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市中考一模现代文阅读(二)与作文

发布时间:2018-05-18 22:14:13

2018年大连市中考一模现代文阅读(二)与作文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2)

有轨电车

①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在乡村读中学。班里有一个来自大连的学生,有一次下课的时候,她给我们讲了一个笑话:有一对山东兄弟,到大连的亲威家串门,他们从码头坐车到火车站前,迎面看见一辆有轨电车开过来了,弟弟就问哥哥:哥呀,你看那是怎么回事,三间小房满街跑!哥哥瞧不起地说:熊样儿,你没看见上面有根绳儿吊着!

②过了不久,我和那兄弟俩一样,也是在火车站前,第一次看见了有轨电车。当时,它正按部就班地沿着两条铁轨,由西向东缓缓地驶过来。火车站前有一站,那辆电车稳稳地停候了一会儿,看没人上下了,女乘务员一边关车门,一边喊了一声:走,司机!那车便像幢会活动的小房子,将满满一屋子人拉走了。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直到它在一家饭店的

楼角拐弯儿,最后望不见了为止。

③上世纪90年代初,我住在东海头的寺儿沟,家附近就是201路有轨电车的终点站和始发站。坐有轨电车,就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平时上班下班,要坐它;节假日带孩子上公园街,要坐它;过年要赶最早那趟火车回乡下老家,更要坐它。

④与公共汽车相比,我更偏爱有轨电车。在我看来,公共汽车还是张扬了些,而有轨电车却始终坚守着沉默敦厚的姿态,就像忠诚而又安守本分的英国老仆。即使是有轨电车的司机,也好像受了它的感染,除非不得已,一般极少粗鲁急躁地乱鸣笛。

⑤据记载,这个城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开通于1909年。开通那天,当第一辆有轨电车自东向西驶过的时候,几乎是万人空巷。之后,又有十条线路陆续开通。在大连的街面上,电车轨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⑥另据记载,日本人当年曾把有轨电车分出“纳凉车”和“劳工车”。纳凉车的车身涂成绿色,专门给日本人和有钱的中国人坐。苦力们只能坐被涂成红色的劳工车。日本人在车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注明“劳工专用”。那时的大连,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劳工。劳工们每天必须起得很早,因为等车需要太长的时间,在上班的高峰,所有的线路都拥挤不堪。有轨电车虽然好,可它并没有给底层人带来体面,反而让他们为自己的身份和境遇感到耻辱。关于有轨电车,这可能是最灰暗的记忆了。

⑦自搬出寺儿沟以后,新居距有轨电车站很远。有时候,心里突然间会涌起一种冲动,我就会故意绕到有轨电车站,无比享受地坐一次有轨电车。这其实是有轨电车培养出的习惯。在这个城市,许多中年人和老年人也和我一样,把乘坐有轨电车当成日常生活里的内容,也当成一种个人趣味。

⑧如今,大连的街道上虽然有了各种各样的车,有了更多更好的车,却始终保留了有轨电车。于是,它们就像一块块有生命的化石,在城市里默默地来回穿行。这个城市也因为有了它们,而有了独特的风景,独自的沧桑

⑨如今,那辆最老的电车,已被摆在了现代博物馆里,成了珍贵的收藏品。其他行走了将近百年的旧电车们,也已大都退休在库房里。电车轨线却仍然没有改变,上面跑的则是新款的电车车厢。

⑩不久前,这个城市又有了城市快轨。它那流线的造型,风一样的速度,对有轨电车简直就是一种挑战。然而,当优雅的有轨电车与动感的快轨在城市里并驾齐驱、各得其所时,这个城市的表情也异样地丰富起来。

(文/素素,有删改)

18.本文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按顺序记叙了作者与有轨电车之间的故事;另一方面,介绍了(3分)

19.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20.赏析第⑦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21.如何理解第⑧段画直线句子的含义?(4分)

22.请依据本文内容,用第一人称为大连有轨电车写一个小小的自传。(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四、作文(70分)

23.任选下面一题作文。(70分)

(1)题目:尊重

尊重是一种美好的修养。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尊重……这样,世界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能够表达真情实感。

(2)大至兴国安邦,小至生活琐事,创新无处不彰显着其魅力。

请以“创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立意;②自拟题目;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

【注意】选择上面任一题作文,都须遵循下列要求:①不要使用网络语言;②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③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

参考答案:

2018年大连市中考一模现代文阅读(二)与作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