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百分百准确不现实

发布时间:2020-04-09 13:06:02

天气预报百分百准确不现实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7年第40

        许多人总抱怨天气预报员是最不靠谱的人,说多云却下雨,说大雪却没见着雪花……央视新闻有报道说,国外天气预报员甚至有《面对公众嘲讽,气象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册子。

        那为什么天气预报总让人觉得不准呢?大气运动非常复杂,大气运动本身存在内在的随机性。将这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种种因素搞清吃透,并在模拟运算中精准详尽地描述几乎不可能,更不能完全真实全面地模拟大气演变,只能做到近似地、无限接近真实地对其进行模拟,因此不免存在误差。此外气象卫星的观测也存在盲区,一旦在盲区发生气象变化就很难被察觉。

        不少老百姓潜意识里对天气预报不准的刻板印象,实际上已经过时了。根据央视提供的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为87.3%24小时最高、最低温度的预报准确率已经突破80%。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为66公里,这些数据与世界各国的天气预报相比,均处于前列或领先水平。会有这样的刻板印象,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老百姓的感知理解和预报内容存在偏差,有时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也会有不同的天气现象同时存在,这样的感知误差会让人觉得天气预报不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所谓预报是对未来天气现象的一种预测,并不是100%准确的,而且永远不可能达到100%准确。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预报的不确定性会逐渐提高,或预报准确率会逐渐下降。而局地强对流系统,有的在运行过程中很快就消散了,有的又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为严重,更是给天气预报带来了难度。这也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有时预报有降水,结果等来了大晴天;明明预报的是晴天,结果却发生了降水。

        解读1 人类文明发展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自古以来,小到黎民百姓的生产生活,大到国家民族间的兵戎相见,都免不了受到当时天气的影响和制约。古人对于天气的预测纯属来自千万年来口耳相传的观测经验,偶然性相当大。近代以来,随着雷达技术、卫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类不光能从地面获知大气层的变化动态,更能从遥远的太空俯瞰广大的地表区域,实现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预防和日常天气的预报。在气象预报方面,人类从无知懵懂到小有所成,技术进步的脚步仍然坚定向前,相信天气预报的精准度和有效预测时间还会逐渐增加。

天气预报百分百准确不现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