于唱,讲究“无腔无调,随意而出”。意在通过吟诗,心中复现情景,领会诗情,“并由于当时当境和个体性情而赋予其鲜活的生命”,达到“虽复现而却不落陈腐”的境界。“半读半唱”即为吟,即按照唱的韵律,用读的语调,把古诗诵读出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先读,抓住平仄音所表达的情感:平(开达、豁达的心情)、仄(压抑、低落、悲伤的情感),连出平仄线,感受心绪的跌宕,让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吟诗的方法,从而感受到古诗的音韵之美。
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抓住作者的感情线进行“吟”,避免了千篇一律的读法,读来跌荡回环,更觉意境深远,与“两字一顿”和“普通”朗读方法相比,优势不言而喻。
1. “两字一顿”读法:
//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明月,低头//故乡。
2.“吟诵”法:



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 感受语言的韵律之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