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谈学后感

发布时间:2019-12-25 01:31:32

汉字趣谈学后感

汉字是一门艺术,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 它是我国众多艺术中的瑰宝。对于教小学的我而言,个人认为汉字的趣味能与汉字的历史、蕴意等相结合,让孩子不再是枯燥单一地识记生字,而是爱上生字的学习。

课件中模块二,作业与反思处提及到“囧”字,结合课件加上自行学习,知道了"囧"字是象形字,象窗口通明,本义是光明,自从电影《泰囧》热播以后,“囧”字成了网络流行字眼,并赋予了新的含义,网义是郁闷、悲伤、无奈等。结合课程,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教一年级),我在教学象形字的时候,就引入饿了“囧”字做导入,孩子们都表示得很兴奋和觉得很有趣,进而认真地学习了“日月水火土”。课后我又布置了“心”的字源和字义的自我学习,教是为了不教,他们课下自行学习了更多的象形字呢!还把象形字的学习变成了故事讲述给我听。有的还进行了象形字的绘画摹写,学生产生了对汉字的兴趣,这是我觉得收获最大的。

模块三了提到了“家的演变”,我在教学“马”字的时候,就用了字形演变的过程去指导学生识字,下面是“马”字的演化过程, 最后简化为“马”。汉字其实真的很有趣,汉字的教学不应该是简单反复的认读识记还有功利性的组词造句写话,它更应该是文化的传承。

模块三关于字形的规律学习后,我有了一个反思:如何将汉字结构规律应用在汉字教学中呢?

汉字的形、声、义三位一体(极个别汉字除外),对汉字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研究一般应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字形。在1994年8月召开的“首届小学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李国英明确提出:汉字识字教学法要遵循汉字构形学的规律,探索一条符合儿童接受心理又能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新路子。

一般而言,独体字主要是通过“象形”和“指事”方式构成的,而合体字大多是由“会意”和“形声”方式构成的,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直观:让学生感知和识记一定数量的基本字和偏旁部首

1)学习和识记基本字,如:水(河水)、心(心里)、

2)学习和识记合体字,如“水+青=清”、“心+青=情”、“目+青=睛”、“言+青=请”等

第二步,概括:让学生对直观的字词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综合与比较,抽象概括出汉字的构成规则

如“清、情、请、晴、睛”等都包含“青”;但它们各自的偏旁部首不一样,分别是:水、心、言、日、目据此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字的共同点是:都包含一个“青”,“青”是基本字,它表明各个字的基本读音,即“qing”;这些字的不同点是:它们具有不同的偏旁或部首,各自的偏旁或部首分别表示字的意义范围.由此可概括出构字规则:“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

第三步,具体化:让学生广泛应用上述概括了的汉字构成规则

如呈现“跳、挑、眺”或“菜、踩、睬、彩”等,各组字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字(表音)和不同的偏旁或部首(表义),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并巩固所习得的汉字结构规则,即“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

后来,我把这种一组一组识字的方法录制成微课了,还送到区里参赛,虽然没有获得大奖,但是这个积累与总结的过程,是值得坚持的。汉字的确很有趣味,这个网络课程非常实用。

--转自新浪博客《赵赵的博客》,望孙老师手下留情,能通过就行……

汉字趣谈学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