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也该有自己的春天

发布时间:2023-09-15 09:56:48




“蒲公英”也该有自己的春天
——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一道风景线:为了生活得更好,成千上万的打工族如候鸟般奔波在落后的家乡和繁华的城市之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他们背后的,是一群生活在这个环境下的孱弱的"小小鸟"。他们伴随者父母远离家乡,生活并流动着(人们称之"迁徙鸟"。生活的重压,学业的挫折,不公平的歧视,使许多"徙鸟"过早地告别了童年的欢乐时光,经常处于动荡、紧张、困惑与迷茫之中。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行为发生了严重的缺陷和偏差,成了班级中的弱势群体,"被遗忘的一族",成了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
我校是一所区属学校,地处发展中的新城区,许多外来民工不断涌入,流动人口子女不断增多。以我所任教的五(3)班为例,区内区外流动人口子女共18人,占全班的⒊⒌%。流动人口子女成为我校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流动人口家庭中家长的教育观念还很落后,教育方法也比较简单,特别是对孩子的心理状况不能及时掌握和调适,所以两年来我一直非常注重观察这些孩子在心理方面的表现,我发现农民工子女刚转学到校,往往表现出与城市学生不同的特征。他们更容易在两个极端线上出现:在学习上要么勤奋学习,成绩拔尖,要么调皮捣乱、似乎“野性难驯”。他们的性格发展也呈现了不稳定的发展特征,部分孩子表现积极,部分孩子则性格相对内向,孤僻、忧郁,不善与人交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管是过于积极、急于在新环境、新同学中得到认可,还是内向消极,都偏离了孩子的天真活泼的本性,他们内心因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或多或少产生了自卑情绪。而过度的攻击性还是强烈的自卑感,这些极端的表现都是青少年因心理不成熟表现出对环境的消极对抗。
一、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一)缺乏关爱自信缺失。
从农村到城市,对于小孩来说,从行为方式到内心都要经历一个起落的过程。当他们远离家乡的同时,"迁徙鸟"也远离了自己的伙伴,心灵上缺少和谐的交流。在接受新环境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比如面对与城里孩子的差别,他们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既羡慕城市孩子的优越生活,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
;在日常行为等

各方面有待去纠正,比如由于缺乏文明卫生的意识,随地吐痰、丢垃圾的现象较普遍。他们渴望帮助,渴望被人呵护,但是父母们为了生活忙于奔波,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陌生的学校、陌生的老师和陌生的同学,再加上极度的自卑和趋于自我保护的自尊又使他们不愿启齿求助,于是只能默默地忍耐,独自承受着生活上的种种考验。心理上的自我封闭,行为上的自我孤立,使他们渐渐脱离了集体的温暖和纪律的约束
(二、缺乏辅导,学习被动
由于"迁徙鸟"跟随父母长期多变的流动,造成了知识上的断层,他们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很不稳定,不断变化的陌生的学习环境和教材使他们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他们学习成绩快速滑坡,使他们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最终使他们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从家庭情况来看,"迁徙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甚至目不识丁,导致相当多的家长不能辅导和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同时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物质条件都较差,多数从事脏苦累活,且早出晚归,挣钱养家糊口,很难拿出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子女的学习和成长。面对这种情况,我极尽所能想对这些特殊的孩子给予关爱,希望就其子女的学习习惯、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等与家长进行交流,以期及时纠正其子女心理和行为偏差,但得到的往往是他们的漠然和无奈。多数家长知道子女犯错后,往往采用斥骂或痛打一顿了之,这恰恰加重了孩子们的胆怯和仇视心理。
(三、)缺乏沟通,交往受阻
"迁徙鸟"在与人交往中,大部分能与人和睦相处,也乐于与本地学生交朋友,由于父母亲社会地位低,有部分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他们玩耍、交朋友,这不但伤害了"迁徙鸟",也把偏见、等级观念过早传输给了自己的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成长。"迁徙鸟"也因此受心理伤害,不能主动大方地和别人交往,容易走极端。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建立档案,做到有的放矢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师只有掌握了"徙鸟"的心理状况,才能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洞悉其心理的变化,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纠正不良的心理状态。为此,班中建立了名"阳光工程""迁徙鸟"档案库,对"迁徙鸟"的学习态度、动机,精神状况,思想表现,智力情况等较为突出的不良性格及情绪特征随时与班主任交流,在此基础上,我根据"迁徙鸟"的不同特点,不同心理

“蒲公英”也该有自己的春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