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的诵读教学

发布时间:2011-08-28 11:44:32

《雨霖铃》的诵读教学尝试

淄博五中语文组

一、案例的提出

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柳永词《雨霖铃》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情感悲伤而语言优美,格调低沉却韵律和谐。因此,非常适合诵读教学。

二、案例的目的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三、案例的内容

初步感受

1选学生代表朗读,另外的学生进行评点,教师点评。

2.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

寒蝉凄切——“凄”字要读得长,“切”字要短促,要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加深了解

一、学生听录音朗读并思考。(播放朗诵,让学生在聆听中体会这首词,并谈谈观看后的一个整体感受。)

思考:1、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

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3、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

二、由词句赏析确定诵读基调和技法

(一)分析上阕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了悲凉的同义词了。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物便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赏析: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是指汴京门外。“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赏析: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赏析 ①这三句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

明确: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这里的一个“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它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现。

②词人这里描写想象中的景物,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明确:词人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此时的心情 是惆怅、凄苦、悲凉的。(苍茫、孤独味来。)

③词人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笼罩在江面上的雾气水波长时间难以散开与缠绕在人心头的惆怅长时间难以消除相似;黄昏云雾沉沉的特点与人心情的沉重相似。用这些把离愁写得缠缠绵绵,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那浩渺空阔的楚天,更让人感觉到前途是多么渺茫。这样,这些景物描写就有力地烘托出词人的愁绪和前途的黯淡无光,同时也暗示出情侣的分别将是久远而漫长。

“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上阕重在写离别前的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赏析下阕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关于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关于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琵琶行》)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关于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关于柳

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

总结由意象和诗句的深入分析,逐个探讨字词句所蕴含的情感,确定诵读风格。

三、找学生诵读,师生共同评析。

雨霖铃的诵读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