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其人其诗--《蜀道难》主题之浅析

发布时间:2023-02-07 16:20:33

哥 李白其人其诗——《蜀道难》主题之浅析 张国涛伊犁师范学院 要:《蜀道难》是盛唐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歌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在文学地 理学的视角下来解读《蜀道难》,通过对地理空间的建构以及地理意象的书写来阐释诗歌忧国伤时的主题。 关键词:地理空间;地理意象;忧国伤时 诗人李白是盛唐的伟大诗人,《蜀道难》又是其代 表作。有关《蜀道难》主题的探讨,历来评论家都有着 不同的看法。笔者特此网罗各家学说,加以总结。“此诗 作意向来有许多人加以揣摩……总之,李白生长在蜀地, 写蜀地的风景,何必问他有什么寓意 。“《蜀道难》这 作,当在开元天宝年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 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J。这两种观 点是无主题论的代表。认为《蜀道难》此作有深刻寓意 的有:其一,《蜀道难》是刺严武危害杜甫、房珀而作, 坚持这一说法的有唐代李绰《尚书故实》、《新唐书・严武 传》等。_ 其二,《蜀道难》是讽刺章仇兼琼而作,当代 批评家聂石樵先生在《蜀道难本事新考》一文中对此说 法也泼墨良多。_ 其三,《蜀道难》是为唐玄宗躲安史之 乱逃入蜀地而作,现代学者俞平伯也力主这一说法。【 其 四,《蜀道难》是为送别友人王炎入蜀而作。以上学者们 的说法看起来都有据可循,然而《蜀道难》的主题究竟 如何,笔者试着从地理空间建构与地理意象的书写来进 行解析,从而来阐释《蜀道难》忧国伤时的主题。 地理空间建构中显现的忧国伤时之感 诗歌开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统领全诗,围 三、致仕失志之“愁” 《踏莎行・阳羡歌》: 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临风慨想 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 解组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元龙非复 少时豪,耳根清净功名话。 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初到宜兴时,词中抒发了作者致 仕后落寞失志的情怀。 词之上片首写阳羡山水的秀丽,次言该地之溶洞。 全词内容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把本应诗中表现 的内容写进词中。“真游”之真,即仙。阳羡有张公洞, 相传汉代天师张道陵曾驻迹修行于此,故以“真游”目 之。洞内石钟乳凝结,或垂或矗,洞穴嵌空邃深,曲折 舍,去过那种黄鸡白酒,渔樵溪山,“侣鱼虾而友麋鹿” 的优游生活。但这并不是词人的内心归属。 他年轻时曾有着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而四十年 的从宦,却使他一步步认清了污浊、冷酷的政治现实。 故而这首词的最后,词人反用古典,写出了“元龙非复 少时豪,耳根清净功名话”这貌似达观而实则悲愤的句 子。“元龙”,是三国名士陈登的字。据《三国志・陈登传》 所载,当汉末天下大乱之时,忧国忘家,为天下所重。 他曾对来拜访他的许汜“求田问舍”,这件事得到了刘备 的激赏。词人这里以陈元龙自比,却说“非复少时豪”, 不但不反对别人的“求田问舍”,自己也“求田问舍”起 来了,则不过是说反话。他慨叹自己再也没有少年时的 豪气,再也不愿听到功名之类的话了。 词人本篇当中表达的退隐思想,是对当时社会黑暗、 政治腐败的无声反抗。词之结尾反用古典,展示了自己 通幽,据说可以“步步势穿江底去”。词人“洞穴”之 后缀以“沧波下”三字,写出了天工造化之奇,引入产 生无限的遐想。四、五两句咏史,既总结上片,又为下 从“少时豪”到当下但求“耳根清净”的痛苦历程,充 片词人的抒怀埋下伏笔。西晋周处,阳羡人。少年时凶 满了英雄末路的沉郁悲愤,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强使气,与南山虎、长桥蛟合称“三横”,曾为乡里所 四、结语 患。后来他翻然白新,杀虎斩蛟,终成一段佳话。漫步 贺铸空负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一生抑郁不得志, 长桥之上,思接千载,不禁临风喟叹:当年斩蛟处的长 加之不幸的身世、坎坷的仕途集于一身。故而只能在 桥,经历千年风风雨雨,如今依然横跨河上;而轰轰烈 急雨收春之际,凭栏远眺寄闲愁;只能以莲花无人采的 烈、名震一时的英雄豪杰却如明日黄花,杳无踪迹,这 “香草美人”法,借怀恋美人以抒发自己幽居穷处的苦 怎能不使“铁面刚棱古侠俦” 的词人顿生物是人非之 闷;只能在隐退阳羡之后,“黄鸡白酒”,“求田问舍”写 感呢!“慨想”二句,虽有对周处的倾心赞誉,然而更多 苦闷的“愁”情。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的却是无限的感慨。过片承“慨想”之暗转,直接抒发 水向东流。” 他此时此地的心声。“组”,丝织成的阔带子,古代用以 参考文献: 佩印:“簪”,古人所用的一种针形头饰,可以用来固冠。 】萧统:《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胡刻本。 “解组投簪”,皆谓弃官。词人徽宗大观三年(11091曾 ]沈祖芬:《宋词赏析》,北京出版社2003_ 写《铸年五十八因病废得旨休致一绝寄呈姑苏毗陵诸友》 ]夏承焘:《瞿髯论绝句》,中华书局1979.3 诗,其中有“求田问舍向吴津,欲著衰残老病身”的 ]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 句子。这里,词人又一次宣称,他要挂冠归隐,求田问 作者简介:王松,男,兰州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 ・62・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bfwxbib@1 63.com 
绕着蜀道这一地理空间进行描写,表现了蜀道之艰难险 恶,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任何国家与 民族的文学,甚至任何作家与作品,都存在一个地理基 础与空间前提的问题,因为任何作家与作品都不可能在 真空中产生出来,任何文学类型也不可能在真空中发展 贯通。诗歌中写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 援”,指出了太白山的高峻与险恶,这对诗人的内心有了 很大的冲击。之后,诗人引入“五丁开山”的神话,明 喻蜀道由来的不易,而暗指祖国社稷江山的来之不易。 太白山是如此的高险,祖先们又是如此艰难的打下了这 来之不易的江山社稷,诗人在此意欲提醒大唐掌权者要 居安思危,防止西蜀章仇兼琼拥兵自立,祸害国家。此 处,太白山已经不是横跨秦蜀的太白山了,而是成为诗 人笔下江山社稷的化身,太白山的险恶与“五丁开山” 的神话更是暗喻先辈们当初打江山的不易。 2、“青泥岭”的意象。诗歌中“青泥何盘盘,百步 九折萦岩峦”直抒了青泥岭的的道路崎岖。接下来,诗 人“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 月,愁空山”的感叹,又从另一方面描写了青泥岭的艰 难。从六龙、黄鹤、猿猱之类的尚不得过再到“悲乌、 起来,任何作家与作品及其文学类型绝对不可能离开特 定的时间与空间而存在。” 《蜀道难》也是如此,李白 从小在蜀地长大,一路成长下来对蜀中各地风情面貌了 解甚多,作《蜀道难》时,诗人已出蜀而在西京长安游 历,有了这样的生活经历与阅历之后,这才有了《蜀道 难》的诞生。李白生于富庶之地——天府之国,自小喜 好浏览诸子百家之书,这使其有了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二十四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蜀中的成长过程 中,诗人看到了盛唐王化之下百姓们安居乐业,而在作 《蜀道难》一诗时,诗人已经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身在京 都长安,目睹了大唐盛世下暴露出来的危机。适逢友人 子规”一节,可以说从生理上的磨难进入心理上的悲哀。 王炎入蜀,李白写下了这首《蜀道难》,表面上是劝朋友 至于之后李白对瀑布的描写,相比于他之前所作“飞流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而其寓意是表达一种忧国 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伟气势,“飞湍瀑流 伤时的情感,同时提醒在位者不可妄自尊大,要提放西 争喧胚,袜崖转石万壑雷”的描写带来的已经不是对山 蜀章仇兼琼拥兵自立。 水的热爱,而是一种恐怖,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诗人 诗歌整体建构了“蜀道”这一地理空间。诗人对其 在此进行一系列特殊意象的书写,已经没有了盛唐那种 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 积极向上的风格,相比之下倒流露出一丝隐隐的担忧。 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道出了蜀地与 在如此多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泥岭”及其周围 关中相隔甚远而又交通不便。“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 环境蕴含着深层的意义,青泥岭的险恶与周围的恐怖, 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在此融汇“五丁开山”的神话来 暗喻着盛唐帝国由盛转衰、危机四伏。于这样的环境描 说明蜀道之由来的艰辛。“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袜崖 写中,李白表达了对强盛的大唐帝国痛彻肺腑的忧虑与 转石万壑雷”,这一段的描写,诗人极尽笔墨,极力铺陈 关切。 蜀道之艰险。由此可见,蜀道仿佛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 3、“剑门关”的意象。有关剑门关的描写,诗人杜 鸿沟,树立在蜀地与关中之间。时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 甫有过这样的描述“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一夫 据兵屯守西蜀,盘剥百姓,不听朝廷号令,加之有此险 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可见剑门关地势之险峻,地位之 恶的蜀道为屏障,章仇大可据蜀为王。在这里,诗人对 重要。李白在《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 蜀道艰难险恶的细致描写,为之后“其险也如此,嗟尔 关,万夫莫开”的抒写,直截了当的指出剑门关的重要 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以及“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性。而之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一句,诗人在 作了十足的铺垫。难道这些话诗人仅仅是对友人王炎所 此有意提醒在位者,剑门关地势险恶,历来为兵家重地, 说吗?联想到诗人自己所遭遇的谗言与猜忌,联想到大 把守之人必须为亲近之人,倘为居心叵测之人驻守,势 唐盛世已到末期,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日益见长,李 必据险而守,为非造反,威胁社稷江山。“剑门峥嵘而崔 白所建构的“蜀道”这一地理空间可谓是其全部情感的 嵬”此处李白明写剑门关地势险恶,易守难攻,暗指朝 所在。这种地理空间匠心独运的建构,为诗人隐喻表达 廷对边地所托非人。时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在蜀地搜刮 对章仇兼琼的讽刺与对国家社稷的担忧起到了很好的作 民财,胡作非为。倘若此贼据险而守,拥兵自立,反叛 用,由此可进一步揭示《蜀道难》创作“忧国伤时”的 朝廷,岂不有害于江山社稷?所以诗人南辕北辙,言在 主题。 二、地理意象的隐喻性表达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山水描写,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 重要方面,具有基础性的重大意义”,“一部文学作品或 者多部文学作品中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往往能够体现出 作家本人的审美角度、审美情趣、审美态度,以此出发, 就可以把握作家的创作心理与审美个性,可以进一步解 读作品的思想价值与美学意义……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各 不相同的自然山水存在及其符号性,在文学地理学研究 中将是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蜀道难》中,诗人结 合蜀道的地理环境,描绘了许多丰富的地理意象。本文 主要通过对“太白山、青泥岭、剑门关”这三个地理意 象的分析来揭示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1、“太白山”的意象。太白山是蜀道上一处险恶 此而意在彼,透露他对国事的忧虑,对国家边地安定的 关切。 诗歌《蜀道难》是一首具有很高价值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诗歌中地理空间的建构以及地理意象的书写的分 析,诗人“忧国伤时”的创作主题跃然纸上,这也让我 们从另一个角度把握了诗人李白的创作心理。 参考文献: 1喻守真.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出版社,1957.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嗍.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6. ][4]】王步高丁帆.大学语文 .南京大学出版社. ]邹建军邓岚.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U].安 徽大学学报,2010,(2). 邹建军刘遥.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Ⅱ.世界 文学评论,2009,(1).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htp:www.bfwx.O ・63 0 所在,自古而今,有了太白山的阻断,蜀地与关中无法 

李白其人其诗--《蜀道难》主题之浅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