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故事

发布时间:


欧阳修的故事篇一:
欧阳修,字永叔,北宋大臣,文学家。他出身贫寒,二十四岁中进士。曾任谏官,为人刚直,敢于谏诤,而且注意擢用贤才,提拔后进。在开明派范仲淹和保守派吕夷简的斗争中,他站在范仲淹一边,受到排挤和打击,屡遭贬官。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公元1035年五月初一,范仲淹上言:臣下最近亲耳听到陛下言及孔道辅曾经建议迁都西洛,臣下认为是不可以的。国家太平,怎能有迁都的建议!不过,西洛确实是帝王的住所,凭恃潼关、黄河的险固,边境不宁,就可以退守。应该逐渐经营仓廪,陕西有余粮,可以顺河运输而下,东方有余粮,可以逆河运输而上,几年之间,差不多就有了粮食储备。太平时期就居处东京通畅的地点来方便天下,急难时期就居处西京险固的所在来镇守中原。
易经·坎卦》说: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就说的是这种情况。先王修德来使远人心服,然而居安思危,所以不敢放弃军事。陛下在内专心修德,使天下的人听不到您的过失,在外致力设险,使四方外族不敢产生侵犯念头,这是长治久安的路线。
初九,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范仲淹,贬职为饶州知州。
范仲淹上疏言事无所回避,大臣权贵大都憎恨他。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晋升为官的往往出于他的门下。范仲淹上言:授人官职的规则,君主应该了解其升降的次序,晋升罢退朝廷近臣,不应该全都委托宰相。又呈上《百官图》,指着图上的次第说:这样叫做序迁,这样叫做不次,这样做就算公正,这样做就属偏私,陛下不可不明察。吕夷简知道后更加不高兴。
宋仁宗曾经将迁都事询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范仲淹迂腐不切实际,有名无实。范仲淹听说这事,就写了四篇评论献上,第一篇题目是《帝王好尚》,第二篇是《选贤任能》,第三篇《近名》,第四篇《推委》,主要是指责时政。又说:汉成帝宠信张禹,不怀疑国舅家族,所以招致了王莽之乱,臣下恐怕今天的朝廷中也有张禹那样的人物败坏陛下的家法,不可不早加辨识。吕夷简闻知勃然大怒,将范仲淹说的话在仁宗面前分辩,还控诉范仲淹越职言事,引荐私党,离间君臣。范仲淹也前后上疏回答辨析,言词更加严厉,因此而被贬官出京。侍御史韩缜迎合吕夷简的心意,请求将范仲淹的朋党名单张贴在朝堂,严禁百官越职言事,宋仁宗依从。
当时追究朋党相当急切,士大夫们畏惧宰相,很少有人肯为范仲淹送行。天章阁待制李绂、集贤校理王质都携酒去给范仲淹饯行,王质又独自留下和范仲淹说了几个晚上的话。有人因这事谴责王质,王质说:希文是位有贤德的人,能够算作他的朋党,那是很荣幸的呀!”希文是范仲淹的字。王质曾经担任蔡州知州,蔡州人
每年按时祭祀吴元济的庙。王质说:怎么竟有叛逆丑恶的人在庙中享受祭食呢?”捣毁他的像,改立狄仁杰、李诉的塑像,加以祭祀。
范仲淹被贬谪后,谏官、御史没有敢为他说话的。秘书丞、集贤校理余靖上言:范仲淹从前上疏言事,说的是陛下母子之间、夫妻之间的事,尚且以为他说的合乎典礼而从优加以奖励;今天竟被指控抨击大臣,而重加谴责。臣下以为,倘若他的言论不符合圣意,就在于陛下听与不听而已,怎么能当成罪过呢!西汉汲黯在朝做官,他认为平津侯公孙弘为人多诈;东吴张昭评论军将,他认为鲁肃年少粗疏,汉武帝刘彻、吴主孙权,对双方都加以任用,没有猜疑。陛下自从亲临国政以来,三次贬逐上书言事的人,恐怕这不是太平盛世的善政。请求迅速收回成命。十五日,将余靖贬职为监筠州酒税。
十八日,贬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尹洙为崇信军节度掌书记,监郢州酒税。


欧阳修的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