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发布时间:2020-04-21 15:34:41

写作特色、写作特点:

只要是作品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都算(多从形式考虑,加上内容表达)

一、写作手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二、语言的特点

一般先考虑前两种

三、结构上的特点及线索

四、选材立意特点

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如何、怎样)

有的作用在文体知识上找

一般主要从三个角度考虑:划线的都是手法

第一个角度: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

抒情:诗歌和散文(现代文文言通用)

(直白)直抒胸臆

(含蓄婉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乐景衬哀情)(诗歌较多) 对面落笔(多用诗歌)、

托物言志(诗歌散文都常用)

借物抒情、借物喻理、借物喻人(象征)、融情于事、融情于理、借古讽今、因事说理、(写人和说理散文)

问题:怎样抒发心志的?抒情方式上有有什么不同?这首诗歌含蓄婉转为什么?这篇文章写作构思上有何特点?赏析某一句景物描写(实际上借景抒情)。

描写:诗歌和散文(现代文文言通用)

景物描写手法:白描、虚实、想象联想、动态静态相衬相结合、对比反衬

景物描写角度(顺序:高低远近俯仰时间顺序、形状触觉嗅觉视觉色彩听觉声音感觉味觉时间空间)(主要诗歌和散文)(景物描写:远近动静修辞)、

(人物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环境侧面烘托、其他人物来侧面衬托或反面衬托人物(细节描写)

小说考查描写还有:

自然环境描写:这也是景物描写,一般考查作用:点明时间、地点;营造氛围;表现人物情感心理;正面烘托或对比反衬人物形象或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社会背景、风俗、揭示主题、烘托人物、环境、

问题:怎样描写景物的?赏析某一段景物描写。怎样描写人物的?或写另外一个人目的是什么(侧面衬托)?.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有关)?

说明:说明文(现代文言通用)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准确)、打比方(形象生动)、下定义(严密)、作解释(准确科学)、列图表(清晰明了)、作引用(文采)、作比较(突出)

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文言文现在考说明文去年高考《桂》,掌握说明方法以及相符的术语(准确、条理、还是生动形象、增强说服力要区别),加上说明内容

议论:议论文(现代文言通用)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

归谬法(引申论证)因果论证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 .对比论证: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3.比喻论证:把抽象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4..引用论证: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增强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5类比论证富于启发性,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或和比喻论证一样:把抽象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浅显易懂)

归谬论证(引申论证)法 驳论文常用方法。暂且假设对方的错误结论是正确的;接着,顺着对方的逻辑去推理;最后,导出一个十分荒谬的结论。运用归谬法,可使文章具有幽默和讽刺性,文风犀利而泼辣,让人有胜利的快感。 

 

掌握论证方法和术语,加上论证论点。
 

记叙(小说)

顺叙(时间顺序、事物发展顺序)、倒叙(设置悬念)、插叙、补叙。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交待清楚明白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有时还拟人化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散文里对人称考查,小说里或记叙人的散文里常考插叙或倒叙

第二个角度:修辞方法(可以融入任何表达方式之中)(比喻来描写,拟人来抒情等)

一般现代文先考虑比喻拟人主要的。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借代(诗词里多用)设问反问反语引用双关

1)比喻生动、形象。使深刻说理浅显化、具体化 :通感

2)拟人人格化、生动、形象。

3)夸张突出、更鲜明。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衬托)鲜明突出。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8)借代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加强语气,激发深刻印象

反语:幽默讽刺,双关:谐音、语义,含蓄,

引用:文采文化底蕴,用典(既是手法也是修辞,多在诗词和旁征博引的散文中)

:含蓄表达深层次含义讽刺幽默、。

问题:划线句的表达效果。划线句作用。(修辞和结构)鉴赏文章标题时(是否运用修辞手法)

第三个角度其他表现手法: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对比、象征(借物喻人)、点面结合、(通过比较)衬托、反衬(乐景衬哀情)用典、卒章显志、景物渲染烘托 托物以景起兴、铺陈(反复详细地叙述描写)

(以小见大,多是歌颂人,比如歌德之勺,孙犁的套袖、北方人石头)

(欲扬先抑多是开始讨厌不喜欢或不好后来越来越好)

一般问构思特点时先考虑表达方式上的一些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理等等

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这几种表达技巧的考查,通常都是融会贯通的,在做题目的时候,不要割裂开来。

语言特点:

语言表达: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1、从整体的语言风格鉴赏:通俗质朴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含蓄婉转、庄重凝练、幽默诙谐风趣,清新自然、平淡有味、符合人物个性特点、自然流畅、优美生动等特点。(诗词散文语言风格整体考查一定从这点分析再加上其他突出的特点)

这首诗歌语言特点?这篇散文语言风格?

2句式特点分析:句式整散结合(看是排比句还是对偶句、有无散句,还是多用整句多用短句)、长短(或多用短句)结合、有的某段散文是变式句(语序颠倒的句子),或从句子语气看祈使句感叹句反问句肯定句否定句等。(某一段鉴赏语言特点,这方面比较突出,要分清楚不要瞎套)

3词语特点上:叠词、拟声词、特殊的声音动作的词语、名词并列,意象并列、发音特点等(个别句子,或突出表现这个特点)

4修辞手法上:通过修辞手法表达分析语言效果(修辞突出)

语言特点有几个特点写几个,最起码两个角度。

各种文体的语言特点:

1、说明文语言特点:简洁平实准确

文艺性说明文趣味性(引用诗词、句式整散对偶等形式上特点,打比方手法)

(说明文中某些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不能内容分析加上术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2、议论文语言特点:严密 概括、鲜明、准确

高要求:生动风趣(修辞手法、比喻论证、整散句式等形式的效果)

3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4、散文语言特点:清新自然,淡而有味、优美流畅、质朴通俗富有口语化、幽默风趣等不同特点

杂文是形象化的议论文,尖锐泼辣,又幽默风趣,绵里藏针,寓教于乐。  

如:一.鲁迅杂文语言具有生动、形象、及鲜明的个性二.比喻深刻、贴切、富有情趣三.鲜明的情感色彩四.用幽默讽刺的词语传达作者的感情

结构作用:

总体结构:层进式(层层深入起承转合式)对照式、总分总式、并列式

议论文层层深入常体现在:提出问题(引论是什么)、分析问题(本论为什么)和解决问题(结论怎么办)。

布局谋篇: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承上启下、过度铺垫、设置悬念、曲折有致、一波三折、层次井然,伏笔照应、层层深入、倒叙插叙、设置悬念,主次详略首尾呼应、结尾点明题目、卒章显志、前后照应

头:总领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奠定基调、交代背景。
渡: 承上启下;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由…………;层层深入;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总结上文……
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高潮结束;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照应开头;照应前文、照应标题;含蓄婉转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文章标题:通常起文章线索的作用。

问题:开头某句作用,结尾某句某段作用,中间某句某段作用。

选材立意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选取典型事例、选取日常生活小事、以小见大、借物喻人、借事说理、选取细节、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

例如第一篇现代文和文言多是抒情写人哲理散文:

抒情:写景抒情的(春生春深)、借物抒情(项脊轩、合欢树)、托物言志(病梅馆记)

写人:通过事情写人的,融情于事(老毛子、项脊轩回忆鲁迅先生);

通过物写人的,借物写人((借物喻人(小溪巴赫),

通过小物件写人的,或通过小事写人的以小见大(歌德之勺、回忆鲁迅先生,孙犁的袖套

哲理:通过物说理的,借物喻理(冬梅说),通过事情说理的,因事说理,

上述通过什么来表现什么,都是一种含蓄婉转蕴藉的风格特点

主要从材料上分析,选材立意上有何特点:
(和表达方式有交叉,角度分析不同而已)

阅读注意:

在第一遍阅读时,用笔边读边画,观点句、议论句、如果读到中间读不下去了,看一下后面的题,给自己一些提示这些文章在说什么,或者先把前面题目做掉,或看看选择题,选项是什么句子,这样阅读时就会注意到选项在什么位置。

第一题现代文:议论文或说明文

常见题型:

词语含义:

一是文本信息(不形象,内涵在文中表述,有的现抄,与题干距离有远有近,有的从文本整合起来表述。

1. 和而不同的同可以理解为苟同盲目附和。

2. “和而不同”含义是:追求内在和谐,不是表相上的一致。

3. “现在一些人的文化心理”题干在第一段,但信息在倒数第二段:全球背景下文化认同的焦虑心理。

二就是形象化的表述要解释这个词本质义,一般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述形象,尤其简单化词语,还是加上东西

行云流水:写作自然、不受拘束

1. 冷眼:冷静

2. 悖论性图景:相反而不合理的情形

3. 民间书信是典型的情感对话的文体之一,彪炳在中外文学史上的众多书信名篇就是它的身份证:属于情感对话文体的具体证明。

4. “连续不断”存在是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

(高考题)

5. 死抱一隅的人:只关注自己研究方向,不懂得变通的人(形象表述)

6. 文明的转型:从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这个不很形象,靠文本信息解释)

关联词,搞清关系,阐述原因要结合内容。

层次要点。从哪几个层次,文本信息是什么。当不知道确定用那个层次时,用一两个词把这段主要内容写在旁边,比较一下,该用哪个层次。

选择题要回找文本,一一核对,不要心急。

1. 下定义:海上画派:是----的艺术流派(名词或名词短语)(说明文方法)

2.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空格:说明文,结构特征:总分式,结构作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特征:客观平实,语言作用:清晰地说明了中国建筑的各种特征及它们所包含的文化现象;(说明文结构和语言)

3. 难道不是社会的错吗?难道不是他的父母的错吗?难道不是度过的文字看过的画面的错吗?------作用:运用排比反问句式增强语势,用引申论证(归谬法)加强说服力,证明的荒谬,表明作者鲜明的批评态度。(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内容)

4. 资衰苴杖者不能听乐----作用,这是一个引用的话,引证论点,写出论点,此句前后是小观点,以及大观点,要衡量权衡那个主要:(作用:论点)

5. 项脊轩志的细节描写:(课内)

6. 分行布白地解读宽容序言:将人类历史无数事实典型化,虚构寓言故事,表达深刻哲思。没有直接宣布真理,字里行间领会(课内和文本结合)

第二题现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写人、写景、写事)

常见题型:形式和内容,形式要考虑:修辞、其他手法、结构、语言特点

作用(修辞、手法作用、结构作用加内容情感)(开头结尾中间某句)

有的问引证的话或论据作用就是论证论点,引证的话看是否还有引出话题的作用。

表达效果(修辞或手法加内容情感,表达效果不写结构作用)

作用和表达效果,相同之处都要考虑手法修辞,不同之处作用题型还要考虑结构作用。表达效果不需要

句子含义(句子是形象化表达,翻译这句话写出本质义,不要重复原话)“用双腿丈量思想”在文中指在行走中思考感悟人生。卑微而壮丽,苦涩且欢欣:含义:身份卑微处于底层社会,但心中拥有追求,在艰难的生活困苦中呼喊着宣泄着痛苦,并从中得到安慰得到释放。

语言特点:整体风格和突出特点

选择题设置障碍:修辞手法用错、引用作者写错、表达方式某种没有或没有广泛运用或没有主要运用、但也有表达方式都有来干扰你,自己要搞清楚、语言特点错误、结构特点弄错层进还是并列总分、主旨表述不对、过渡段不对、情感不对、一些限制词语运用不对等自己可以看考卷归纳

词语搭配:主谓宾搭配、文言和现代词汇区别

写作特点、写作手法

赏析描写段落:想象修辞远近动静

层次要点,抓文本关键句和关键词

1. 写三十年前垦荒劳动恐惧,有何作用?【欲扬先抑、为对劳动价值的肯定作铺垫。】(手法和结构作用)

2. 既是景物描写又放在开头作用:引出内容要写对铺垫渲染 (开头段落作用)

3. 开头四段作者描写自己寻找故乡的感觉作用:渲染气氛,突出思乡曲的魅力,引出音乐家悲欢人生 。(开头段落作用)

4. 土地堂的作用:对比铺垫虔诚、敬畏,家的印象(写作手法、结构作用、内容情感。)

5. 黄山迎客松作用:【想象、拟人化的描写】(不是类比,居里夫人和范仲淹,比喻只是一句话,这儿考察的是一大段)(描写段落)

6. 《跨越百年的美丽》结尾的特点:【形式上直接议论的表达方式,语言上多用整句、短句,内容上由点及面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结尾结构作用和语言特点)

7.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作用收束全文,升华主旨,照应文题,抒发了崇敬情感。象征孤高自信反传统,排比加强语势,强调】(结尾段作用:手法修辞、结构作用)

8. 文章首尾呼应,侧重点不同:【开头:两次点明文眼,交代喜欢的对象-初冬,引出下文,奠定情感基调:结尾,概述喜欢缘由,“真”突出程度之深,卒章显志】(结尾段作用:内容和结构作用、手法若有也要分析)

9. 排比修辞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修辞手法)

10. 只要望见某个山坳有一丛老树撑起的阴凉我说,那是老柳树哭泣的眼泪,好多天都听到它在哭,【拟人树对人的友善,人对树的同情怜悯,人与树的依恋。】(两句话修辞合在一起考察,也是从每句分析)

11. 将哥特式教堂和吴哥古寺作比较是为了:【突出 强调】(手法)

12. 如何表现这种开心的?【景物描写、排比、想象】(修辞和手法)

13. 拟人化是本文写法上的特色,说说效果:【山水人格化,对话,表现各自特征,情趣和灵动】

14. 分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想象阅读的场景,比喻,把抽象的阅读感受描写成具体可感的可触摸的世界,化虚为实】。(表达效果:手法修辞内容情感)

15. 虚实结合是本文描写一个特点:虚写例子实写例子,想象、关系情感(描写手法已给,结合内容分析)

16. 主持人发问的方式:多方比较,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他人的观点认识(手法)

17. “你”指代对象和作用:【泛指现代生活中任何一个人,包括读者作者。加强对话感,增加与读者交流时的亲切感,也表现作者内心的沉思与反省。】(人称、形式内容)

18. 本文语言具有赋的特点:【铺叙排比、同义叠句文辞华美、句式整散结和、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语言特点,文体赋的知识)

19. 课文中象征手法:合欢树双桅船宽容序言雪落在中国土地上老人与海雨巷掌握象征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

20. 比较两文写树手法的不同:写树【一个正面描写,一个侧面描写】(考察描写审清题干)。

21. 和《老王》写作上不同: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语言】(写作特点:手法表达方式语言)

22. 选择一篇鲁迅先生的作品,印证鲁迅在披荆斩棘中开辟自己的路,【作品内容。披荆斩棘是克服困难的意思,冒着被反动当局逮捕的危险】(课内)

23. 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世界很美的内涵:(层次要点、不要瞎概括,紧扣文本)

第四题:诗词鉴赏:

景物描写(白描远近动静修辞)

抒情方式、除了直抒胸臆,其他都是含蓄婉转(借景抒情、对面落笔、托物言志)

情景关系(借景抒情里哀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一般就说借景抒情就可以了,只有乐景衬哀情要专门点出来以---反衬---)。

诗句前后照应(逻辑上前后句那些词和哪些词照应,要能找出来)

哪些诗句点明题旨,就是和题目说的一回事,能看出来。

语言特点(一定从整体风格上去考虑,修辞突出的话也要谈谈)

写作手法(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鉴赏炼字及全诗情感(分析炼字注重联系全诗各个角度的情感全面)

某诗句或炼字的作用(结构上引出、铺垫、奠定基调、过渡、照应等作用要考虑到 ,不只是手法和内容)

人物形象(根据诗句概括不要想当然)

1. 《琵琶行》都写“月”,作用:【琵琶行烘托音乐此诗反衬作者内心,含蓄表达,一语双关】(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就是含蓄婉转烘托、抒情方式)

2. 纵有垂杨未觉春:【本词抒写婉转别致,对面落笔】(含蓄、抒情方式、写作手法)

3. 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融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以景结情好处)、直抒胸臆,感染力强】

4. 这首诗表达上含蓄蕴藉,结合颈联:【听觉声音、视觉,内心感受渲染环境气氛,来衬托(借景抒情或以环境来衬托)】

5. “望极”结构上作用【承上启下,内容上展现出视角由近及远,拓展了词的空间】(词语作用)

6. 语言风格的角度对本词简要评析:【俗语白话,自然平易、平淡清新诙谐幽默符合创作个性】(语言特点,此词李清照的词,分上下片赏析)

7. 有人评价此诗“言浅而深,意微而显”关键在于遣词造句:【抓住重点字词分析描绘出强烈的情感,片言只字,动词“循”“绕”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面上平淡纪事,包含着真挚友谊,人事升沉变化的悲怆】(语言特点加情感,平淡而有深意、情感深刻而又表现明显)

8. 对这首诗一二句语言特色赏析: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着旅人心。【听觉转换视觉和触觉内容语言直白质朴,(最少两个角度)(尖尖似针齿间音(答不到))。(整体风格再加修辞、其他特点)

9. 关汉卿字字本色,任选一句(语言特点,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口语化)

10.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三个词组意象叠加,(三个名词短语并列),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用抒情之笔虚点,读来别具一种吞咽悲苦、欲说还休之感。】(语言特点、词语特点,表达方式)

11. 这两首元曲同是写“闲”但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上又有不同

12. 一个“疑”字,联系全词赏析:【与上片的“醉”呼应,写出疑的原因:一醉二湖水清澈天空明净,抒发了醉后赏湖的快乐-----联系全诗情感要周全点(虽然考察的是炼字,但是要结合全诗答案全面些,结构上照应上片,呼应下片、开头句奠定基调、承上启下,诗词中句子或词语的结构作用也要考虑)

13. 由眼前景,发幽古思,抒心中情,联系全诗,如何融为一体每一联描述一下,串联起来:写了什么景,抒发什么情,一联一联写下来)

14. 结合具体诗歌赏析萤火虫的形象:【层层分析,抓重点词语概括特点抗争奋斗,身世卑微,却不趋炎附势,为人照明乐于奉献。胸怀大志。自强不息,正直。】(全诗词句较多,点要全面。)

15. 请结合对苏轼的认识,谈谈对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句的理解:[题干苏轼的认识,结合诗歌内容陶渊明,再扣紧这句诗,遭贬,厌恶官场,向往田园,效法陶渊明旷达,对社会不满、不要只是抓住旷达。(虽然考察一句,但要结合全诗分析)

第五题:文言:多是写人的

常见题型

加点字词:结合语境搭配、联系日常用语的意思、教材平时积累

虚词:仔细一个一个排除,犹豫的再仔细看其他选项,不要着急、还要仔细甄别有歧义的选项,要仔细排除

翻译:重点字词、字字落实、要看好有什么句式、固定句式、省略要加上、

除了特殊句式(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判断句、还要注意固定句式:

1. “不亦……乎“ 翻译“不是……吗?“不为……乎“翻译“不算是……吗?“

2.  “不……则“、“不……即“ “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3. “非……而……“ “不是……却 如: 非字而画。

4. “非惟……抑亦 “不只……而且“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5.  “庸……乎“ “哪里(怎么)……呢?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6.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同义结构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 “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办“

7. “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宋何罪之有?

8. “得无……乎(耶、邪) “该不会(莫不是、莫非)……吧“。               

9. “何(奚)以……为“、“何(奚、曷)……“ “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10.  “其……乎(也、耶)“大概(恐怕)……吧!“、“还是……吧!“、“ 难道……吗?

11. “……孰与……“ “……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

12. “与其……孰若“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     

13. “为所“、“为……所“连用,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被“。

14. “以……为“连用,“认为……是”、“把……当作“、“凭借……作为”“任命(让)---担任”具体灵活处理等。

15. “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16. “独……耶“、“ 独……哉“连用,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17. “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18. “宁……耶“  “哪里(怎么)……呢“。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19. “何所”,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20. “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既然这样,那么”。

21. “是以(以是)” “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都翻译为 “因此”。

22. “有所……、无所……”, “有”、“无”是动词, “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23. “有以……、无以……”, “有用来……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24. “……之谓也”“之”时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例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例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人物品质或性格特点:看考卷积累词语,根据事情一点一点概括要全面,不要写上一两个就不写了,容易丢分。

写作手法:描写人物方法、整体写作手法、写作特点、论证方法、语言特点

1. 塑造人物不同的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景物、侧面衬托其他人)细节】

2. 举例细节描写苏武形象

3. 作者写黔娄的目的:[类比,间接或侧面赞美方干]居里夫人和范仲淹侧面衬托也是类比比较(描写人物:侧面烘托)

4. 怎样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从说话艺术的角度简要分析:【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5. 本文主要运用充分的例证和对比论证这两种方法

6. 本段怎样一步步“景随物迁,情同景生”:【本段分层次写了哪些景,分层次抒发什么情感,景情 层次】(一个段落中的划分层次)

7. 将园记与项脊轩志的异同相同点:日常生活小事,屋子兴衰。不同点:悲喜线索,三代女人,(选材手法、线索)

8. 本文与项脊轩志在内容和形式上多相似:内容:题材追怀亲人,感喟身世;情感:感激怀念。艺术手法:日常生活小事、生动细节 语言风格:简洁平实,语调舒缓,饱含深情

9. 写作构思看,这篇文章具有因事说理,或寓理于事的特点。(医戒,讲道理的散文写作特点)

10. 冬梅说写作立意特点:借物喻理(说理散文写作特点)

第六题:文言:文论、(写景、借物)哲理散文、说明文、

常见题型:

概括段落大意

整体写作手法

具体句子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语言特点

最后一题常常是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情感,有时直接划出关键句翻译过来,有时要自己理解段意归纳,有时要浅层次和深层次都考虑

1. 文中划线句介绍华盖运用了说明方法,作用:【列数字准确说明、打比方形象描摹】(具体句子作用:说明文方法加术语加内容)

2. 万口一词,--千年一律作用:【人数之多,时间之久】(角度手法内容)

3. 试析本文的说明顺序:总分和空间顺序(说明文结构和顺序)

4. 同为游记,本文与游褒禅山记在表达方式上有相同之处(先叙后议)

5. “以宾衬主”的写法:【对照,衬托艺术感染力】(写作手法)

6. 本文先叙后议,哪篇高中课文有类似写法

7.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出了竹子的气韵,是否同意:不同意,(实际上考查借物写人

8. 设喻类比是本文说理的一大特色,结合第二段略作评析。【“某氏多货”的家庭事情来设喻类比“某国饥”国家事情,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浅显化,形象贴切,避免空洞说理,说明打仗是不是对百姓爱和利的事情。不是善言。】课文中设喻类比文章:刘向设喻,也叫设譬,是一种说明事物或问题的方法,是从已知事物出发,说明对新的事物的认识,或阐明深刻而精微的道理。通常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例如: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借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暗示、类比,说明某一事理,着眼于表述某一主张,着眼于用事物打比方;一般比喻,仅限于句子的范围,设喻则往往是一段话,甚至是一篇文章。)

9. 文章多采用整句(对称句式),【赏析:例子,使对立列举更加鲜明,含义丰富,气势酣畅,富有音韵美。】(语言特点,注意是分析整句对偶句的特点,还有对举特点。)

10. 选古文小品序,本文的语言表达很有特色:【多用比喻,使说理更形象。多用对偶,或多用整句,两两对照,使行文更加整齐和谐。本文语言简练,文字简短。】(本文没有排比句,如果说整散结合,只能分析对偶句,句式要看清楚再表述,看有无散句,有无排比或对偶,对偶句较多,还要强调多用整句或多用对偶句,或多用短句)

11. 上文第二段多用四字句:四字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罗列了香市的场地和出售的物品,突出繁华和热闹。

12. 写自己盲目从众有什么用意:自嘲幽默,侧面表现社会

13. 西湖香市写景中蕴含了作者情感:对昔日留恋,对统治者无能的不满,对时局颓败的忧虑(要多角度考虑)

14. 随园的命名原因:一是随势造景,一是自在随性洒脱不羁,憧憬不做官时悠游自在的生活。(要考虑浅层次和深层次)

15. 严羽对宋诗的评价:不支持,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宋代诗歌虽然总的成就不及唐诗,但也取得了不同于唐诗的成就。唐诗注重情趣是一种境界,但是只要做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宋诗的理趣也是一种成就。(文本和平时积累,辩证)

注意:

1. 题干中有“概括”二字的就不能照抄原句,要筛选整合但要紧扣文本关键词关键句,去掉修饰,不要瞎概括。

2. 三分以上的题,采点要多,各角度想周全,不要只写一两点

3. 文言看不懂,多看几遍,第一二句多读几遍。

4. 写人文章的散文表述情感或品格想全面(包括文言)。

5. 诗词鉴赏即使是炼字、句子,鉴赏时情感要全面联系全诗。甚至结构作用。

6. 对文章要有文体意识,什么类的文章,主要表达什么的。

7. 复习以前的卷子,积累一些表达语句和词语。

著名哲理诗鉴赏

《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琴诗(宋 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观书有感》 (宋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

宋代哲理诗词:

1. .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王安石《等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5.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唐代哲理诗词:

1. 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 .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 .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 .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春(即东风)的外现便是万紫千红。我们看到万紫千红便感到春的存在,正如看到万物的生意,便感到的存在一样。

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

自己把卷子上的特点积累补充在旁边

1. 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乐天知命、随遇而安、性格洒脱、旷达乐观、

2. 平易近人、豁达大度、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以德报怨、德高望重

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刻苦勤奋、废寝忘食、

5. 临危不俱, 威武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屈节辱命、忍辱负重

6. 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深思远虑、远见卓识

7. 不同流俗、 洁身自好、超尘拔俗 宠辱不惊、与世无争、

8. 仗义疏财、济困扶危、打抱不平

9. 忠肝义胆、忠贞不渝、

10.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11. 不耻下问、满招损,谦受益

12. 知过必改、 见贤思齐

13. 廉洁奉公、公正无私、顾全大局、坚守岗位、勇于承担责任、处事有魄力

14. 赏罚分明 、执法严明、破除迷信、

15. 厉行节约 勤俭持家、患难与共

16. 博学多才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