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04-30 15:20:20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运动训练学 课程编号: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理论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田径 体操 篮球 学校体育学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训练的目的意义,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手段,熟悉运动训练的基本程序,旨在培养学生开展运动训练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健身指导奠定基础,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提供条件。

教学要求:

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着重突出运动训练学该课程的综合应用性,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对于课本中涉及到的训练原理,要求明白理解。讲授时,尽可能借助体育科研中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训练方式的灵活应用上。

三、课堂教学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教学重点:训练方式与计划的制定

教学难点:心智能训练和训练计划的制定

、教学内容与目的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

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

第三节: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教学目的:了解运动训练学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理论体系,明白如何学好该课程,掌握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学好该课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

第二章 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

第一节: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

第二节: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

第三节: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

第四节: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

教学目的:了解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把握运动训练管理的核心

教学重点:运动训练管理的核心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

第三章 运动员选材

第一节:运动员选材概述

第二节: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

教学目的:了解运动员选材的一般流程,明白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掌握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

教学难点:运动员选材的实施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

第二节: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

第三节: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

第四节: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

第五节: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

教学目的:了解各训练原则的定义,了解训练原则的来源够在训练实践计划行与贯彻

教学重点:各训练原则的内涵

教学难点: 练原则的贯彻执行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

第五章 训练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第二节:运动训练方法的演进

第三节: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

第四节:训练手段体系与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各训练方法的体系,掌握主要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应用

教学重点:常用的主要的训练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训练方法的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

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

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教学目的:了解运动员体能的构成,掌握形态、力量、速度、耐力训练的主要方式

教学重点:形态、力量、速度、耐力训练的主要方式

教学难点: 各素质如何协调训练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

第七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第一节: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

第二节: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

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

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第五节:运动向群技术训练要点

教学目的:了解运动员技术能力的构成,掌握技术训练的主要方法和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技术训练的主要方法和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技术训练方法的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

第八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

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

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

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运动员战术能力的构成,掌握战术训练的主要方法和基本要求,能够制定战术方案。

教学重点:战术训练的主要方法和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战术方案的制定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

第九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二节: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第三节:运动员心理训练与智能训练的相关问题

教学目的:了解运动员心智能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训练方式,能够进行指导一定的心理智能训练。

教学重点:心智能训练的基本方式

教学难点: 心智能训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

第十章 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

第二节: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

第三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第四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教学目的:了解制定训练计划的必要性,基本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

教学重点: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

教学难点: 训练计划的概括程度或具体细化程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

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

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

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

第五节:年度训练计划表

教学目的:了解年度训练计划的组成,基本掌握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

教学重点: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

教学难点: 负荷的动态变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

第十二章 训练周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周训练计划与组织

第二节:课训练计划的制定

教学目的:了解周课训练计划的组成,基本掌握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

教学重点: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

教学难点: 负荷的变化、训练方式的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

第十三章 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

第一节:参赛准备

第二节:教练员的赛场指挥

第三节:运动员参赛行为的自我控制

第四节:参赛总结

教学目的:了解参赛的基本流程,明白参赛的主要注意事项,能够在赛中科学合理调控指挥。

教学重点:参赛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如何赛中指导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

第十四章 向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向群训练理论总论

第二节:各向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了解向群训练理论的由来,掌握各主要向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各主要向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各主要向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

学时分配:

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

实习

合计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4

第二章 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

2

第三章 运动员选材

4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4

第五章 训练方法与手段

2

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4

第七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2

第八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九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2

第十章 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

2

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

2

十一

第十二章 训练周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

第十三章 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

2

十二

第十四章 向群训练理论

2

总 计

32

0

32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门课程式一般训练理论、比较抽象,尤其对没接触过运动训练实际的学生来说,比较难懂,教学中注意增加作业和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听课、练习、实际观察相结合。在完成大纲基本内容讲授的基础上,允许并鼓励教师补充新内容,新观点,以适应人材培养的需要。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

1、考核以本课程教育目标为依据,总成绩评定采用理论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

2、考试成绩计算与比例:平时成绩(含考勤、提问、讨论、作业、笔记等)占30%。期终理论考试以笔试闭卷方法进行,考试成绩占7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二)主要参考书目

1、过家兴著:《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2、田麦久著:《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北京体院:《国际运动训练学技综述》1997.

4、德•戈欧瑟:《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