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

发布时间:2018-07-01 02:34:24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实施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

摘要:文章主要从实施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服务的内容、发展策略等方面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科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发展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文化,增进人们健康和长寿提供一个较好的模式。
关键词:中医预防;养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

中医预防医学是中医学的一门学科分支,它以研究中医的预防医学思想和原则,以及如何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以预防疾病,保障和促进人体健康为学科内容。养生保健是指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防病和保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以内养外防为特色的中医预防医学的主要内容。健康与长寿从来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尤其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有必要也有条件享受中医的预防和养生保健带来的利益。因此,笔者认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设置专门的科室刻不容缓。
1
实施的原则
1.1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医的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方面内容。未病先防的要旨在于通过各种内养外防的综合调摄措施,慎避外来虚邪贼风的侵害,调摄补养体内的精气神,从而保持正气的旺盛充沛。由于正气具有抗御邪气、保卫机体并维持和促进机体生命活力的功能,故能在未病之际即善于调养预防者,则正气充沛,身体健康。已病防变,就是在疾病发生以后,采用各种措施,预防病情的蔓延和恶化,促进疾病的痊愈和机体的康复,如《伤寒论》重视救护阳气和顾护胃气,温病学说重视顾护阴精,以及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学术思想都是已病防变的体现。瘥后复病主要有感邪复病、劳复、食复和药复等情况。因此要调适起居,慎避邪风侵袭,培养正气,增进其抗御邪气的功能;避免劳力和劳心过度,慎戒房劳;饮食调养适宜,既要防止饱食过度及避免辛辣甘肥厚味,又要适当注意忌口;瘥后调补时必须辨证用药,使药能补正而不致助邪,同时须稳妥缓图而勿迭施峻补,防止情志过激。
1.2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群体以至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体质特点,抗御疾病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易感性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在实施防病保健的具体措施时必须因人制宜。根据不同个体采取适宜的保健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六淫邪气的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和脏腑气机活动也随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而变化,因此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感邪后的发病倾向有时令季节性差异,故需因时制宜:一是根据六淫致病的季节特点,因时制宜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其侵袭致病;二是按照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规律及人体内部随之变化的生理状况,因时制宜进行养生保健,促进机体阴阳气血的旺盛充沛和平衡协调,增进身体健康。《素问.五常政大论》所提出的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的法则是属于因地制宜的,各地人们根据地理方域特点而总结出来的各具特色的多种多样的保健防病措施更是因地制宜原则的体现。
总之,实施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尤其要体现中医预防医学的基本特色:重视正气,扶正防邪;养防结合,法于自然;防重于治,防治合一。
2
实施的方法
中医的预防和养生保健方法丰富多彩,其内容主要包括内养正气(调气、养神、健形、保精),外避邪风(预防六淫外邪侵袭、预防情志过激、预防劳逸过度、预防饮食起居失节),除害灭病等。
2.1
药物预防和养生保健

用中药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是中医的一大特点。中药未病先防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要辨证用药,调整体质偏颇;药膳食补;也可能用中药消毒,防止疾病传染、流行。已病防变的药物不能完全等同于辨证治疗,必须具有预见性和针对性,也应该包括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采用的调养方法,甚或康复方法。注意根据疾病传变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来用药,用五脏相关的观点来考虑脏腑间病变的相互影响,并根据五脏的关系来选择用药,要根据个体的情况,要从环境因素方面来考虑用药预防和保健养生。以药物预防疾病复发,往往要攻补兼施或以平调、补养促其自然康复为重点,如采用养心安神、健脾益气、养血活血、祛瘀散结等治疗方法;要增强体质,预防邪气复来,即以药物培补正气,恢复脏腑生理功能,如采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补肾健脾等治疗方法。
药疗的同时重视食疗,利用食物治病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很多食物是亦药亦食,能防病治病,保健强身,有的食物久服还能延年益寿。食疗具有滋养和调整、预防和延缓衰老、治疗与辅助治疗的作用,运用时注意平衡阴阳调整体和协调脏腑重脾肾,辨证辨病相结合和三因制宜,注意饮食有节,适量定时,合理搭配,切忌偏食,顾护脾胃,寒温适度。
2.2
针灸、推拿预防和养生保健
针灸、推拿对于预防和养生保健,基本原则是以平为期,以通为治,祛邪扶正,因此其指导思想是以平调阴阳,调和脏腑,调畅气血,扶正祛邪为基础,把重点放在未病先防方面,在积极防止疾病发生的同时,也采用祛邪泻实的方法预防疾病发展传变。针灸、推拿能调节经气而调和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从而对人体功能发挥整体调节的作用。针灸、推拿也是中医临床使用最多的病后康复方法,临床可以根据不同针灸、推拿治法的特点和针对性,用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和病后复发的预防,尤其是中风后的预防再次中风。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具有保健作用的保健穴,对这些穴位针灸推拿能调畅气血,强健身体。通过针灸推拿的补泻方法,可以祛除病邪,祛邪以安正,也可以补益正气,扶正以祛邪。当然,针灸推拿同样要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注意三因制宜。
目前常用的保健灸和保健推拿有灸膏肓穴法、窦材灸法、《回春》灸脐法、长生延寿丹灸脐法、西王母蒸脐固基法、熨脐法等。自我保健按摩则有揉腹、头部按摩、面部按摩、眼部按摩、四肢按摩等。
2.3
气功、心理及其他疗法
气功是通过调神、调气、调形,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活动,改善人体功能,调节人体防病、抗病的内在潜力,以消除或治愈疾病,或预防疾病发生、发展、复发的中医防治方法。各种功法都是以自我调养为基础的。气功预防的基本思想与原则是调气以健体,调神以防病,内外结合,持之以恒,动静结合,以意领气。目前常用的保健防病气功法有行气玉佩铭法、《千金》调气法、导引行气法、马王堆导引健身法、胎息法、小周天法、太极拳等。此外,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也是民间防治疾病、强身延年常用的气功运动锻炼法。
心理调节包括遏止、发泄、疏导、顺情、移情、运动、暗示、色彩、以情制情、行为、生物反馈等疗法。娱乐疗法包括音乐、歌咏、舞蹈、戏剧影视、琴棋书画等疗法。沐浴疗法包括药浴、泉水浴、热水浴、泥浆浴、沙浴等。另外还要注意性生活保健法,注意戒烟酒、戒偏嗜、戒过劳、戒情志偏激等。
3
科室的服务内容
大众化的方法指导是服务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防病和养生保健意识和要求越来越高,对大众化的中医药预防和养生保健需求越来越多。目前人们相当一部分大众化的预防和养生保健知识是通过各种媒体摄取的,因此并不是很全面,也不见得具有科学性,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专门的科室专业的医师提供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方法咨询和指导,把大众化的食疗、气功和传统保健术、自我心理调节、沐浴疗法娱乐疗法等推广到人民大众中去,发扬中医药文化,把中医药的预防和养生保健优势深入人心。
提供个体化预防和养生保健方案是服务的核心。人体是极为复杂的机体,只有个体化的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方法才能更为有效地发挥效应。专业医师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三因制宜,辨证施防,能够为每个人提供一份个体化的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方案。当然,这种方案,也应该体现社区化、家庭化原则。
辨证防变是病房服务的重点,主要的手段是药物预防。如前所述,应该在疾病初期或疾病发展的过程中,针对疾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用药加减或相应的治法调整。在用药防止具体疾病发展、变化时,又必须注意所选用的预防方法(药物)不应违背治疗的基本原则,病中调养很重要,但若使用不当,则有可能带来留邪之虞。总之,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如何采用攻补或因势利导,或如何掌握缓急的原则等,每每需要从病中防变的角度去考虑,去选择。当然,给病人的防变和养生保健方案也应该是全面的,个体的,综合的,不应仅仅局限于药物的使用,其余的方法和手段同样可以合理运用。
4
发展策略
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是中医药的特色内容,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设置这个科室,能推广中医药的优势,把预防和养生保健的理念深入人心,弘扬中医药文化。目前,把一些大众化的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措施规范化,疗效量化,这就需要引进循证医学的理念,推出一些国际公认的、疗效明确的方法和措施。在人们观念不断改变和接受这些方法和措施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其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让中医药为广大人们造福。当然,我们并不排斥现代医学的预防措施,而是与之相辅相成,共同防病和保健养生。
设置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科,与社区卫生服务紧密联系起来,在社区中将各种方案进行宣传和推广,并且向农村逐步渗透。应该和医院其他科室甚至社会上的针灸推拿、药膳等保健场所加强联系,将相关资源进行区域性整合,合理开发和利用。作为这个科室的专业医师,不仅要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也要掌握传统保健术、中医药膳、针灸推拿、心理疏导、娱乐和沐浴等疗法的相关知识,更要能根据辨证和三因制宜的原则来灵活制定个体化的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方案。因此,这类专业医师要加强培训和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适应人们日新月异的需求。各种配套设施应该跟上来,中医养生保健活动的场所和环境应该按照中医的要求设置,有着浓厚的中医特色。可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积累各种方案的应用经验,保留数据,不断总结提高。
我们认为可以考虑把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融入到社区的文化建设中。形成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的社区预防保健养生健体的卫生服务体系,让社区人们在社区内就能得到身心健康方面实用的个体化的指导,为构建和谐社区作出贡献。把其和体育锻炼、文化娱乐、修身养性、合理膳食等有机整合起来,尤其适合于目前社区的老龄化状况。也可以考虑让政府指导的社会力量参与,商业运作,更快更完善地发展。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建设和谐社区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