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爱情还是殉情—《安娜.卡列尼娜》结构主义分析

发布时间:2023-12-12 13:54:54


是爱情还是殉情
—对《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主义分析

要: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凄美的爱情画面。列夫〃托尔斯泰的目的绝不是单纯地在讲爱情故事。这仅仅是作者为我们构建的表层话语组织。从深层结构来看,《安娜〃卡列尼娜》蕴含着托尔斯泰的人生观和婚恋观。对于他来说,致力于人类的全面发展、家庭伦理道德完善以及对困难者的悲天悯怀,是他的终生奋斗目标。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安娜的卧轨自杀,与其说她为爱情而自杀,倒不如说她是为伦理道德而殉情。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道德完善;结构主义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是伟大的天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奉献给世界文学的一部名著,它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作为世界艺术极富有艺术魅力的女性形象,其主人公安娜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了评论家的关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正是以她的爱情追求为轴心散发着永恒的光辉。但安娜究竟是在分享了爱情激情之后,认识到爱情的虚幻而促使她走上不归之路呢,还是仅仅把追求爱情作为人生的一个历程最终为了心中那纯洁爱情而以死抗争呢?本文试图运用结构主义理论来探究安娜的爱情与殉情,进一步分析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
结构主义认为作品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即历时性向度,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来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对文学作品阅读可感知的语言组织形式。而深层结构是共时性向度,是作品中潜含的文化意义、植根于一定文化中的深层文[1]248化心理。《安娜·卡列尼娜》的表层结构即为安娜追求理想的爱情生活,不惜放弃上层贵族生活与世俗荣誉,最后却因社会的不许可和情人的不坚定等种种原因而选择卧轨自杀的凄美爱情故事。根据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我认为文本深层结构下的文化意义是安娜与沃伦斯基的爱情故事只是安娜追求爱情生活的一个历程,安娜最后的自杀正是她对纯洁、高尚爱情的执著信仰。作者还利用另一条线索引导着安娜的人生,暗示着她的死亡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殉情,体现了托尔斯泰对人类发展前途的不懈探索。
一、表层结构
“从叙述层面来分析作品的结构,首先应当确定最小的叙述单位。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可以[1]P46把叙述内容化简为一系列基本句型,最小单位叫做叙述句。在《安娜·卡列尼娜》的表层结构中,我们看到的是以安娜的爱情为一条主要线索来展开故事的。综观安娜叙述部分的表层叙事单元,可以看出,作品保持着的是经典叙事作品的结构,即从初始的平衡状态(娜过着平静的家庭生活,到平衡被打破(沃伦斯基和安娜一见钟情,引发家庭矛盾、吉提失恋等问题),到为恢复平衡的努力(安娜与卡列宁离婚,与沃伦斯基一起生活),到最后由不平衡翻转到否定性平衡(安娜自杀)。这里所遵循的正是一种逻辑前后性的规律。《安娜·卡列尼娜》并没有过多地超出读者期待视野的离奇情节,而是更多地以一种平常的叙事组合来体现托尔斯泰对追求人性本真的潜意识追求。
(一)社会的压抑
1861年以后的俄国封建势力仍占统治地位,腐朽的俄国贵族社会在神圣婚姻的外表下容忍男子正大光明地沉溺于一切情欲,但绝不给妇女应有的自由、平等社会权利,更容不得真正纯洁的爱情。因为真正纯洁的爱情是以个性解放、人格尊严和纯真感情为基础的,这些势必对封建专制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这个时代也正是俄国在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上发生
1

剧烈变化的时代。正如小说所描写的那样,贵族庄园的没落和资本主义增长的结果剧烈地改变着人们的阶级关系。那些名门望族不得不向出身低贱的商人低价拍卖田产,转向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商人、银行家、企业主的发展势力咄咄逼人,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日益显赫,俨然成为“新生活的主人”。资本主义给俄国带来的历史变革,不仅表现在经济生活方面,而且也表现在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方面,正如吉提的母亲所发现的那样“近来世风日变”她所看到的变化世风,是年轻一代要摆脱压抑、窒息人性的陈规旧俗,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少女们组织社团、聆听演讲,和男人们随意交谈,在街上独立驱车奔驰,遇到客人不再行屈膝礼了。坚定相信选择丈夫是她们自己的自由,并不关父母的事。连守旧的老一代也渐渐接受了这一事实,让青年人自己选择。不难看出,由于历史必然的发展,陈旧落后的封建习俗已成为人们要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羁绊。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娜试图挣脱封建婚姻的镣铐,争得享受爱情、享受生活的权利,她喊出了“我是一个活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所以当爱情出现时,安娜毅然公开她对爱情的追求,勇敢地与虚伪的社会决裂,用行动证明了她内心的强烈自我意识。
(婚姻的束缚
安娜是一个天资优美并有很高文化修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具有惊人的美。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她在任何场合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对安娜一直有成见的列文,都为她的绝美和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那瞬间由悠闲恬静而优美端庄突然变成好奇、气愤和傲慢的神情以及美貌、聪明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他,使他不由得从内心赞叹道:“一个多么出色、[2]P903可爱、逗人怜惜的女人!“列文一边注意地听着大家有趣的谈话,一边不住地在欣赏[2]P902她—欣赏她的美、她的智慧、她的教养,也欣赏她的真挚和单纯。短暂的会面便使列文在依依不舍地离去时“又望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2]903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是从心底深处迸发出的真挚与独特的女性魅力。正因为她贵族的出身,才铸造了她浪漫的气质,她的内心有一个感情丰富而又诗意盎然的超凡脱俗的世界。而她的婚姻是在17岁时由姑妈做主嫁给了比她20岁的素昧平生的高官卡列宁。卡列宁一出家门便托身于官场,整天只知道如何提高自己在官场上的显赫地位,他不懂生活,不懂爱情,不了解安娜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不了解安娜需要爱情。在与卡列宁无爱的婚姻生活中,仅仅被当作婚姻形式需要的安娜几乎被窒息了身上的一切生机。她衣着光鲜,行为优雅得体,频频出入于上流社会交际场,相夫教子、恪守妇道,陪衬并支持着卡列宁的事业,和卡列宁一起维持着整个上流社会婚姻家庭的典范形式。这种平淡无聊而又无爱的婚姻压抑着过了八年。安娜毕竟是一个有丰盈生命意识的女人,内心深藏着对真爱的渴望和对生活如火山一样的热情。沃伦斯基的出现犹如一道亮光照进了她沉闷死寂的生活,爱情种子在她心中发芽、生长。而经常出入上流社会那些千篇一律而又虚伪的交际场所的沃伦斯基立即被安娜的美貌和气质所征服。“沃伦斯基发现她脸上有一股[2]P81被压抑着的生气,从她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和笑盈盈的樱唇中掠过,安娜脸上这一股被压抑着的生气给了沃伦斯基别样的新鲜感。于是他放弃了吉提给他的“同一位上流社会的,[2]P74天真、纯洁、可爱的少女接近的美妙”,进而迷恋上了安娜。两者的不谋而合使得安娜的爱情火山不可遏止地爆发了。在那股压抑已久而形成的强大冲击力下,安娜找到了现实中的真爱,向上流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发出了挑战,将自己不容于世的爱情公开,及时地争取爱的自由和被爱的权利,彻彻底底地追求着爱情的美丽,尽情地享受这份向往已久的甘露,以充实她的整个生命。“呈现出了当女人在热恋时才会出现的昙花一现的美,一切都在她脸上表现出来:双颊和下巴上分明的酒窝,嘴唇的优美线条,荡漾在整个脸上的笑容,眼睛里[2]P790闪烁的光芒,动作的优美和灵活,说话声音的甜美和圆润。安娜隐藏内心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在现实机缘的契机下爆发出来了。

2

是爱情还是殉情—《安娜.卡列尼娜》结构主义分析

相关推荐