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语言之藏语

发布时间:2011-12-25 00:58:18

少数民族语言之藏语

藏语是我国藏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省的部分地区,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现代藏语有以下特点:

1)浊辅音声母趋于清化,局部地区所保留的浊声母都是来源于古复辅音声母中的浊基本辅音;(2)复辅声母赵于简化和消失,只在局部地区保留带前置辅音的二合复辅音;(3)单元音韵母增多,特别是鼻化元音;(4)元音有长短区别,并与声调有互补关系(5)有鼻化和非鼻化两类真性复元音韵母;(6)辅音韵尾趋于简化,从而引起带辅音韵尾韵母的简化;(7)有较完整而稳定的声调系统,而助数量有增多的趋势;(8)谓语是后置表达系统(即谓语的语法意义由谓语之后的万分表示);(9)构语和构形的语素之间有丰富的减缩变化;(10)动词只保留简化的屈析变化,而且它已失去独立表达语法意义的功能;(11)动词有丰富的体的范畴;(12)判断动词和存在动词有两种表示不同人称的词汇形式;(13)动词无人称和方位范畴;(14)单一万分表示否定(即在所否定的词的前或后加否定成分表示);(15)有丰富的助词,而且常常有减缩和独立两种形式;(16)形容词和部分派生名词有构词后缀;(17)有敬语和非敬语的区别。

根据藏语的结构:

其中主要动词为vgro,时态助词为rgyu,辅助动词为yiu,这三者的结合表示未行。这样的动词,时态助词,辅助动词三结合的句式,开始取代屈折式的动词形态。

  4.单辅音韵尾还很丰富,只有va韵尾开始脱落。例如:撒刺(shang),思答笼刺(stag lung),茶里巴(tshal pa),乌斯藏(dbos gtsang),公哥罗古罗思(kun dgav blo gros)等等。从以上举出的例子来看,藏语在第一时期有的那些单辅音韵尾大都还存在。

  5.今天流行的藏语书面语正式定型。通过第三次厘定新语,纠正了历代藏语的异体字及语音等等,使藏语书面语正式定型。藏族僧俗文人学者通过这个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译著了许多文、史、哲方面的巨著,其中影响最广的有萨迦班智达的《萨迦格言》和《智者入门》等。

第四 近代时期藏语

  十三世纪中叶,通过元朝和以萨迦派为代表的藏族政教领袖人物的共同努力,结束了将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建立了统一的政教合一政权。可是,这二百余年的分裂割据,使藏语形成了许多方言、土语,使操不同方言人的交际发生较大的困难,尽管有超方言的文字藏文为媒介。

  时间大致为十三世纪末叶到十八世纪末叶的近代时期,藏族僧俗文人创作了许多名著,特别是藏族传统文法《三十颂》和《音势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有关文法的书籍,论著汗牛充栋。

  这时期藏语形成如下特征:

  1.复辅音声母大量减少。例如:札巴坚参(grags pa rgyal mtshan),朱贡(vbri gung),萨迦(sa skya)等,在第三时期藏语,即近古时把藏语中,这些例子都是复辅音声母,而这时期开始变为单辅音声母发音。还有罗布藏(blob zang),札卜素(rgyam tsho)等的后一个音节即bzangmtsho,原为复辅音声母,而到这时期,开始把后一个音节的前一个辅音声母bm变为前一个音节的辅音韵尾。

  2.复辅音韵尾的第二个辅音sa消失。上一时期藏语中发为乞刺斯八,发为牙里布藏思,但此时期开始,分别发为札巴牙布藏,即复辅音韵尾的后一个辅音不再发音。

  3.单辅音韵尾仍然比较丰富,但sa韵尾开始脱落,近古时期藏语中(dbus gtsang)发为乌斯藏,(blo gros)发为罗古罗思,但从这时期开始分别发为乌藏罗珠其余的单辅音韵尾还很多,如:诺尔布(nor bu),珠尔默特那木札勒(vgyur med rnam rgyal)等分别为r d m l等辅音韵尾。

  4.有些方言、土语中,由于浊辅音声母的消失,具有声位价值的声调产生。藏语发展到近代时期,有些方言、土语,特别是卫藏方言的许多土语中,几乎所有的复辅音声母和浊音声母都已脱落消失,以此引起以前没有音位价值的声调,开始演变为具有音位价值的声调,即具有音位价值的声调产生。

第五 现代时期藏语

  时间大致为十八世纪末叶以后。这时期的藏语,与前四期比较,较容易勾画出其面貌,原因有二,一是有相当丰富的文献材料;二是解放后各族语言学家撰写的有关藏语(现代藏语)的论文、论著也很丰富。

  从这些材料来判断,现代藏语有如下特征:

  1.大多数方言、土语中,已无复辅音声母。少数土语中也只有带前置辅音的复辅音声母。如工布江达语的mg等。

  2.单元音韵母逐渐增多,而且由于鼻化韵尾nganama等的脱落,开始形成比较完整的鼻化元音。

  3.辅音韵尾进一步减少,只剩下几个ngama之类鼻音韵尾。

  4.具有音位价值的声调在卫藏方言中已稳定,康方言中开始产生。

  5.结构助词的减缩,引起产生更多的复元音韵母。

  6.词汇得到空前发展,特别是科技词汇和借词伪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藏学界藏语语言学者的论文,论著中,对现代藏语有相当丰富的描写和论述,通过这些观点相近的论述,大家对现代藏语的特点已了如指掌,笔者不再赘述。

 小结

  藏语发展到今天,演变得使古人不能相信这个语言乃脱胎于他们曾经用来交际的语音复杂、没有声调的那个语言;同样,当代许多人也不相信,现在他使用的语言来自跟藏文(指三次厘定新语前的藏文)一样的语言。可是千年来的藏语发展史证明,这是事实。藏语发展的总趋势是:语耷大幅度地简化;声调,即具有音位价值的声调,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语法表达系统,从屈折变化向虚词结构发展。

  笔者在本文中,通过藏语语音的分析,将藏语历史分为五期,即第一时期(时间为七世纪中叶之前;第二时期(时间为七世纪中叶到十世纪中叶);第三时期(时间为十世纪中叶到十三世纪后期);第四时期(时间为十三世纪后期到十八世纪末叶);第五时期(时间为十八世纪末叶之后)。其中文字出现前的藏语分为一期,笔者称它为第一时期,也叫原始时期藏语。那么,在此之前的藏语是否还可以分几期?当然可以分,至少可以试一试。但是,由于材料的欠缺,笔者认为很难归纳出比七世纪更早一些的藏语面貌,而且分出后的可信性让人怀疑。现代许多藏语言学家设法从现代藏语文的共同特点来探讨和解释他所分的第一时期(六世纪之前)藏语特征。这种分法和解释,比较缺乏说服力。主要是语音特点:创造藏文时的藏语有二合、三合、四合复辅音声母,而现代藏语文的任何一个语言都没有四合复辅音声母。这是其一。从元音角度看,现代藏语支的大多数语言,都有相当丰富的单、复元音韵母,但创造藏文时的藏语却只有屈指可数的五个单元音,此为其二。直到近古时期,藏语只有轻浊声母的高低调,而没有具有音位价值的声调,但现代藏语支的任何一个语言,都有比较完整,系统的声调,此为其三。故此,笔者认为在材料欠缺,论据缺乏说服力,可信性不足的情况下,无法谱写比七世纪更早一些的藏语发展历史。相反,如能着眼于藏语支的各语言分开时的语言特征,那么,倒很可能比较准确地勾画出比七世纪更早一些的藏语面貌。

藏语之拉萨话:

1.藏语(拉萨话)有28个声母,17个单元音韵母,2个复元音韵母,有4个声调。安多方言没有声调。藏语语音的一大特点是有大量复辅音声母和韵尾。语法上藏语主要利用词序和虚词来表达句子成分的各种关系。藏语动词有式和时体的语法范畴,以曲折形式来表示。藏语的虚词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句子成分之间各种关系、时体和语气等意义的助词另一类是单独或与时体和疑问助词一起表示动词的时体和语气的辅助动词。句子语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主语后,谓语前;如果是双宾语,间接宾语又在直接宾语前。形容词、数词、指示代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之后。人称代词、名词作修饰语时需加领属助词,在中心词前。动词和形容词的修饰语在中心词前。构词方式主要是复合法。复合词多由两个词根组成,并且有几种词素音位变化,也有些复合词由三个词根组成,但凑成四个音节。卫藏地区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有敬称和非敬称的区别。

语法

藏文每个音节有一个基字,确定该音节的中心辅音,基字上方或下方可以加元音附标表示不同的元音。基字上方有时有一个上加字,下方有时有一到两个下加字,前边有时有一个前加字,表示该音节的声母是复辅音。复辅音的连接顺序依次为前加字、上加字、基字、下加字。基字后边有时有一到两个后加字,表示该音节有一到两个辅音韵尾。

藏文有/a//i//u//e//o/五个基本元音,每个无附标的藏文字母表示元音为a的音节,在字母上方加附标表示元音为/i/的音节,在字母下方加附标表示元音为/u/的音节,在字母上方加附标表示元音为/e/的音节,在字母上方加附标表示元音为/o/的音节。在拉萨话中,如果一个音节以ས/s/ད/d/ན/n/ལ/l/为第一后加字,元音要发生音变,/a/读成/ɛ/ོ/o/读成/ø/ུ/u/读成/y/,并且ས/s/ད/d/两个后加字不发音,后加字ན/n/和前面的元音合成鼻化元音。

藏文语法相当丰富,动词分四个时态,而且时态的系统呈现很多例外。

四个方面来探讨汉藏语词语间的文化差异。

一、    有关问候词语词类的文化差别

众所周知,藏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不管你是什么民族、来自何方,只要到藏家做客,必定会得到热情的接待。你与主人家初次见面时,若主人家是新都桥人,她一定会热情地对你说:“a dka thal”(辛苦了吗?)。当你们分别时,她一般会对你说:“dkado”或bde mo”。a dkathal相当于汉语的“辛苦了吗?”,但在藏语新都桥中不仅有“辛苦了吗”的意思,而且还含有“欢迎”之意。

一般情况下用dkado bde mo来充当“再见”,但两者间还是有些差异。因为,dkado”是指辛苦了。bde mo原义藏汉词典注释为:安乐;安康。若以其原义为准,两个词都没有 “再见”的意思。因此,严格意义上讲,藏语中没有与汉语“再见”可以相对应的词,但这并不是说藏族没有说“再见”的习惯。

在新都桥地区,对别人说再见时,不能乱用dkado bde mo”。因为,它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性。dka do”一般在下午饭前(大约下午四、五点钟)对别人说“再见”时用 bde mo”则用于下午饭后至天亮之前。(注,新都桥地区一天的就餐情况及其时间为:snga-ja(大约56钟)di-i、(大约700-800。相当于内地的早餐)、nhin-zhog(中午饭)mdzhar-ra(大约1600-1800。相当于内地的晚餐)dgong-zas(大约2000-2200

在汉语中有这样一种打招呼的习惯,“吃饭了吗?”这是汉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但这对一般的藏族人而言,是无法理解的。据说以前有一个藏族老人,有一次他去城镇买东西,回来后对他的家人说:“看来汉区遭天灾了”。他的家人不解地问:“为什么?你又没去,你怎么知道别人那里遭天灾呢?”。那位老人得意地说;“我是谁!连这个都不懂?你们好好听着,我给你们讲。我这次去城镇的时候,那里的汉人们见了面就说:吃饭了吗?若他们那里没有遭天灾,缺粮食。你说他们为什么见了人就问吃饭了没有”。这个故事本身有无真实性,对我们目前的创作而言,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但我们用文化的视角来分析这个故事,就不难发现,这位老人家是把汉语的问候语“吃饭了吗?”,误解成句子字面上的意义即其原义。

与以上的句子较相似的,在藏语中也有这么一句话“ja thung”。从字面上去理解是“喝茶”。该句中的“ja”字可以注释为“茶”,即作饮料的茶叶和经过水泡,水熬的茶叶”。属外来词。是从汉语的北方方言中音译过来的。但“茶”一词的含义传到藏区就得到扩张,不仅有茶的意思,而且还有吃饭的意思。因此,对以上句子正确理解应该是“吃饭”,而不是“喝茶”。对“茶”字的理解和应用不一样的主要因素在于,茶对汉藏两民族的影响力不同。对于藏族而言,茶是日常食物中的主要一个元素,基本上离不开茶。我们可以这么说,“没有茶的藏餐,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藏餐”。这里的“茶”主要指的是酥油茶。因此,茶对藏族的饮食、习俗、文化都有着深远地影响。而在汉区截然不同,汉民族虽然喜爱饮茶,也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但是,茶对汉民族而言,只是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时的饮料,可有可无。因此,仅从茶对两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而言,对藏族的影响远比汉族还要深透、彻底一些。显然,从而迫使两者对“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产生差异。

以上几个例子足以说明,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事物的认识有所区别。即便说的是一个事物或一件事情,但还是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当我们去理解和认识另一个民族的东西时,甚至是一句话、一个词,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意义(字面)上,应该去分析它所包含的文化。这样以来,第,我们可以较正确、较科学地认识到所要探讨的事物的本质。二,有利于提升我们对外语知识和其所属文化的认识程度

少数民族语言之藏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