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论文第三稿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黄鹤楼》的对比(改)

发布时间:2011-12-12 23:34:4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黄鹤楼》

的比较

第三稿

作者:肖

学校:巴州电大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09年秋

学号:0965001252895

指导教师:潘天庆

201110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黄鹤楼》的比较

摘要...............................................................................................................................1

关键词...........................................................................................................................1

绪论................................................................................................................................1

一.相同相似并不等于机械模仿....................................................................... 2

1)体裁相同........................................................................................... 2

2)评价相近............................................................................................2

3)内容部分相似.....................................................................................3

4)景色相似........................................................................................... 3

5)韵部相同............................................................................................4

二.相异之处就是创新.........................................................................................5.

1)思想内容有差异.................................................................................6

2艺术形式有精粗.................................................................................8

结论..............................................................................................................................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 11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黄鹤楼》的比较

摘要: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唐朝著名的七言律诗,后人对它们的评价很高。但是,也有一些争论,难分高下。本文将这两首诗进行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后,最终认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无论是思想内容方面,或者是艺术表现方面,都要比崔颢的《黄鹤楼》略胜一筹。

关键词:崔颢 《黄鹤楼》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七言律诗

相同相似 继承创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都是盛唐时代著名的七言律诗。历代以来,各种唐诗选本都把他们这两首诗一起选进书中。历代的诗话评论家都把他们的这两首诗进行过比较分析、试图分个高低,争论非常激烈。很多人认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只不过是模仿崔颢的《黄鹤楼》而作,没有什么创新。如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说:“古人服善,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之语,至金陵,遂为《凤凰台》诗拟之。” 因此,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就说:“唐人七律,当以此(指崔颢的《黄鹤楼》)为第一”。清朝沈德潜也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于是,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就把崔颢的《黄鹤楼》编排在卷六:七言律诗的第一首,成为七律“压卷之作”。而把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列在第六首的位置上,明显的认为,崔颢的《黄鹤楼》比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写得好。

可是,我经过在电大三年的学习后,对以上各家的评论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崔颢的《黄鹤楼》无论在思想内容方面,或是在艺术表现方面,都比李白的

1

《登金陵凤凰台》略逊一筹。以上的评论家对崔颢《黄鹤楼》的赞扬,未免有些过誉。尽管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创作的时间比崔颢的《黄鹤楼》要晚一点,尽管李白的这首诗和崔颢的诗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我认为,相同或相

似并不等于雷同,也不等于机械模仿,更不能说是抄袭和剽窃。文学创作有继承才有创新,这是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中国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遵守这一规律,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如王勃千古名文《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他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继承和借鉴了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是,没有一个评论家说王勃的《滕王阁序》是模仿庾信的《马射赋》。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用枚举。因此我认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也是这样,虽然“青出于蓝”,有一些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李白的诗却“青胜于蓝”,有所不同。他有所继承,但是,也有所创新。

一.相同相似并不等于机械模仿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和崔颢的《黄鹤楼》的确有一些相同和相似之处。如:

1)从诗歌的体裁来比较,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都是盛唐时期才兴起的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崔颢的诗在《全唐诗》中只有一卷,保留到现在的诗只有四十二首。其中七言律诗很少,只有两首。李白的诗保存在《全唐诗》中的共计997首,七言律诗也不多,只有四首。这说明他们二人都不太喜欢写这种当时流行的诗体,而喜欢写古诗。这是二人的相同点,但是,像这样的情况,唐朝诗人中很多,并不只是他们二人,不足为怪,更不能因此就说李

白此诗模仿崔颢的诗。

2)他们二人写的七言律诗数量虽然很少,但是质量却很高。崔颢的《黄

鹤楼》被后人评为题咏黄鹤楼的“绝唱”、“唐人七律第一”、“千古之奇”,相传连“诗仙”李白也望而停笔。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并不完全可信,而且是过誉之词。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也是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

2

的杰作”。方回在《瀛奎律髓》中也说:此诗“格律气势,未易甲乙。”这是说李白此诗与崔颢的《黄鹤楼》很难分上下。这个相同点,在唐朝诗人之中也不是个例,如李白和杜甫也是这样,他们同是第一流诗人,难分上下。但是,崔颢的诗只有《黄鹤楼》这一首可以和李白的诗不分上下而已。而其他的诗,他根本无法和李白的诗相比。

3这两首诗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前四句都是怀古咏怀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李白的诗最后两句,是用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蔽明也。”间接揭示出谗佞当道、朝政混浊。像这样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显为崔颢所没有的。崔颢此诗在精神上是消极、悲观的。其诗前半首强调盛事难再,渗透无常之感,后半首则由此自然地引伸出世事不足为、不如归去的结论。但时日已暮,乡关何处?因而虽有美景当前,却仍哀愁难禁。崔颢的《黄鹤楼》怀念的是古代神仙子安,他曾经乘黄鹤来到这里,又据《寰宇记》:“昔费文袆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怀念的是古代的神鸟凤凰。据《太平寰宇记》载:“刘宋元嘉十六年,秣陵王顗见三鸨集于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附翼而群集,时谓之凤。乃置凤凰里,起台于山,因此为名。”但是,相似不等于相同,更不等于雷同。崔颢怀念仙人乘黄鹤只不过

想回家,或者想成神仙。但是,李白怀念凤凰却是怀念太平盛世、怀念英才消失。

李白此诗在精神上则是奋发、乐观的。其前六句强调的是:人事虽然短促,宇宙却是永恒的,因而虽然凤去台空,但长江却丝毫无损,仍自流动不息,孙吴、东晋虽均已成为陈迹,但青天、三山、长江、白鹭洲却并未消失。宇宙既然长在,则依附于宇宙的人类及其历史自也随之绵延不绝,是以世事仍大有可为。只是奸邪当道,诗人未能施展自己抱负,不得不令人悲愁。崔颢与李李白诗的结尾虽然都是使人愁,但前者是勘破世事者的愁,后者是积极入世者的愁。因而,若以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深度和思想境界来衡量,李白的这首比崔颢的《黄鹤楼》思想境界更胜一筹

4)这两首诗的颈联都描写诗人登上楼台所看见的远景,具有山水诗的性质,属于其中的登临诗,即登山临水的诗。崔颢登上黄鹤楼看见的是“晴川历历

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长江上的江水、树林、芳草、鹦鹉洲岛屿。李白

3

登上金陵凤凰台看到的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也是长江上的江水、山峰、青天、白鹭洲岛屿。所见的景色相似,但是李白的诗景象更加雄伟壮丽,涵义更为深远。

5)这两首诗的押韵韵部相同,都是押传统的“平水韵”下平声【十一尤】韵。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前面四句的韵脚“游”、“流”、“丘”,与崔颢《黄鹤楼》前面四句的韵脚“楼”、“悠”,只是韵部相同,但是韵字不同,这叫“和韵”。李白诗后面四句的韵脚“洲”、“愁”,与崔颢诗后面四句的韵脚相同,这叫“步韵”。这种“和诗”的写诗方法,难度非常大,一般没有基本功的人是很难写好的。但是,李白的这首“和诗”和得很好,自然、流畅,毫无人工痕迹。有

人说李白的这首和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有些人不懂得这“和诗”的艰难性,还说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模仿崔颢的《黄鹤楼》,乱加批评,我认为是不够恰当的。

通过我以上五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黄鹤楼》的确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相同或者相似,并不等于雷同,也不等于机械模仿,更不是剽窃和抄袭。我认为,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有所继承、有所借鉴,李白对崔颢的这首诗的优点,受到了启发,虚心地学习,因而运用了唐朝盛行的“和诗”方式“以诗会友”,想以这种方式展示自己更高一筹的诗才罢了。他根本用不着去模仿、剽窃、抄袭崔颢的诗,我们应该知道,就连“诗圣”杜甫都曾经在《饮中八仙歌》里赞扬过“李白斗酒诗百篇”,非常敬佩李白的诗才,难道身为“诗仙”的李白还会去模仿、抄袭一个二流诗人崔颢的诗吗?

二.相异之处就是创新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虽然有一些相同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不少的相异之处。这就是他善于在继承基础之上的创新,也就是这首诗之所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根本原因。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思想内容有差异。

崔颢《黄鹤楼》的思想内容主要是:通过描写自己登上湖北文化名楼黄鹤楼,

4

怀念古代仙人乘坐黄鹤飞去的往事,心里产生了羡慕的思想感情,遥望自己远在中原的河南汴州故乡,只见长江北岸汉阳的树林、江心芳草萋萋的鹦鹉洲小岛,面对长江黄昏时候浩瀚渺茫的烟波,恨不能像仙人王子安或费文袆一样,跨上高飞万里的黄鹤,飞回自己的故乡,结束这浪迹江湖、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活。因此,他的这首诗思想内容完全是抒发自己个人的思乡的忧愁罢了,既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又没有报国无门的哀怨,局限在个人的小天地里。既缺少时代的精神,又缺少当时知识分子共同的典型思想情绪。我认为,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从思想内容来看,称不上是“唐人第一”的七言律诗。

另外,我根据《旧唐书·文苑传》160卷的记载:“开元、天宝间,文士

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皆名位不振。崔颢者,登进士第,有俊才,无士行,好蒱博(按:就是赌博)、饮酒。及游京师,娶妻择有貌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累官司勳员外郎。”可见崔颢这个人虽然有文才,但是缺少文人的道德品行,既是赌徒,又是酒鬼,还是个轻薄浪人、离婚迷。因此他写的诗,技巧即使很高,思想内容也不可能达到崇高的境界。鲁迅先生曾经在《而已集·革命文学》中就说过:“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崔颢的人格如此低下,怎么能创作出“唐人第一”的七律来呢?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的思想内容则是另一种境界。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登上了金陵的凤凰台后,怀念起百鸟之王凤凰曾经飞翔到这里来过,不禁十分感慨:昔日金陵东吴、东晋开国的辉煌时代,因此百鸟朝凤。可是,后代子孙荒淫

腐败,国运萧条,凤凰这个吉祥鸟也就飞走了,吴国皇宫和奇花异草,都被湮埋在荒凉的小路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豪门贵族也早已死去,只留下一座座古墓。

现在诗人眼前所看到的,只有滚滚的长江水向东流去,江边的三座高峰挺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沙洲把秦淮河一分为二,横贯流进金陵城中。最后诗人愤恨地总结道:金陵王国之所以被灭亡,其原因都是由于像浮云一样的奸臣和小人,蒙蔽了皇帝,所造成的灾祸。李白今天站在凤凰台上,向西北远方遥望长安京城,可是浮云遮住了他的视线,使他非常忧愁。因此,李白这首登临诗实际上是一首怀古伤今的爱国诗。这是他因为写诗,讽刺昏庸荒淫的玄宗皇帝,宠爱杨贵妃兄妹及

5

其亲信小人,得罪了皇帝,把他赶出京城,来到南京,写成的政治抒情诗。诗中的思想内容不局限于个人的狭小天地,而是放眼四海,纵观古今,总结历史教训,像屈原一样忠心为国,警告皇上要亲贤臣,远小人,拯救国家和老百姓。可见,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的思想内容的社会价值,比起崔颢的《黄鹤楼》来,应该是崇高得多,它所表现的思想境界也远大的多。

2艺术形式有精粗

1. 李白诗对仗精工,崔颢诗对仗欠精工,较粗糙。

崔颢的诗前半是古风,半段才与律诗格律相符。其一、二两句第五、第六字都为黄鹤,第三句连用六仄,第四句以三平调煞尾。也不用对仗,几乎都是古体诗的句法,而第五、第六句的汉阳树鹦鹉洲,亦似对非对。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对“"白云”,黄对白云对鹤,这对的相当工整 “一去”和对句的“千载”,一是数词和动词联结的状中结构的词组,一是数词和量词相的数量结构词组,“去”和“载”,不能相对;“不复返”和“空悠悠”,一个是以动词为中心的状中结构词组,另一个是以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结构词组也不能成对偶,所以这联不符合律诗的对仗要求

但是,李白诗的颔联则不同。“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吴宫”对“晋代”,专有名词对专有名词;“花草”对“衣冠”并列结构的复合词对并列结构的复合词;“埋幽径”对“成古丘”,动宾词组对动宾词组,对仗都非常工整、严谨。综合比较下来,李白诗对仗精工,而崔颢的诗对仗则欠精工,较粗糙

2、李白诗句中的平仄符合七律的格式,崔颢的诗则不符合七律的格式。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首七言律诗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其韵脚是下平十一尤(平水韵)。下面,让我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两首诗的平仄格律:

游,凤 流。

|

径,晋 丘。

仄,仄

6

外, 洲。

仄,

日, 使 愁。

仄,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 ,李白的全诗都严格按照七言律诗的格律进行创作的,格律都非常的严谨。但是,崔颢的《黄鹤楼》不是规范的七律。也让我来具体分析如下:

去, 楼。

仄,

返, 悠。

仄,

树, 洲。

仄,

? 使 愁。

仄,

按照七言律诗的格律的规定来讲,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两两相对,即出句和对句的结构方式基本相同,相应的词语要求平仄相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大体如此),词性相同,词意相类。但是崔颢的诗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其平仄排列是“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出句“二四六”三字的平仄是“平仄平”,对句的是“仄平仄”,正好相对。但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除了“黄鹤”和“白云”外,均不相对。这两句的平仄排列是“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二、四、六”分别是“仄仄仄”和“平仄平”,这里只有出句的第四字改作平声才能合律。另外,出句以“三仄”收尾,对句以“三平”结束,犯了诗律的大忌。

3. 李白诗语言较精练,崔颢诗的语言则欠精练。

7

崔颢开头四句,前三句每句用了一次“黄鹤”,才说出要表达的意思:黄鹤已经飞走,现在只留下“黄鹤楼”。第三句“黄鹤一去不复返”,与第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的意思相差无几,语义重复。第二句“此地空余黄鹤楼”与第四句“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意思也差不多。可见,崔颢诗的语言太随意闲散,不够精炼。反观李白则大不相同,他只用两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连用三个“凤凰”就写出了“凤凰”已经飞走现在只留下凤凰台的意思。并且给人一种凤飞万里,直冲云霄的气势,大气磅礴、构思巧妙犹如晴空霹雳,直冲而下。由此可见,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 的确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都是盛唐时代著名的七言律诗。历代以来,各种唐诗选本都把他们这两首诗一起选进书中。历代的诗话评论家都把他们的这两首诗进行过比较分析、试图分个高低,争论非常激烈。很多人认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只不过是模仿崔颢的《黄鹤楼》而作,没有什么创新。对此, 我个人有不同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种种分析,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李白与崔颢两诗在创作上相同点但是,相同绝不等于雷同,更不等于抄袭和剽窃,而是说明了李白能够放下“诗仙”的大架子,善于向不及他的普通诗人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然后加以推陈出新创造出更新更好的诗篇来。

本文从两大方面论述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之间的异同与差异。首先是在相同的方面展开了论述,主要在这几个方面论述的:

1、在选材方面,他们的体裁相同

2、在作品评价方面又评价相近

3、在内容上也是内容部分相似,其中描述的景色相似

4、在诗的韵律方面韵部相同

其次不同的就是创新方面。两人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有差异,李白的思想境界要比崔颢的高。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有精粗之分,李白是要求精益求精,而崔颢则是闲散自由。

综上所述,我认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从各个角度都是胜过崔颢的《黄鹤楼》,而且是“青胜于蓝”的。在文学创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坏事。相反,在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模仿和创新,也正是这样,文化才出现了多元化和繁荣化。如果没有前人的初次创作,就没有后人的学习超越,这样也就没有发展的空间。正如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孔子和李白这种虚心学习别人优点,不耻下问的态度。切莫自以为是,自足自满。在模仿学习别人的作品时要善于创新,做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优秀的作品。

【注释】

李白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9月第一版986页。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北京第一版197页。

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10月第一版182页。

马茂元等主编《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月第一版328页。

高步赢选注《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19595月第一版554页。

刘昫著《旧唐书》延边人民出版社199610月第一版第四卷641页。

内蒙古大学中文系编《鲁迅论写作》197210月第一版16页。

【参考文献】

1.李白著、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9月第一版。

2. 马茂元等主编《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月第一版。

3. 程郁缀著《唐诗宋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月第一版。

4. 高步瀛选注《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5月第一版。

5,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19599月新1版。

6. 陈文新主编《古代诗歌与散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3月第1

7. 唐铁惠主编《文论专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8月第一版。

(字数:6750

9

肖玲论文第三稿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黄鹤楼》的对比(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